词条 | 杵树 |
释义 | 古时候,中原鹿邑这个地方很少有竹子生长,老子从大周王室“蓬累而行”,回到故里研究学问的时候,免不了要记记感想、抄写资料,但却苦于没有竹子制作“竹简”。加之“竹简”虽可抄写记事,却还需要用刀雕刻,既浪费力气,又浪费时间。 于是,老子就苦思冥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这一年的阳春三月,老子从“隐阳山”(据史载,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县境内、亦即太清宫附近原有一座大山,名曰“隐阳山”)下找回一棵小树苗,小心翼翼地种植到自己家的院子里。那棵当年的“小树苗”,就是眼下人们在“太清宫”的“太极殿”附近看到的这棵“杵树”的“前身”。 老子为什么要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杵树”呢?这是因为“杵树”与其他的树种不同,它的皮和“竹简”一样,可以用于抄写记录。 数年后,老子西出函谷关,这棵由他亲手所植、已经成材的“杵树”,就毫无疑问地“留”在了他的故里。到了北宋初年,这棵偌大的“杵树”已经枯死。和老子同乡同里的著名学者、理学家、人称“睡仙”的陈抟老祖,发现老子种植的这棵“杵树”的根部,又“滋生”出一棵小小的“杵树苗”,于是,他就格外珍惜,一有闲暇,就为这棵小“杵树苗”松土、浇水、施肥。结果,这棵小“杵树苗”生长得枝叶茂盛,很快便长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树。一九三七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在日本占领鹿邑期间,“杵树”再次自然死亡。新中国建立后,当地群众重又发现这棵古老而又枯死的“杵树”根部,再生新枝,并慢慢长大,多年来一直是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这棵古老的“杵树”,先后“几生几死”,且每次“枯死”,皆为“乱世”;每次“再生”,均逢“治世”、“盛世”,本就已经十分“神奇”,但“神奇”的事情却未就此结束,而且至今仍然“层出不穷”,“累见不鲜”。 2004年初,鹿邑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太清宫”进行大规模恢复性建设修葺。农历3月15日,是老子的母亲——“先天太后”(唐时,高宗李治对李母的封号)的寿诞之日。就是在这一天的早上七点左右,当地的百姓们突然发现这棵“古老”而又“年轻”的杵树,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咄咄怪事——只见这“杵树”的树枝、树叶、树岔等处,像着了火一样,徐徐地冒出一缕缕白色的烟气,到了八点,烟气更盛。百姓盛传:这是“老君爷”和“圣母娘娘”欣闻人们为他们修复“故居”而感动,故而显灵。于是,百姓们便纷纷烧香跪拜,祈福纳祥。这一消息很快不翼而飞,一传十、十传百,几至方圆上百里以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此后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杵树上都会冒出白色的烟雾来。当然,这件事也很快地惊动了当地政府,为了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一不同寻常的现象,他们便出面邀请了各地林业部门的植物专家,到现场观察研究。但是,专家们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却还是没能给出什么合情合理的“解释”。二十多天后,这些专家们便一个个“汗颜而出”,知难而退,相继离开了老子故里,离开了河南鹿邑。 2008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等单位主办,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等单位协办,周口市人民政府、鹿邑县人民政府、北京对外交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首届国际老子文化节”,决定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举行。消息传出,长在“太清宫”院内的这棵大“杵树”又顿时兴奋起来——每天早上七至九点,人们又看见它的树枝、树叶、树岔等处,还是像着了火一样,徐徐地冒出一缕缕白色的烟气,仍然像上次一样,到了八点,烟气更盛…… ………2011年4月23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鹿邑县太清宫景区太极殿的东北角的杵树再次冒烟!至11点30分,很多处树枝、树叶、树岔处徐徐冒出缕缕白色的烟气,持续不断。以后至30日杵树多次冒烟。 当然,这个现象和老君台上的炮弹一样,直到目前尚未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