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板庚乡 |
释义 | 板庚乡位于贵州省罗甸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距贵阳143公里,210国道穿境而过,国土面积108.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200亩,旱地5200亩,海拔479米,气候温和。全乡辖14个行政村,3061户,13350人。经济来源以经商、劳务输出、运输、种养殖业为主。2007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250元,新增340元,年均递增15.5%。 基本概况板庚乡山多土少、居住分散,为保持水土、美化家园、增加收入,广大群众在山上种上了板栗、砂仁等经济作物,在房前屋后栽上了梨子、李子、黄果、葡萄等水果,庭院经济基础较好。板栗、砂仁主要分布在板庚、五星、旧寨、大坪、纳田、兴卫、林园、里免、对门、兴隆等10个村。2006年,全乡板栗年产量420吨,产值308万元;砂仁年产量360吨,油桐面积150 亩,产值86.4万元;另有助民增收野猪养殖场一个,种猪20头。 板庚乡主要以布依族为主,布依儿女热情好客、勤劳善良、节俭持家,有着丰厚的布依族文化底蕴。民间艺术主要有布依歌、山歌、打花包、花灯戏、腰鼓舞等等,这里男女老少都爱好文体活动,篮球小有名气,金童队、玉女队技艺娴熟,曾到县参加表演赛。 改制沿革1983年6月改公社为乡建制,建板庚乡,共下辖7个自然村寨。 1991年8月,原罗化小乡与板庚乡合并,属板庚乡管辖。经过改制,至此,板庚乡共下辖14个自然村。 经济发展1、种植业。种植是板庚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手段,种植业历史悠久,方式多样,品种广泛,技术逐步提高,产量可观。 (1)五谷杂粮。耕地分水田和旱地两种。水田春种水稻,秋种小麦、油菜、蔬菜。旱地春种玉米,间种大豆、绿豆、豇豆、饭豆、芝麻、红薯,秋种小麦、荞子、豌豆。 (2)果树竹木。房前屋后,栽果种竹。果栽桃李杏,获种兰菊梅,竹有吊竹、楠竹、麻竹、精竹、水竹、苦竹等。板庚金银坡多四方竹,大坪村多金竹、里竹,“有竹人不俗,无风花自香”。花香鸟语,竹林掩映,别有情趣。 (3)经济作物。板庚经济作物主要有板栗、砂仁、甘蔗、柑桔、桃李、芭蕉、油桐等。全乡板栗年产量420吨,产值308万元;砂仁年产量360吨,油桐面积150 亩,产值86.4万元,板庚柑桔色鲜味美,曾获世界黄果王称号。 2、养殖业。过去没有商品意识,没有市场观念,一般都是自给自足。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市场做文章,发展黑山羊放养、林下养鸡、野猪等特色养殖,增加群众收入。 3、副业。副业是板庚另一项不可少的收入,有的利用农闲,有的一年专门从事副业。 (1)纺织缝纫。般更人尤其是少数民族喜欢以绩麻为线,纺棉花,织棉布。改革开放后逐渐减少,手工缝纫取而代之,但专业缝纫仍是少数。 (2)糖酒。板庚种植甘蔗的人家都熬糖(土制红糖),大部分销售,商量自己食用。板庚盛产玉米,玉米是酿酒的好材料,大部分人家每年都要酿一、二缸酒待客和过节。 (3)商旅。俗话说“肥田不如瘦店铺”。解放前,罗甸不同车路,边阳罗甸来往的旅客多在板庚歇脚,当时板庚的旅店特别多。如今百货店、饮食店以及洗车场遍街都是。 旅游景点一、板庚滩 板庚滩,全称三叠纪板庚滩。1992年3月14日,《人民日报》曾经以《贵州发现世界罕见三叠纪板庚滩》为题,向世人报道。1988年至1992年,中美地质专家经过三年多联合考察,发现板庚滩是距今二亿多年前的古代环境沉积,比美国墨西哥湾号称研究现代碳酸盐岩“经典圣地”的两叠纪巴哈马滩规模更大、更为理想。国际著名沉积地质学家保罗·伊诺斯教授认为,板庚滩在当今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 板庚滩的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1958年省地质堪察队10多人从茅草坪大消洞往板庚方向钻进去,在下面转游几天后分别从旧寨龙潭、交砚的洛阳和原进去的洞口三处钻出来。他们发现大山底下是一个大河滩。水域宽大,岔道很多。总趋势北高南低。板庚滩应该说在板庚乡、边阳镇和交砚乡一镇交界处,大部分在板庚乡。具体说它包括板庚村、红岩村、旧寨村的一部分,罗化岩山、冗各、交砚的大寨、洛阳,到边阳的打拱、打讲,黄泥坳一带。其实,这是一个有宽大水域的庞大的地下溶洞。 二、葫芦寨 站在板庚中学举目观看,金钟山、马脑山、轿子山、帽子山和美女山(即鹦鹉山),大小高低各别,排列错落有致,宛若左手掌之五指,所以统称五指山。掌中有一寨,俗称冲头寨,高山环绕,形若葫芦,故称为葫芦寨。 北面的马脑山,轿子山和帽子山为葫芦身和葫芦颈。惟南面空着,远处土坡可望,为葫芦嘴。寨内居住着布依族和汉族人家40多户,山上山下,古木青葱,连片成林,遮天蔽日,浓荫匝地,莺雁争鸣。寨中冒两股清泉,向南北汇合为板庚河,红花戏蝶,异卉引峰,几十户人家的旧式瓦房和新式楼房,掩映其中,与花鸟为伴,与山水相依,宛若桃源仙境。 三、金钟山 沿板庚街上向西走去,葫芦寨口有一秀美轻灵的山峰,因形如金钟,故名为金钟山,悬崖绝壁、晴岚紫气,满山藤萝绿树、飞红柳翠,山腰溶洞如人之肚脐。山下一农家屋后石壁上有一恐龙化石,长约1.3米,令观者赞不绝口。此山与东面美女山隔河相望,形成葫芦口。相传此处原来无山,只是一片荒坡,坡脚下是莲花河转弯折向东流处,河水转弯形成漩涡,这大漩涡底下,有一条修炼千年的逆龙,常常兴风作浪,凡过往行人,都不得穿红戴绿,敲锣打鼓、坐轿骑马、嬉笑喧哗,否则,轻则河水暴涨,重则翻轿落马,跌伤摔死。为了消灾免祸,人们在东面河坎上盖了一座龙王庙,供奉逆龙,逆龙恶性稍有收敛。过了几年,逆龙不满足香火供奉,变本加厉作恶,吃鸡吃狗,吃猪吃牛,甚至还吃人,方圆百里深受其害。玉皇大帝闻之,请观音菩萨收服。逆龙不知天高地厚,张牙舞爪欲吃观音,观音菩萨不得已,取龙王庙金钟镇之于荒坡上,从此落下了金钟山。 四、观音洞 为了纪念观音,人们在河对面阴河洞门前修建了一座观音庙,永远祭祀,久之、阴河洞改名为观音洞。观音洞位于美女山西南面山腰处,洞口被古树芳林遮蔽,走进洞口才知有洞。观音洞深不可测,洞内有洞,岔道很多,至今没有人走完岔道,走到尽头,洞中宽处如大殿堂能容纳数百人,窄处如深巷,仅一人能挤身而过。洞内钟乳石多而奇,像人、像物、像兽应有尽有,惟妙惟肖,多姿多彩。站在洞口,透过林梢,葫芦寨景致可数,鸡鸣犬吠声声可闻,伴之清风徐徐、花香阵阵、鸟语声声、顿觉心旷神怡。 五、马脑山 葫芦寨西北面的马脑山,是板庚滩北部最高的山,相对高度约300米。有关“马脑山”的来历,这里有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此山因酷似白马而得名白马山,修炼多年成精,变化成一匹白色神马,常在当地出没——山脚下有马槽洞、饮马谭和马灵桥——此神马多年来常飞到广西百色附近偷吃禾稻,农人屡屡遭害,告到官府,官府派兵追杀,可每次到板庚便不见了,为此士兵屡遭责骂,于是在板庚四处寻找,看见白马山酷似偷稻之白马,就用枪炮轰射,山崩塌,只剩下不完整的马头,所以逐渐改名为马脑壳或马脑山。 六、斧头山 一道关前面有一状如斧头劈砍之山峰,名为斧头山。此山原名为蜈蚣山,传说蜈蚣山北山脚下有一蜈蚣洞,洞中有一条蜈蚣精,身长2丈,宽6尺,常出来伤害群众。板庚一道关是咽喉要道,过往行人多,蜈蚣精危害不浅。天帝听说后派巨灵神除妖,蜈蚣精战不过巨灵神,就躲进深洞不出来,巨灵神发怒,抡宣花大斧劈山除妖。一斧砍去,山崩地裂,蜈蚣山垮下半边,乱石堵塞了山洞,蜈蚣精从此被压在洞中。群众为纪念巨灵神,把蜈蚣山改名为斧头山。 七、“莲花井” 莲花井,原名王瓢河,位于鹦鹉山脚下,葫芦寨和街上寨两寨交界处,是远近闻名的大水井。此井状如石槽,天然形成。东西方向,槽长约20多米,宽3米许,井壁高2.3米不等。泉水自东头由观音洞中之阴河潜流涌出,出水形成“冒龙”,状如莲花,故下名“莲花井”。井周围古木秀树,绿翠成荫,繁花似锦。尤为奇者,冒龙头上石壁缝中,长一株手杆粗细的榕树,两米多高,虽干小而叶青,枝瘦而劲挺,至少有百岁树龄。石缝中绝无土壤,看得见干瘦的树根伸入水中,却婷婷玉立、生机勃勃。小树旁古老的黄柯树,老干虬枝,桠多叶繁,挺立于石壁上,缝曲根露,却如伞似盖,遮天蔽日。井水川流不息,清沏如镜,游鱼可见,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有一首《西江月》词,描绘水井的风光。 古树冠如伞盖,涌泉形比莲花。一泓碧浪戏鱼虾,无论春秋冬夏。石上清流唱和,枝头黄莺喧哗。飞红叠翠胜云霞,美景四时堪画。 八、卧龙 葫芦寨中,东西两井交汇处,北岸河滩上有一颗奇异的顽石。形状酷似一卧龙,长约4米,宽约1.5米,头部昂起约2米许,尾部弯转。石龙坐南向北,通体鳞甲翕张,昂首提腹,敛爪沉气,口微张,眼圆睁,目视前方,跃跃欲起。其势如摇头晃脑,伸腰抬足,更有乘风破浪壮志,冲天搏海雄姿。 九、马槽洞 其次是出水洞,名马槽洞和夸品洞,两洞相距约60米,洞口约10米见方。马槽洞位于帽子山下石板路旁,形如马槽而得名,洞门前有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名马灵桥,以马脑山灵性而名之。平日里流水消往暗滩,夸口洞和马槽洞成为干洞。春夏季山洪爆涨时,洪水挤满洞口往外喷出,象两条巨大的猛兽,声如震雷,烟雾漫空,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十、古驿道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修筑,原为贵阳经惠水过罗甸下广西的必经之路,现仅存此段,约两公里。路宽1.4—2米,青石板镶嵌。顺山沿坡而上,至二道关,往北向下通,毛草坪。一道关驿到旁立有修路捐资纪念碑,为板庚古迹之一。 十一、龙鼻洞 走过马灵桥,沿着“之”字拐的石板路,登上板庚关,回首葫芦寨,风光尽览。一道关路中央,有一块天然大青石板,石板上有一个天生地造的双鼻洞,又名龙鼻洞。毕肖于牛鼻。两股细流从鼻中流出,长年不断,人见人爱,行人到此,留连忘返。 十二、美女山 美女山位于葫芦口东部,属于五指山的小指位置,与营盘山东西相连,北靠大荒山,南面小河田坝后,是丘陵土坡,小河两岸居住着数百户人家,为板庚乡政府所在地。美女山和营盘山大约80米高的山腰处,各有一块酷似灯笼的奇石,长短大小形貌相似,垂长约15米,直径约3米,俨然某家门前悬挂着的一对大灯笼。相传很早以前,两个灯笼夜间发光,能照亮十多里远。山下有一户人家,是当地大户,他家铸有一只大铜鼓,晚上在灯笼的照耀下自动滚到河里与龙王戏耍,天亮自回。板庚也就风调雨顺,人民富庶。到光绪年间,这家人出了一逆子,长期欺压百姓,鱼肉相邻,无恶不作,后来遭人暗杀,这家人从此败落,铜鼓不知去向,而灯笼也黯然失明。 十三、鳄鱼山 从板庚乡政府顺惠罗公路往北约500米处,公路边有一个小山冈,形貌酷似鳄鱼,称为鳄鱼山。从板庚二道关粑叶坨新村下到夸口河门前,向东南面观看,高峻的林口大山岭,往南向下一直延伸到公路边,山之形势,如一条巨大的鳄鱼,正俯身延颈下滩饮水。山梁为身,巨石为甲,公路穿洞为眼,有嘴、有鼻、有爪,栩栩如生,挥之欲动。惠罗公路自东向西一个大包抄,已把鳄鱼山前半身完全抱住。站在板庚关上,可遥望其头,站在夸口洞前,可观前半身。未到板庚滩,先赏鳄鱼山,先睹为快,不妨试试。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2792 男 6663 女 6129 家庭户户数 286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2785 家庭户男 6658 家庭户女 6127 0-14岁(总) 3327 0-14岁男 1775 0-14岁女 1552 15-64岁(总) 8635 15-64岁男 4525 15-64岁女 4110 65岁及以上(总) 830 65岁及以上男 363 65岁及以上女 46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2700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