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姹女 |
释义 | 基本知识读音chà nǚ ㄔㄚˋ ㄋㄩˇ 姹女 其他亦作“奼女”。 词语解释1、少女,美女《后汉书·五行志一》:“ 河间 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唐 罗邺 《自遣》诗:“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 汉 曲入胡琴。” 2、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参同契》卷下:“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蒋一彪 集解引 彭晓 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 唐 刘禹锡《送卢处士》诗:“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西游记》第十九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婴儿,道教对铅之称。 姹女是道教外丹的术语,意思是指朱砂(主要成分:硫化汞),一般都与“婴儿”合用。“婴儿”指的其实是“铅”。当时的道家利用这些特殊的术语,把化学反应的变化写成一些高深莫明的文章,例如:“姹女婴儿”,其实就说明了汞和铅两者的关系。不明当中奥妙的人往往认为这是房中术的要诀,把“姹女”曲解成为童女初潮的血、甚至是她们的血,从而造成人命的伤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