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瑙莱坞 |
释义 | 简介尼日利亚因年产数千部影视作品被视为非洲的好莱坞,被称为“瑙莱坞(Nollywood)”。 “瑙莱坞”的叫法由《华盛顿邮报》的一名记者最先提出,也是继印度“宝莱坞”之后又一个从美国“好莱坞”派生出的名字。 基本特点“瑙莱坞”并非“好莱坞”的简单翻版。这种生产模式是将所有生产的电影和电视剧直接拍成DVD格式,拷贝后,最终出现在各大主要城市的市场中。 尼日利亚目前每年出品1500部~2000部影视作品,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讲述了男女老少、穷人、富人一级不同信仰的人群的故事,拥有非常广泛的收视人群。 2006年,被称为瑙莱坞的尼日利亚电影界制作了八百七十二部作品,位列拍电影最多国家前三名。 如果单从拍摄的影片数量上看,尼日利亚的“瑙莱坞”已经是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的世界第三大电影王国。它拍摄的电影虽然多数是投资廉价、内容乌七八糟的低劣影片,却让成千上万的影迷爱之不舍。“瑙莱坞”的电影起步较晚,多数电影评论家认为,尼日利亚1992年的一部电影《奴役下的生活》对该国电影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该片讲述了一个男子着迷于魔教,竟然要牺牲自己的妻子来换取财富的故事。自此以后,这种巫魔风格的电影奠定了“瑙莱坞”的发展方向。这种大多描述穷人离奇变富、花心丈夫发现自己阳具萎缩、情敌变瞎发疯甚至当街裸奔狂叫等“瑙莱坞”式的电影虽然外人看起来有些荒唐,但非洲人自己却很喜欢。尼日利亚电影最先影响的是中非、西非地区一些国家,看过“瑙莱坞”影片的人普遍认为非洲本土影片善恶分明,而且贴近当地的生活,往往是看过以巫术为背景的影片后,反倒不再相信什么魔鬼的力量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