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杵 |
释义 | 原指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现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校园流行语,多用来指某人比较傻或脑袋不灵光,使用广泛且灵活。 杵·兵器外观和用法杵是棒的一种,因其两端粗,中间细,故此得名。手握中间,用两端粗的部分打击敌人。打兵器的打击力与自身的重量有关,越重,打击力越大。所以,把杵的两端做的又粗又重。杵用木、铁、铜等多种材料制成。有的,是以木料做芯,外包铁皮,用以增加打击力。也有全部用铁制成的铁杵,威力更大,即使打在厚重的铠甲上,也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伤害。杵棒,为宋代之物。两端为木芯外包铁皮制造而成。全长约150cm,两端打击部的长度各为45cm左右,前端有约15cm长的锋尖,是用来刺戳的。为进一步扩大杀伤效果,在两端粗大的打击部上,还安有许多长1.5cm的铁钉。 历史与发展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据说,是由伏羲发明的,也有说是由黄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杵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在“版筑”这种中国传统土木建筑施工法中,通过把土捣实,来修筑墙壁或打基础。而杵就是把土捣实的工具。许多古代的城墙,也多是采用“版筑法”修建的。所以,军队里就有杵这种工具。久而久之,士兵们就把杵作为一种兵器使用起来。在《武经总要》中介绍了杵棒,这种杵型打击兵器出自宋代。在重装甲骑兵盛行的时代,杵棒作为一种能给披铠戴盔敌兵以重创的有力武器而被广为使用。在历史上,曾出现了许多使用铁杵的英雄好汉,王珪就是其中的一个。 杵·字义基本资料杵chǔ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五笔86:STFH 五笔98:STFH 仓颉:DOJ 笔顺编号:12343112 四角号码:489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775 基本字义1.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臼。砧~。~臼交(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 2. 用长形的东西戮:~了他一拳。 详细字义〈名〉 1. (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2. 同本义 [pestle] 杵,舂杵也。——《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传 3. 又如:杵臼交(不嫌贫贱的交情);杵臼(杵与臼);杵头(杵) 4. 捶衣用的短木棒 [battling stick]。如:杵砧(捣衣的槌棒与垫石);杵声(棒槌捣衣的声音) 5. 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trip-hammer] 筑谓之杵。——《广雅》 杵以梧。——《礼记·杂记》 6. 又如:杵声(筑城填土的杵槌声);杵木(筑土的木槌) 7. 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pestle-like weapon] 〈动〉 1. 捣,砸 [pestle] 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新书》 2. 用长形的东西戳 [poke]。如:用指头杵他一下 常用词组1. 杵杖 chǔzhàng (1) [stick]∶临时用来拄着地面支撑轿子的木棍 (2) [walking stick in old fashion] 〈方〉∶旧式手杖(多为老年人用) 英文翻译1.a pestle; a pestled-shaped wooden stick 康熙字典解释【辰集中】【木字部】杵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唐韵》《韵会》昌与切《集韵》《正韵》敞吕切,𠀤音处。《说文》舂杵也。《易·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礼·杂记》杵以梧。《注》所以擣也。 又砧杵,槌衣具。《储光羲·田家杂兴诗》秋山响砧杵。 又《前汉·天文志》彗星曰天杵。 说文解字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杵 舂杵也。从木午声。昌与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舂杵也。舂、擣粟也。其器曰杵。系辞曰。𣃔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从木。午声。昌与切。五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