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浣沙溪
释义

词牌知识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注:○=平●=仄△=平韵=▲=仄韵)

说明:摊破浣溪沙 秋恨 李璟 (南唐中主)

[题考] 【南唐书】:『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本调别名﹝山花子﹞。〔作法〕 本谓四十八字,俨然一首七言诗,但颔联与尾联各缺四字耳。第一、二句,即为七言诗仄起之首二句。第三句亦与仄起七言诗之第三句同。而第四句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为不完全之七言诗第四句。后半首二句句法,更与七言诗颈联无异。第三句亦与七言诗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于仄起七言诗之末尾三字。据词中有减字之例,则此调殆亦可名为减字七言诗矣。菡萏香销翠叶残,⊙●⊙○⊙●△(平韵)西风愁起绿波间。⊙○⊙●●○△(协平韵)还与韶光共憔悴,⊙●⊙○●○●(句)不堪看。●○△(协平韵)细雨梦回鸡塞远,⊙●⊙○○●●(句)小楼吹彻玉笙寒。⊙○⊙●●○△(协平韵)多少泪珠何限恨,⊙●⊙○○●●(句)倚阑干。●○△(协平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