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潼南运河 |
释义 | 红旗渠精神再现六万人修了三年缺电逼出一条河运河修建历史运河简介潼南运河,中国第二大运河,位于重庆市潼南县新城北面的桂林街道办事处境处,是潼南三块石电站的引水河,长15公里,宽110米,呈至西向东流向。运河北靠群山,有远近闻名的八面山十里桃林;南邻全国著名无公害万亩蔬菜基地;西接三块石大坝,东进潼南新城,运河上有十几座人行天桥,两岸散布村落,真可谓小桥流水,连绵青山,无际菜园。是一处难得的休闲旅游圣地! 运河今已三十岁潼南运河位于该县桂林坝,长15.2公里、宽110米、梯形断面、高10米,每秒最高流量280立方米,自西向东流。记者看到,河里浪花翻涌,北靠群山,南邻全国著名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西接涪江三块石大坝,东进潼南新县城莲花寺电站。运河上修13座人行天桥,两岸村落散布,小桥流水,青山连绵,菜园无际。 潼南县原县长李仁守介绍,潼南三块石电站1979年9月1日发电,运河已运行30年,担负发电、灌溉、防洪、航运等多方面功能。李仁守说,潼南运河建成就已确定为西南第一大运河。船只设计通行能力500吨。30年来,运河是两岸上十万人赶场、运输主要通道。 运河修建历史缺电逼出一条河潼南最初仅一座三百千瓦的电站。没电,全县数十万亩稻田常年干涸。李仁守说,1976年前,县里曾两次集中上千人集中到涪江边打石头,备修电站。后因文革搁浅。 1976年6月18日,潼南县委形成修建三块石水电站决议。时任常委李仁守任第一副指挥长。四川水利厅专家组现场勘察,决定采用筑拦河滚水大坝、混合式长引水渠方案。 李仁守说,当时也考虑过坝后式和短引水式发电方案。因坝后式建电站需洋机器等大型设备,施工专业度要求也高,只得放弃。如采用短引水方案,据地形落差只能在涪江右岸,但右岸地下发现石膏层,无法修建厂房。因此,最后决定在涪江三块石筑滚水大坝,在左岸平坝上依山修建15.2公里长引水渠,至莲花寺修建厂房发电。因拦断涪江,引水渠兼具航运功能,船只设计通行能力500吨。 六万人修了三年三块石电站1977年12月6日开工。50岁以上潼南人都记得,修建运河时上下30里、左右5里内热火朝天。 动工前,潼南县委向全县人民及在外军、工、干发出公开信,号召出力出钱。运河及大坝被划成若干工段,全县3000多个生产队,轮流派劳动力,自带工具、被褥和伙食,按军事编制,到指定工段劳动。 潼南卧佛镇河口村丁志楷说,接到生产队安排,30多个社员带着钢钎、箢篼、铺盖、咸菜等,步行一天赶到工地。沿途几乎全是来来往往的民工。丁志楷记得,运河两侧上下30多里,沿线密密麻麻都是人。掘河道,筑护堤,大家挥钎放炮,肩挑背磨,夜晚灯火通明,通宵加班。 李仁守说,全县壮劳力都参加,短的两三个月一轮换,长则一年半载不回家。电站1979年9月1日发电前,高峰时工地聚集6万多人,最少也有4万人。 红旗渠精神再现如今,潼南人人知道“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敢创第一”的三块石精神。李仁守说,一个小县、穷县,自力更生建起1﹒44万千瓦的电站,何等艰难。 方案确定后,潼南自行设计、施工。县里凡会点技术者都被抽调参加测量、施工、质检等。没钱买压路机,大伙就用水泥钢筋铸出10多吨重的大滚子,在大堤上推动来回碾压。 建运河要闸门,当时最近的是四川夹江产闸门,一是没钱,二是一道闸门重20多吨,有钱买也运不回来。于是,县里一位邓姓师傅被派去学习,回来自己买钢板设计制造。后来人们都叫他邓闸门,本名反被人忘记。李仁守说,大家想了许多土办法。比如,巴杆吊装法,土法抽模设计水轮机页片等。 整个工程开挖、安砌土石方达447万立方米,均靠民工用钢钎一点点抠,肩挑背扛而成。200多民工致残,35名青壮年牺牲。时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的赵紫阳来到运河,称赞三块石精神是红旗渠精神传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