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漯河市新闻出版局 |
释义 | 单位简介1986年4月组建漯河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规格为正县级,4月15日开始办公。1986年6月5日,根据编制人数和业务需要及从严设置的原则,漯河市编制委员会下发漯编[1986]10号文件,批准漯河市文化局内设办公室、文化科、艺术科,核定编制15人。1986年9月27日,根据漯编[1986]036号文件,漯河市文化局增设文物科。1989年10月13日,根据漯编[1989]13号文件,成立漯河市新闻出版局,与漯河市文化局合暑办公,漯河市文化局增设新闻出版科。 1996年9月13日,根据《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漯河市政府批准《漯河市文化局(漯河市新闻出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保留漯河市文化局(挂漯河市新闻出版局牌子),为市政府组成部门,是漯河市政府主管全市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漯河市文化局内设5个职能科室:办公室、文化艺术科、文物科、文化市场管理科、新闻出版科。内设机构与机构改革前相比,增设文化市场管理科,归口管理全市文化市场。文化科与艺术科合并为文化艺术科。 2001年12月31日,根据《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市直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漯发[2001]16号),漯河市政府批准《漯河市文化局(漯河市新闻出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保留漯河市文化局(挂漯河市新闻出版局牌子),为漯河市主管全市文化、新闻出版、文物事业的市政府组成部门。漯河市文化局内设5个职能科室:办公室、文化艺术科、文物科、文化市场科、新闻出版科。内设机构与机构改革前相同。全局行政编制20名。2003年1月13日,漯河市编制委员会下发漯编[2003]2号文件,同意在漯河市文化局挂漯河市文物管理局牌子。 单位地址漯河市新闻出版局地址:漯河市沙北淮河路市政府楼四楼。 邮编:462000。 职能介绍(一)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 (二) 研究制订全市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编制并监督实施全市文化事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协调文化事业发展的比例关系。 (三)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四) 根据上级制订的文化经济政策,调控、调整文化艺术生产经营和投资方向,统筹安排文化事业经费,规划、指导文化设施建设。 (五) 管理全市文学艺术事业,研究、指导文学艺术创作与生产,扶持重点文化艺术品种,组织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 (六) 管理全市社会文化事业,指导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管理群众文化,指导、协调、推动少数民族和少年儿童文化事业的发展。 (七) 归口管理全市文化市场,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文化市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管理全市电影市场,研究、指导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管理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和音像放映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负责音像制品内容的审核工作;指导文化市场稽查工作。 (八) 管理全市新闻出版工作;负责拟定书报刊印刷业的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负责贯彻实施国家著作权及出版物对外交流的法律、法规,组织有关管理办法,对出入漯河的各类出版物进行审批管理,制订书报刊市场清理整顿办法,组织查禁非法出版物;审核、申报新闻出版业的外商投资、合资项目。 (九) 研究制订全市文物事业发展规划;负责文物法规的执行与监督;组织、落实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的论证、设计、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管理、监督全市考古工作;制订我市文物的保护、研究、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部署、检查、落实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档任务;负责全市地下文物勘探工作;督促、检查、指导全市的文物安全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打击各种文物犯罪活动。 (十) 管理全市图书馆事业,调查研究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组织推动图书馆事业标准化、网络化、现代化建设,促进各类图书馆相互合作。 (十一) 制订全市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职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 管理全市对外开放文化交流联络工作,制订对外文化交流规划,指导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十三) 管理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加强对基层组织的指导工作。 (十四) 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