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珀西·比希·雪莱 |
释义 | 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 "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 "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 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简介全名:珀西·比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生卒: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792年生于苏萨科斯郡一个贵族家庭,12岁被送进伊顿贵族学校受教育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第二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小册子被牛津大学开除,不久到都柏林参加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1813年发表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抨击封建制度的专横无道和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引起了英国资本主义阶级的仇视,1818年被迫侨居意大利。1818年发表长诗《伊斯兰的起义》,借用东方的故事歌颂资产阶级革命,抨击欧洲反动的封建势力。1819年完成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剧采用古代神话题材,表达了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必将获胜的信念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同年完成的诗体悲剧《钦契一家》取材于意大利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反抗暴君的思想,是雪莱最具创造性的作品之一。雪莱还创作了《致英国人民》、《1819年的英国》、《暴政的假面游行》等政治抒情诗,强烈谴责封建统治集团的罪行,号召人民为自由而斗争。雪莱在《云》、《致云雀》、《西风颂》等抒情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作品想象丰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在英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雪莱在1822年7月驾小艇旅行途中,偶遇风暴,溺水于斯佩齐亚海湾,时年30岁。 人物生平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的几年里,雪莱与其表兄托马斯合作了诗《流浪的犹太人》并出版了讽刺小说《扎斯特罗奇》。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这些,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1810年,18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The Necessity of Atheism),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哈丽雅特·韦斯特布鲁克(Harriet Westbrook),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国强行合并的爱尔兰的雪莱携妻子前往都柏林为了支持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解放事业,在那里雪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散发《告爱尔兰人民书》以及《成立博爱主义者协会倡议书》。在政治热情的驱使下,此后的一年里雪莱在英国各地旅行,散发他自由思想的小册子。同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这首诗富于哲理,抨击宗教的伪善、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当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15年,雪莱的祖父逝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当时在经济上十分贫困的雪莱获得了一笔年金,但他拒绝独享,而将所得财产与妹妹分享。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莱较多创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学以及政治的短文。 次年五月,携玛丽(雪莱后来的第二任妻子)再度同游欧洲,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雪莱后来的作品《朱利安和马达洛》便是以拜伦与自己作为原型来创作的。同年11月,雪莱的妻子投河自尽,在法庭上,因为是《麦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将两个孩子教养权判给其岳父,为此,雪莱受到沉重的打击,就连他最亲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于痛苦及愤怒,雪莱写就《致大法官》和《给威廉·雪莱》。雪莱与玛丽结婚,为了不致影响到他与玛丽所生孩子的教养权,雪莱携家永远离开英国。 1818年至1819年,雪莱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与《麦布女王》相同,无法公开出版,而雪莱最成熟、结构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则被英国的评论家称为“当代最恶劣的作品,似出于恶魔之手”。 1821年2月23日,约翰·济慈逝世,6月,雪莱写就《阿多尼》来抒发自己对济慈的悼念之情,并控诉造成济慈早逝的英国文坛以及当时社会现状。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婚姻情况雪莱的婚姻一开始就被他的敌人当作最好的武器来攻击他,当那些富于浪漫的骑士精神经过理性的冷却,他那场仓猝的婚姻中较为真实的一面随着两个人的成长开始显现。雪莱不得不承认婚姻并没有救助他的妻子,婚姻只是将两个人绑在一起来承受另一种折磨。在精神上,感情上,两个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一时期,雪莱结识了葛德文的女儿玛丽·葛德文(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1797年-1851年),即著名女作家Mary Shelley,他们相爱了,出走至欧洲大陆同游,他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想纯洁到连最严苛的批评家也无法置词。雪莱死后,玛丽为他的诗全集编注。 主要作品诗歌爱尔兰人之歌(The Irishman`s Song,1809) 战争(War,1810) 魔鬼出行(The Devil`s Walk,1812) 麦布女王(Queen Mab,1813) 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Feelings Of A Republican On The Fall Of Bonaparte,1816) 玛丽安妮的梦(Marianne`s` Dream,1817) 致大法官(To The Lord Chancellor,1817) 奥西曼迭斯(Ozymandias,1817) 逝(The Past,1818) 一朵枯萎的紫罗兰(On A Faded Violet,1818) 召苦难(Invocation To Misery,1818) 致玛丽(To Mary,1818) 伊斯兰的反叛(The Revolt of Islam,1818) 1819年的英国(England in 1819,1819) 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1819) 饥饿的母亲(A Starving Mother,1819) 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1819) 罗萨林和海伦(Rosalind and Helen,1819) 钦契(The Cenci,1819) 含羞草(The Sensitive Plant,1820) 云(The Cloud,1820) 致云雀(To A Skylark,1820) 自由颂(Ode To Liberty,1820) 阿多尼斯(Adonais,1821) 一盏破碎的明灯(Lines,1822) 剧本倩契(The Cenci,1819,五幕悲剧) 暴虐的俄狄浦斯(Oedipus Tyrannus,1820,诗剧) 希腊(Greece,1821,抒情诗剧) 论文及散文 无神论的必然(1811) 自然神论之驳斥(1814) 关于把改革付诸全国投票的建议(1817) 诗的辩护(1821) 译著柏拉图《会饮篇》 荷马《维纳斯赞》等 但丁《地狱》篇部分 歌德《浮士德》部分 附诗一首 On A Faded Violet 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The odor from the flower is gone, 这朵花的芬芳,已经消隐, Which like thy kisses breathed on me; 像你的吻对我吐露过的气息; The color from the flower is flown, 这朵花的颜色,已经凋陨, Which glowed of thee, and only thee! 它曾使我想起你独有的光辉! A shriveled, lifeless, vacant form, 一个萎缩、僵死、空虚的形体, It lies on my abandoned breast, 被搁置在我冷落的胸襟, And mocks the heart, which yet is warm, 以它冷漠、寂静、无声的安息 With cold and silent rest. 嘲弄我依旧热烈的痴心。 I weep ---- my tears revive it not; 我哭泣,泪水不能使它复生; I sigh ---- it breathes no more on me; 我叹息,不再向我吐露气息; Its mute and uncomplaining lot 它静默无声无所怨尤的命运, Is such as mine should be. 正和我应得的那样一种无异。 《西风颂》欣赏译文1 狂野的秋风啊,你这秋的精气! 没看见你出现,枯叶已被扫空, 像群群鬼魂没见法师就逃避—— 它们或枯黄焦黑,或苍白潮红, 真是遭了瘟灾的一大片;你呀, 你把迅飞的种子载送去过冬, 让它们僵睡在黑黢黢的地下, 就像尸体在各自的墓里安躺, 直到你那蔚蓝的春天妹妹呀 对梦乡中的大地把号角吹响, 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气吸饮, 又让山野充满了色彩和芳香。 狂野的精灵,你正在四处巡行, 既拉朽摧枯又保护。哦,你听! 2 你呀,乱云是雨和闪电的使者, 正是在你震荡长空的激流上 闪电被冲得像树上枯叶飘落, 也从天和海错综的枝头骤降: 宛若有个暴烈的酒神女祭司 把她银发从幽暗的地平线上 直竖向中天,只见相像的发丝 在你汹涌的蓝莹莹表面四起, 宣告暴风雨的逼近。残年濒死, 你是它挽歌,而正在合拢的夜 便是它上接天穹的崇墓巨陵—— 笼着你聚起的全部水汽之力, 而黑雨、电火和冰雹也都将从 这浓云中迸发而下。哦,你听! 3 你呀,在巴亚湾的浮石小岛旁② 地中海躺着听它碧波的喧哗, 渐渐被催入它夏日里的梦乡, 睡眼只见在那强烈的波光下, 微微颤动着古老的宫殿城堡—— 那墙上满是青春苔藓和野花, 单想想那芬芳,心儿就会醉掉! 你却又把它唤醒。为给你开路, 平坦的大西洋豁开深沟条条, 而在其深处,那些水底的花树、 枝叶譃曰有树汁的泥泞密林 也都能立刻就辨出你的号呼, 顿时因受惊而开始瑟缩凋零,③ 连颜色也变得灰暗。哦,你听! 4 我若是被你托起的一片枯叶; 我若是随你飞驰的一团云朵; 我若是浪涛在你威力下喘息, 分享你有力的冲动,那自由,哦! 仅次于不羁的你;我若是仍然 在我的童年时代,仍然能够做 你在天空邀游时的忠实伙伴—— 因为那时,奔得比你快也未必 是梦想;那我就不会如此艰难, 无须这样哀求你。请把我掀起, 哦,就当我是枯叶、云朵或浪涛! 我,跌倒在人生荆棘上,滴着血! 我,太像你:倔强、敏捷又高傲, 但岁月的重负把我拴牢、压倒。 5 让我像森林一样做你的诗琴, 哪怕我的叶像森林的叶凋落! 这两者又美又悲的深沉秋音 你那呼啸的浩荡交响会囊括。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但愿一往无前的你也就是我! 请把我已死的思想扫出宇宙, 就像你为催新生把落叶扫除! 而且凭着我这一诗歌的经咒 把我的话语传遍这人间各处, 像由未灭的炉中吹送出火花! 愿你通过我的嘴响亮地吹出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 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 还会远吗? 傅雄译 英文原文Ode to the West Wind I 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 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 and hectic red, 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 O thou, 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 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 its grave, until 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ring shall blow 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 and fill (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 With living hues and odours plain and hill: 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Destroyer and preserver; hear, oh hear! II Thou on whose stream, mid the steep sky's commotion, Loose clouds like earth's decaying leaves are shed, 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 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 there are spread On the blue surface of thine a{:e}ry surge, Like the bright hair uplifted from the head Of some fierce Maenad, even from the dim verge Of the horizon to the zenith's height, The locks of the approaching storm. Thou dirge Of the dying year, to which this closing night Will be the dome of a vast sepulchre, Vaulted with all thy congregated might Of vapours, from whose solid atmosphere Black rain, and fire, and hail will burst: oh hear! III Thou who didst waken from his summer dreams The blue Mediterranean, where he lay, Lull'd by the coil of his cryst{`a}lline streams, Beside a pumice isle in Baiae's bay, And saw in sleep old palaces and towers Quivering within the wave's intenser day, All overgrown with azure moss and flowers So sweet, the sense faints picturing them! Thou For whose path the Atlantic's level powers Cleave themselves into chasms, while far below The sea-blooms and the oozy woods which wear The sapless foliage of the ocean, know Thy voice, and suddenly grow gray with fear, And tremble and despoil themselves: oh hear! IV 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 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 A wave to pant beneath thy power, and share The impulse of thy strength, only less free Than thou, O uncontrollable! If even I were as in my boyhood, and could be The comrade of thy wanderings over Heaven, As then, when to outstrip thy skiey speed Scarce seem'd a vision; I would ne'er have striven As thus with thee in prayer in my sore need. Oh, lift me as a wave, a leaf, a cloud! 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 I bleed! A heavy weight of hours has chain'd and bow'd One too like thee: tameless, and swift, and proud. V Make me thy lyre, even as the forest is: What if my leave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 The tumult of thy mighty harmonies Will take from both a deep, autumnal tone, Sweet though in sadness. Be thou, Spirit fierce, My spirit! Be thou me, impetuous one! Drive my dead thoughts over the universe Like wither'd leaves to quicken a new birth! And, by the incantation of this verse, Scatter, as from an unextinguish'd hearth Ashes and sparks, my words among mankind!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赏析①本诗构思于佛罗伦萨附近阿尔诺河畔的一处树林中,并基本上在那里写成。那一天狂风骤起,它温暖又爽人,收尽了将倾泻为秋雨的氤氲水汽。不出我所料,到了日落时分,暴风雨开始了,起先夹有冰雹,还伴有阿尔卑斯山以南地区所特有的声势浩大的雷鸣电闪。——作者原注 又:本诗以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但这些十四行诗的分节与韵式都受一种叫做tercarima的意大利诗体影响。 ②巴亚湾因古罗马时的温泉疗养胜地巴亚城而得名,即现在的波佐利湾(在那不勒斯湾西北部)。浮石是火山岩的一种,因为那不勒斯一带都是火山区。 ③据雪莱原注,“这种现象,是博物学家们熟知的。同陆上的植物一样,江河海洋底下的植物的季节变化有着同样的反应,因此宣告这种变化的风对之也有影响。 《西风颂》雪莱“三大颂”诗歌中的一首,写于1819年。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竟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法国自拿破仑帝制崩溃、波旁王朝复辟以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人民正酝酿着反对封建复辟势力的革命斗争。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 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海涅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诗人胸中沸腾着炽热的革命激情。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这时诗人正旅居意大利,处于创作的高峰期。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诗人凭借自己的诗才,借助自然的精灵让自己的生命与鼓荡的西风相呼相应,用气势恢宏的篇章唱出了生命的旋律和心灵的狂舞。 诗共分5节,每节的韵脚安排是:aba,bcb,cdc,ded,ee,前3节写“西风”。那狂烈的西风,它的威力可以将一切腐朽的生命扯碎,天空在它的呼啸中战栗着。看吧!那狂暴犹如狂女的头发,在天地间摇曳,布满整个宇宙;那黑夜中浓浓的无边际的神秘,是西风力量的凝结;那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是它的帮手。这力量足以打破一切。 在秋天,西风狂暴地将陈腐的生命吹去,以横扫千军之势除去没有生机的枯叶,吹去那痨病似的生命。然而,它没有残杀一粒生命。它要将种子放进冬天深深的心中,在那里生根发芽,埋下春的信息。然后,西风吹响春的号角,让碧绿、香气布满大地,让它们随着西风运行的足迹四处传播。经过西风的破坏和培育,生命在旺盛地生长;那景象、那迷人的芳香在迅速地蔓延着,那污浊的、残破的东西已奄奄一息,在海底战栗着。 诗人用优美而蓬勃的想象写出了西风的形象。那气势恢宏的诗句,强烈撼人的激情把西风的狂烈、急于扫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枯叶的腐朽、狂女的头发、黑色的雨、夜的世界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诗歌的后两段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我跌在生活的荆棘上,我流血了!”这令人心碎的诗句道出了诗人不羁心灵的创伤。尽管如此,诗人愿意被西风吹拂,愿意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在被撕碎的瞬间感受到西风的精神,西风的气息;诗人愿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奉献。在诗的结尾,诗人以预言家的口吻高喊: “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日怎能遥远?” 这里,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宇宙精神,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西风精神。诗人以西风自喻,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人物名言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饥饿和爱情统治着世界.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吻是灵魂与灵魂相遇在爱人的嘴唇上。 (嘴唇是一对爱人两个灵魂交会的地方。) 爱情不是时光的奴隶。 爱情就象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希望会使人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一对同胞兄弟。 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 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 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 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 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好像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的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韵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