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浒浦 |
释义 | 浒(xǔ)浦 原浒浦镇为千年历史古镇,座落在长江边,曾是重要的军港和海鱼贸易港。建国后是全国著名的卫生镇,浒浦位于长江岸边,苏通大桥在此连接两岸, 作为长江干线和苏南 苏中交通大动脉的交叉点,浒浦是常熟开发开放的前沿地带,常熟经济开发区既位于此区域,该镇现与碧溪镇、吴市镇、东张镇合称碧溪镇,是常熟市重点发展的地区。 浒浦的渔港身份 盛产黄花鱼,俗称“臭渔港”,意思就是鱼多的都发臭了。 民国期间,浒浦镇有商号209家是长江海洋水产交易中心,称“小上海”。 浒浦的军港身份 南宋建炎二年(1128),朝廷在长江下游布置了庞大的水军驻扎在浒浦港和福山港。其中的浒浦水军分为四军、八将、六十三队,辖14000人。南宋朝廷对这支庞大的水军十分重视,由御前水军设副都统直接管辖,军中拥有当时最优良的装备——巨艨大舟。舟上,城壁楼橹,旗帜鲜明,操练时金鼓镗镗,捷飞如翔,蔚为壮观。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曾率领这支水军,打过一些漂亮的水战,其中最著名的是镇江黄天荡战役。 黄天荡战役之后,浒浦在军事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它港汊深远,可藏战舰,土地高旷,可立寨栅,而且与淮河地区相距不远,所以成为南宋朝廷的军事要塞。 绍兴二年(1132),朝廷成立了管辖福建、浙西、淮东地区的沿海制置使,置使浒浦。 绍兴五年(1135),朝廷又在浒浦建立了乡民、山、水三寨。 乾道六年(1170),朝廷批准御前水军统制冯湛的奏议,以常熟沿江浒浦港叉深远,便于隐藏战舰,而附近地处高旷,又能安营,并且距两淮较近,消息易传,在浒浦镇西三里许征占民田3500亩,建房10000多间,设立御前水军寨。驻扎大批水军,最多时达1.3万多人,直至宋末,为常熟历史上驻军之最。 浒浦的传说 传说以前浒浦的浒不念xǔ,而是念hǔ。有次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浒浦的一个村子时想要休息下,顺口就问当地官员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官员就在纸上写了浒浦二字,此时乾隆就读出来的是xǔpu,正因为是皇帝的金口一开,所以官员们就将错就错,就将hǔ pu改叫为xǔ pu。而乾隆所休息提问的村子也改名为“问村”。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