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濡须水 |
释义 | 古水名。源出今安徽巢县西巢湖,经无为东南流入长江,即今运漕河(裕溪河)前身。古代当江淮间交通要道,魏晋南北朝时常为兵争要地。 濡须水,上承巢湖水系来水。古濡须水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西汉时(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即已形成,从东关濡须口开始。濡须口位于濡须山、七宝山之间,濡须山在今含山县东关乡境,谓东关;七宝山在今无为县黄龙乡境,谓西关。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为古巢湖的出口,曾为吴魏相争的古战场。濡须水至黄雒河口折南流,经今仓头镇至马口闸进入上、下九连圩之间的马口河,于神塘河口入长江。而最早的入江口是神塘河口下游的栅港口,早已崩入江中,随之神塘河口至栅港口间的河段也崩入江中,濡须水的通江口才退至神塘河口。 及至南宋(1127年~1279年),巢湖至裕溪口的通江河道逐渐形成,自巢湖经东关沿杨柳圩北堤至三汊河镇的河段,称后河,东下入江;又自蟹子口开直道经黄雒河,至三汊河纳后河,抵雍镇,称前河,一并东北向入江。至此,巢湖的通江河道变为两条,即南流的濡须水和东流的裕溪河。到了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神塘河口被堵塞,裕溪河乃成为巢湖水系入江的唯一通道,西河成为裕溪河的主要支流。古濡须水的上段东关至黄雒河口,已成为裕溪河的组成部分,它的中游黄雒河口至马口闸,已成为西河的中、下游河道。自宋代至明、清,裕溪河的巢湖口至东关河段,称天河,又名漕河,俗称马尾沟;东关至黄雒河镇河段,称铁毛河(这段是古濡须水);黄雒镇至运槽镇河段称运槽河;运槽镇以下始称裕溪河,经雍镇折东北注入长江。 史籍记载东关,在庐州府无为州巢县东南四十里,东北距和州含山县七十里。其地有濡须水,水口即东关也。亦谓之栅江口,有东西两关(西关,在东关西十里七宝山上)。 东关之南岸,吴筑城。西关之北岸,魏置栅。李吉甫曰:濡须水出巢湖(见庐州府),东流经濡须山、七宝山之间(濡须山,在和州含山县西南七十五里。七宝山,在巢县东南三十里),两山对峙,中有石梁,凿石通流,至为险阻,即东关口也。濡须水出关口,东流注于江。相传夏禹所凿。三国吴于北岸筑城,魏亦对岸置栅。 ------摘自《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