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漕溪公园
释义

漕溪公园西临漕溪路,东近漕东支路,北靠漕东二路,南接漕东三路,全园面积3.13万平方米。公园的南半部原为解放前上海棉布商曹钟煌(启明)祖茔所在,又称曹家花园,始建于1931年,1935年落成。墓园总面积为1.88万平方米,其中绿地8800平方米,墓地7800平方米,停车场2200平方米。

介绍

园内有仿古式琉璃瓦建筑物,有太湖石假山、水面、喷泉及雕刻精细的亭廊。墓地在园的东面,其南与曹氏家祠以粉墙相隔。抗日战争时期该园为日军盘踞,园内建筑物及花草树木损坏严重。抗日战争胜利后重新修葺,曾一度打算售票开放,但未成事实。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驻园内,园景又一次受破坏。解放后,园内因长期无人管理,更趋荒芜。1957年5月29日,市规划局行文确定该处辟为公园。1958年10月,由上海市园林局重建后对外开放,定名为漕溪公园。

1982年,向东、北两侧扩大园地,形成南北两园,1996年因市政建设需要,沪闵路漕溪路建高架路,征地7亩。

漕溪公园是市区以牡丹闻名沪上的自然式公园。公园景色旖旎,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廊水榭,古朴典雅,奇峰异石,随处可见,花草树木,随景而种。全园树木70种花1590株,南园以牡丹、芍药为主,北园则以桂花、蜡梅为主。植物随景栽植,室内陈盆景、池中栽植荷花、山旁种腊梅、亭侧植木犀、路边布修竹,各尽所宜。园中的牡丹名闻遐迩,品种繁多,牡丹特色花坛面积近千平方米,有本地和曹县品种牡丹60余种600余株,其中名种有五色牡丹、白牡丹,花形大而色纯,复瓣,颇具洛阳遗风。年龄最长者已逾120余年,为沪上仅有。为丰富牡丹园的色彩,在设计手法上运用了众星拱月的艺术手法,配置了海棠、茶花、紫薇、红枫、白玉兰、杜鹃等各类花灌木,以供四季游人观赏之需要。

主要景点

园池、六角倚望亭

园池位于南园西部,环池用太湖石叠成十二峰,形似十二生肖在观鱼虾赏荷,形态各异(由于漕溪路高架已残缺)。临池架桥,桥中间建有一只六角倚望亭,为钢筋混泥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亭东面通向八角龟亭。

四方亭、大假山、畅远亭

四方亭建在占地40平方米的太湖石假山顶上,重檐翘角,彩色琉璃瑕结项,亭脊游龙矢矫。园西北部有一座大假山,高约15米,占地约2700平方米,山洞曲折幽深。假山顶上畅远亭高5米,钢筋混泥土结构,彩色琉璃瓦攒尖顶,翘角。亭内四面有石凳、靠背,中间设方石台,登亭眺望,全园景色尽收眼底。大假山南面有一座三曲平板石桥,桥下小池形如元宝,池中游鱼戏水。大假山周围植蚊母、香樟、女贞、龙柏、茶花、桂花、瓜子黄杨等,四周一片浓绿。

三角寿星亭、八角龟亭

大门北面的三角寿星亭三边各长10米,钢筋混泥土结构,覆盖黄色扁平琉璃瓦,攒尖顶,顶上置一只红色的圆形石球。八角龟亭坐落于园池东面,钢筋混泥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八角翘起,亭中央为庞大的花岗石龟,造型逼真。

牡丹园、游廊

天酒地园东南为占地约744平方米的牡丹园,东部有一个面积18平方米的梅花形的花坛,坛中有百年牡丹多株,其中一株逾120年,系嫁接而成,花期长达月余,花朵逾百。花坛东面一株百年紫薇高约3米,枝杆粗壮,虬曲苍劲,姿态婆娑。牡丹园西面是一组花坛群,从北到南排列着三个大型花坛;北面为长方形,中间为椭圆形,南面为圆形,花坛以扁铁栏杆围合。坛内丛植牡丹,品种甚多,并植有海棠、茶花、含笑、紫薇、郁李、石斑木、金雀、红枫、罗汉松、石楠等作为衬托。各花坛中均置有太湖石峰。其中一座底高1.3米,峰高3米,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看,酷似维纳斯塑像。

牡丹园中部有一座游廊,长54米,混合结构,平顶,顶四周出檐处铺盖菊红色平瓦;廊东侧为砌有各种形状花格窗的漏空墙,西侧廊柱间设有石凳以供游人休憩。

交通指南

地 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路203号

乘车线路:92路 703b线 953路 718路 92B线 218路

地理位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