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璜泾镇 |
释义 | 璜泾镇,地处当前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长三角腹地和沿海开放带交汇处,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地带,拥有11公里长江黄金岸线,是上海港配套干线大港、国家一类口岸太仓港的规划区,是“中国化纤加弹名镇”、“中国加弹第一镇”、“江南丝竹第一镇”。 乡镇简介璜,宝玉也,泾,水系也,璜泾,意寓风水宝地。璜泾镇,如同镶嵌于江苏省太仓市东北部、长江入海口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化纤加弹名镇”、“中国加弹第一镇”、“江南丝竹第一镇”,地处当前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长江三角洲腹地和沿海开放带交汇处,上海都市圈的中心地带,拥有11公里长江黄金岸线,是上海港配套干线大港、国家一类口岸太仓港的规划区。面积83.44平方公里,设2个管理区、辖18村,常住人口5.08万人,流动人口3多万人。名镇璜泾,得天时之厚赐,集地利之佳缘,兼人和之瑞气。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工,宜商。是生机无限的创业空间,不可多得的黄金宝地,“投资璜泾,回报黄金”,开拓创新,诚信友好的璜泾人,恭迎您捷足先登,投资置业,携手发展,同心打造文明美好、引领发展的现代化璜泾。 交通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璜泾镇濒临长江,接轨上海,呼应苏州,接壤常熟,具有沿江沿沪、依托港口的独特优势。水陆空交通便捷:陆路邻沪嘉浏、苏嘉杭、苏昆太、沿江等高速公路入口,接204、312国道、锡太、沪太一级公路,太海汽渡贯通长江南北;航空距上海虹桥机场60分钟路程,浦东机场90分钟路程;水运经长江达国内各口岸,依太仓港连接国际航运。 璜泾镇濒临长江,接轨上海,呼应苏州,接壤常熟,具有沿江沿沪、依托港口的独特优势。水陆空交通便捷:陆路邻沪嘉浏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入口,接204国道、312国道、锡太一级公路、沪太一级公路,太海汽渡贯通长江南北;航空距上海虹桥机场60分钟路程,浦东机场90分钟路程;水运经长江达国内各口岸,依太仓港连接国际航运。 工业经济经济社会 高位运行 近年来,璜泾人推进思想解放,创新工作方法,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和“全民创业、实体创业、科技创业”的“三创”活动,激励党员群众“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让一切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全力促进本地经济健康发展。璜泾镇工业经济蒸蒸日上,本地民营资本超30亿元,50%的农户成了股东老板,年销售千万以上规模企业达150多家。全市乡镇,璜泾镇规模企业占比最重、农民富裕程度最高、工业用电量最大。全国各地参观团队络绎不绝,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知名传媒竞相报道。2006年,全镇实现GDP48.5亿元,工业产销双双突破140亿元。以上指标相当于苏州总量的1%。规模企业153家(超30亿元1家,超20亿元1家,超1亿元7家)。综合实力从2004年的464位跃升为全国乡镇198位,太仓市首位。 以化纤加弹、纺织服装为主的轻纺工业是璜泾的主导产业,中国驰名商标--雅鹿品牌引领服饰潮流。尤其是化纤加弹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全镇拥有加弹丝生产单位1000多家,国内外各类加弹设备1800多台,其中高速纺机近500台,年产涤纶加弹丝70多万吨,“全国加弹丝,五分居其一”。化纤加弹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产业配套日趋紧密,初步形成了由前纺喷丝、加弹、织造、印染及服装组成的产业链条。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璜泾人逐步建立起质量检测、综合市场、产品研发、品牌工程、信息服务等五大产业支撑体系,着力打造产业创新升级平台。成功建立了国家级认可实验室――化纤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顺利启动了华东化纤加弹综合市场建设;化纤产品研发中心项目已完成规划,与纺织名校东华大学达成了化纤产品联合开发意向;先后被省、国家纺工协会授予“江苏化纤加弹名镇”、“中国化纤加弹名镇”称号,在镇域品牌逐步打响基础上,引导企业开展了品牌塑造工程;与中国化纤信息网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为产业集群找到了信息服务平台。产业积聚,商机凸现。璜泾人提出“扬名镇品牌、依特色招商”的工作思路,在现有产业链条断层或薄弱部位,大力开展配套招商,拉长做粗产业链,使名镇品牌更响,产业特色更强。同时,做好整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开发区规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设好市场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引进法律金融财会培训等各类中介机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璜泾人将团结精进,乘势而上,继续发挥人文、区位、环境和产业优势,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化,产品品牌化,全方位、深层次构筑璜泾化纤加弹发展全新平台,群策群力,全心全意做大做强化纤加弹业,让世人“想到加弹就想到璜泾,想到璜泾就想到加弹”。 特色文化古镇璜泾,具有丰厚文化积淀和浓郁艺术氛围,历来崇文尚教,古塔名刹留存,丝竹民乐发达,书画艺术盛行,是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民乐之乡、桥牌之乡、武术之乡。拥有少儿及成人民乐队,老年人艺术团,“江南丝竹”是璜泾的特色文化。拥有百年校史的璜泾荣文艺术学校则是弘扬江南丝竹文化的摇篮,被教育部誉为“乡村艺术教育之花”。镇民乐团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远赴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地区交流演出,饮誉海内外。张晓峰、陆春龄、闵惠芬、乔奇、崔杰、朱践耳、俞逊发、曹燕珍、左翼伟、王永德、朱道忠、吴朝胜等大师名家皆亲临璜泾艺术指导!桥牌则是璜泾的特色体育项目,近来,勇夺取国家省市奖项,成功举办全国中学生夏令营桥牌赛事。 二OO七年九月四日,该镇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镇。 配套环境以人为本 配套优越 近年来,璜泾镇致力打造“商务成本盆地、政府服务高地、外商投资福地”,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软环境,竭力推行“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的服务宗旨,努力构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商务平台。成立了专门招商服务中心,配备了优秀专业服务人才,为投资者提供全程式、一站式、保姆式无偿服务,市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集中办公,透明公开,高效便捷。在设施配套方面,璜泾镇注重城镇全面规划,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齐全。土地资源可持续供给;水源电力供应充足;供热污处管网贯通;港口物流便捷通达;通讯、金融、法律、质监、保险、海关、商检、医疗、消防、电信网络等服务健全;商业三产发达;社区服务以人为本;中小学基础教育和特色教育发达,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优良;拥有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璜泾招商网。 发展历程萌芽阶段萌芽阶段(1980至1985)从璜泾轻工机械厂开发试制成功化纤加弹机开始,依托当地制造加弹机的有利条件,加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公社和各大队纷纷办起了小加弹厂(当时称社队企业),生产涤纶高弹丝,供应针织厂的横机加工尼龙衫裤,因那时尼龙衫市场很大,所以涤纶高弹丝十分畅销,加弹厂也就越办越多,到1985年时全乡(1983年体制改革撤销公社建制,成立乡人民政府)加弹企业有30多家,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一到两个村办的加弹厂。 同在这一时期,化纤从针织开始向服用面料扩展,而高弹丝只能用于针织,要拓展加弹市场,加弹产业必须由高弹转向服装面料用的低弹,于是有一部分加弹企业利用原有的二步法高弹设备改造成一步法的小低弹设备,生产涤纶低弹丝。由于使用领域的扩大,产品供不应求,于是,1984年乡政府开办低弹厂,引进由无锡纺机厂生产的比较先进的VC-473低弹机2台,这样璜泾的加弹业从土制的简易设备向大型正规设备转变。众多的加弹企业为璜泾加弹业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人才基础和市场基础。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1986至2000)198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允许个人举办私营企业,一些有技术基础、有销售市场、有资金实力的个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私营小加弹企业。这一时期的涤纶低弹丝正处于卖方市场,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所以社会上一大批原来从事手工业劳动的人员,凭借在务工中积累的资金纷纷效仿,于是璜泾的化纤加弹产业开始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阶段。 1991年我镇化纤低弹织造厂引进法国FTF8E3电脑控制的高速加弹机,我镇的加弹业开始由机械式的加弹机转向电脑控制的加弹机。 1996年乡镇企业的转制工作全面开始,许多原来由镇、村办的集体企业全部转制为私营企业,经营的机制更活了。1998年起,我镇党委和政府创导全镇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即“双带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大大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加上有十多年化纤加弹的基础,和涤纶低弹丝市场的紧俏,我镇的化纤加弹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原来的小低弹机由于档次低、性能差、速度慢、产品质量不能适应服用面料需要等原因,必须要引进大型的高速加弹机,但国产的电脑高速加弹机还处于初创阶段,很难订购到新的高速加弹机,于是,加弹老板们就到全国各地采购由国营大企业关停转让的二手进口加弹机,一时间,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制造的FK6、RPR、FTF、SDS、8E3等各种牌号的600、700、800等机型的加弹机都被采购到了璜泾,璜泾简直成了世界加弹机的博览会。至2000年末,全镇加弹企业发展到400多家,拥有大小加弹车500台左右。 提升阶段提升阶段(2001至2004)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给中国的纺织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纺织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对纺织原料的需求大幅增长。化纤同样需求旺盛,而璜泾的低档次设备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更新设备、提高产品档次是业界的必须,但刚刚发展起来的加弹企业难以承受昂贵的进口设备。庆幸的是,国内加弹机械的技术进步使我镇加弹产业技术更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弹机械。此间,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和浙江桐昆集团苏州化纤有限公司在我镇创办的喷丝项目的成功投产,改变了我镇加弹产业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局面,为加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个产业链已经从中间开花发展为向两头延伸。2004年10月和12月,我镇先后被省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确定为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基地,并被命名为“江苏省化纤加弹名镇”、“中国化纤加弹名镇”。04年末,全镇加弹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拥有各类加弹机1300多台,年生产能力超过60万吨,占全国低弹丝加工量的20%。 产业集群阶段产业集群阶段(2005至今)璜泾镇化纤加弹产业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现在不但能生产常规纤维,还能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复合纤维和超细旦纤维等差别化纤维。到2006年,我们虽然有1700多台加弹机,达到80万吨以上的产能,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璜泾加弹企业的规模小而散是难以做大、做强和做优,必须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转变,太仓市化纤产业集群的立项,为加弹产业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科技品牌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璜泾的化纤加弹企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品牌、重视质量、重视科技,重视引进相关技术人才积极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推进名标名牌,科技创新,促进二次创业。 早在2004年11月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组织的现场监督评审,太仓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化纤产品检测中心在璜泾镇宣告成立。通过准确检测,使得企业精确定价,每年能挽回全镇企业以往因无法检测造成的上亿元的损失。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太仓雅鹿集团在涉足化纤加弹产业后成功建设化纤加弹产业园,聘请国内一流的化纤工程师提升技术水平,园区发展前景广阔;太仓市时代潮化纤纺织厂自2004年起就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聘请4位工程师自主研发新产品。企业成功研发的涤锦复合丝具有弹性强、吸湿性强、柔软性佳等特点,可与真丝媲美,目前已申报发明专利并产业化生产,市场前景看好;太仓市金祥氨纶纤维厂专门从大连轻工学院聘请专家研发出了耐高温氨纶纤维丝,产品已获一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因该产品属环保型、保健型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发展趋势,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立项;其他如长乐化纤、锦凯化纤等企业相继聘请硕士以上专业人才研发新产品,04年至06年全镇引进相关领域中高级技术人才77名。 通过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璜泾加弹产业已从常规产品向特种产品转变,包括涤锦复合丝、全消光丝、耐高温氨纶丝、特粗丝、超细丝,各类加弹丝在内的产品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科技和人才将不断促进璜泾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总量增长,通过实施品牌科技战略,推动产业配套集聚,创新升级,做大做强企业,做优做大产业,全方位、深层次构筑起璜泾民营经济发展全新平台,掀起二次创业热潮。 2005年,我镇注册了我镇加弹产品的“璜泾”图文商标,许多加弹厂家也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使得我镇化纤加弹产业走入了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获得荣誉党委 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共江苏省委 2006年6月 镇 中国化纤加弹名镇 中纺协 2004年12月 江苏省加弹名镇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 2004年9月 苏州市民营经济先进集体 苏州市政府 2005年1月 苏州市化纤加弹特色产业基地 苏州市工业行业协会 2007年1月 加弹同业工会 先进基层商会 行业商会 苏州市委统战部、工商联 2003年4月 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 苏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2003年12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