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漯麦4号 |
释义 | 漯麦4号系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引进的穿梭组合选育而成。父本为矮早781,母本为80(6)-3-3-10。200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 特征特性:漯麦4号属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适播期长(10月5-15日)。幼苗匍匐,叶色深绿,生长势强,抗寒性好。分蘖期11月12日前后,平均每株分蘖7-8个,次生根45.5条。春季两极分化稍慢。成穗率41.3%,每亩成穗38-45万,后期旗叶上冲,旗叶长19厘米,宽1.9厘米,株叶型紧凑,长相清秀,叶功能期限长。株高75-80厘米,茎杆坚韧,抗倒性好,较耐渍,成熟落黄好,生育期限231-235天。该品种穗较大,纺锤形,小穗22-24个,护颖白色船形,白粒,穗粒数32-38粒,千粒重38-43克,一般每亩500-550公斤,稳产性突出。 二、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15点汇总,15点全部增产,其中增产30%以上的2处,增产20%以上的3处,增产10%以上的5处。平均亩产476.6公斤,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15.62%。1999-2000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区试,20点汇总,18点增产,最高增产25.72%,最低增产1.5%,2处减产均不显著、平均亩产554.1公斤,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6.08%,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二位。2000-2001年参加黄淮海南片生产试验,8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亩产485.6公斤,比对照豫麦49增产3.0%,居第二位。 三、栽培技术要点 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一般要求土地平整,精细整地,做畦。每亩施粗肥4000-500kg,磷酸二胺20kg,碳铵50kg,钾肥15kg,锌肥3-4kg。 2、漯麦4号最佳播期为10月5-15日(黄淮南片冬麦区),此时播种,可获得较多的主茎叶龄、分蘖、次生根和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向南或向北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时应适当减少或加大播种量。播量依基本苗而定,一般每亩6-7kg。 3、及时中耕,控制群体。冬前及时中耕松土,除草保墒,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早春及时中耕,深浅视苗性而定,促控结合,加快两极分化进程,控制春季最高群体为90-100万,确保亩为穗40-50万。 4、前氮后移,稳定粒数,提高粒重。针对漯麦4号两极分化稍慢的特性,冬前一般不追肥年后于拔节期视苗情追施尿素2.5-7.5kg,以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 5、加强四间管理、增育多蘖壮苗。及时中耕除草,促进多蘖和较多的次生根,产生足够的大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保持抽穗后群体的旺盛生长。 6、及时防治病虫害。年后于孕穗期(4月上中旬)或在发病麦田每亩用粉锈宁10-15克(有效成分),可有效控制纹枯、白粉病,抽穗期用40%氧化乐果每亩50ml,或50%抗蚜威每亩10-20g防治蚜虫,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灌浆,稳定和提高粒重。 四、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漯麦4号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2000-2001年经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该品种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 五、 品质分析:1999-2000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哈尔滨)测定,漯麦4号籽粒蛋白蛋含量(%)14.04/14.09,湿面筋(%)26.7/28.5,沉降值(ml)36.2/33.1,吸水率(%)51.02/55.0,稳定时间(min)6.0/5.9。2001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哈尔滨)测定,漯麦4号籽粒蛋白质含量(%)13.39/13.42,湿面筋(%)26.5/24.2,沉降值(ml)32.8/33.2,吸水率(%)52.1/52.6,形成时间(min)1.5/1.0,稳定时间(min)6.5/5.0。 六、适宜区域: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漯麦4号是一个丰产、稳产、半冬性优良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好、抗灾能力强、产量三要素协调,适宜在河南中北部、苏北、皖北和山西地区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七、社会经济效益 1998-2002年,漯麦4号在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已大面积推广应用。1999—2002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012khm,一般较豫麦21号平均增产10%左右,总增产小麦68310万公斤,按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的折算系数0.8缩值后,总增小麦54648万公斤,每公斤小麦以1.06元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7926.88万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