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妫水
释义

基本信息

【突厥语】Amu Darya

【希腊语】Οξας

【罗马字】Oxus

【汉译】妫水、乌浒水

河流简介

妫水即阿姆河(Amu Darya)。妫水是阿姆河希腊名字Oxus的汉代音译,乌浒河为唐代音译。《史记》、《汉书》作妫水;《北史》作乌许水;《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作乌浒水。阿姆河河名系突厥语,Darya在突厥语里就是海或者大河的意思,Amu则得名于沿岸城市阿姆(Amul),因土著民阿马徳人(Amard)得名,今土库曼纳巴德。古代中亚的希腊入侵者称之为乌许斯河(Oxus),来源于粟特语对河神wxwsw的称呼。妫,反切(居为),汉字上古音是kwia或者kʷral。汉代中国称阿姆河为妫水,则别有原因。按此水,古代粟特语名为Vakhshu或Wakshu。今阿姆河上游的一个支流,突厥语名叫色尔克阿布(Surkh-ab)者,有时仍用其古名称作Wakhsh;这个支流在古代被认为是阿姆河的河源。同时,Wakhsh一字又是当地古代神话中“众水之女神”的名字。据中古花刺子模史家卑露尼(Biruni),直到十一世纪Wakhsh还是该地众水――尤其是阿姆河――的保护神的神名。再者,Wakhsu又是大夏人所崇奉的女神阿那伊多(Anahita,意为纯洁)的别名。古代大夏的神话说这个女神有一千只膀臂,象征大夏的一千条溪流,自东面丛山上泻下来,会合而成为妫水流入咸海。因此妫水之“妫”也是河神Vakhshu或Wakshu的第一音节的译音。唐代中国音译希腊名Oxus为乌浒水或缚刍河,因为魏晋至隋唐时代,“乌”仍可读为a或o。

妫水的汉字历史

汉字记载

妫水(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源出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流经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曲折西北流入咸海。

史记

《大宛传》中称作西海。《史记·大宛传》说:“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故时彊,轻匈奴,及冒顿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闲,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其馀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书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犁轩……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王)[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

汉书

《汉书·西域传》则说:“安息国(Parthia),王治番兜城(Hekatompylos),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Seistan之Alexandria-Prophthasia)、西与条支(Antiochia,即Charax-Spasinu)接。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乌弋、罽宾(Kabul)同。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铸钱。有大马爵。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临妫水(Oxus R.)。商贾车船行旁国。书革旁行为书记。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因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以大鸟卵及犁轩(埃及之Alexandria)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安息东则大月氏。关于安息东北的边疆,《史记》、《汉书》都提到“临妫水”。一直以来妫水也是文化的分界:3世纪时是嚈哒与波斯,后来嚈哒被突厥与波斯联军消灭,河中归突厥,妫水以南属波斯,后来是突厥与波斯的国界线。

新唐书

《新唐书·西域传》言:“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元魏谓忸蜜者。东北至东安,西南至毕,皆百里所。西濒乌浒河,治阿滥谧城,即康居小君长罽王故地。大城四十,小堡千馀……吐火罗,或曰土豁罗,曰睹货逻,元魏谓吐呼罗者。居葱岭西,乌浒河之南,古大夏地。与挹怛杂处。胜兵十万。国土著,少女多男。北有颇黎山,其阳穴中有神马,国人游牧牝於侧,生驹辄汗血。其王号「叶护」。武德、贞观时再入献……石汗那,或曰斫汗那。自缚底野南入雪山,行四百里得帆延,东临乌浒河……护蜜者,或曰达摩悉铁帝,曰鑊侃,元魏所谓钵和者,亦吐火罗故地。东南直京师九千里而赢,横千六百里,纵狭才四五裏。王居塞迦审城,北临乌浒河……怛满,或曰怛没,东陀拔斯,南大食,皆一月行;北岐兰,二十日行;西即大食,一月行。居乌浒河北平川中。兽多师子。西北与史接,以铁关为限。”

另见“阿姆河”、“妫水河”、“妫河”及“妫汭(沩汭)”等。

相关传说

传说黄帝的后代子孙中有一个是瞎子,他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握登,他们在姚墟生了一子取名为舜。那时唐尧年老,自忖精力不济,想寻一个有才有德的人,把帝位让给他,以便管理国家。当他了解到舜是瞎子的儿子,他的母亲早逝,后母生了一弟,名字叫“象”,他们对舜都不好。但是舜却仍然竭力孝敬,一家人过得也还和睦,尧认为这个人可以担当大任,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舜为妻,以便观察舜的为人。那虞舜因为死了母亲,父亲听信后母和弟弟“象”的话,不疼爱舜。舜去耕田、去雷泽钓鱼、去河滨做陶器很是勤劳,和周围的人总是和气谦让。因为舜的和气,大家都喜欢他,这个地方一两年就成了十分热闹的地方了。舜因此受到了尧的赏识,并分给他牛羊。象非常妒忌,便和母亲商量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设计害舜。他们叫舜上粮仓顶上修仓,却把梯子拿走,在粮仓周围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灵机一动,把娥皇、女英为他准备遮日的两个大竹笠挟在左右肋下,象鸟翅冒险跳下,才得以脱险。舜知是弟弟象的诡计,但也不理睬他。象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劝父亲让舜去井下往深挖井,舜却在井口一侧用娥皇、女英为他准备的短斧凿了一个洞穴藏在里边。象趁舜在井下之时往井里推石块和泥土,想把舜压死在井里。没想到舜早有防备,又一次逃生。舜不但没有和象计较,反而让他为自己料理事情,象心里惭愧,再也不好意思设计害舜了。

娥皇、女英不但帮助舜制服了象,还带领那里的妇女们种植桑麻、织衣物。后来尧把帝位传给了舜。人们把娥皇、女英制服象的地方称为“妫”,把这里的水称为“妫水”,把她俩称为“妫水女”。现在延庆县城的莲花湖桥边还有一尊妫水女的塑像。后来,舜带二女南巡到了一座山峰,因爱那里山的风景,便在山上命乐人演奏了舜自己制作的韶乐。后人便把这山称为韶山。毛主席的故乡就在这韶山下的韶山冲。舜后来到了苍梧的地方病死了,葬在九嶷山,娥皇、女英恸哭不止,一直哭到眼睛出血,泪滴到竹上,成了斑竹。毛主席有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一枝斑竹千滴泪,万朵红霞白重衣”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