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洮州卫城
释义

洮州卫城位于甘肃临潭县城东3 5公里的新城乡新城村。俗称新城,与旧城(旧洮堡址)相对。据《洮州厅志》、《洮州卫城竣工碑》载,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西平侯沐英所筑,明、清两代多次重修。1913年后为临潭县城。

该城依山而建,东北高,西南低。呈多边形,周长5430米。城墙夯筑,基宽8米,残高9米,顶宽6.7米,夯层厚0.15-1.18米。四面皆设砖包城门,外有瓮城,门宽3.95米,高4.2米,砌拱形顶,又有水西门一处。南城墙外筑麻棉6座及角墩2座,背面沿山势筑环形外城,外城墙有烽墩3座。城西北、东北山头有多座烽火台,玉成共同构成防御体系。

城内有明、清时期城隍庙1座,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朱德等率领下进驻新城,在城隍庙成立临潭县苏维埃政府,并召开“洮州会议”作出了四方面军停止西渡的重大决定。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西平侯沐英、大都督金朝兴于东陇山之南川筑城,得到了当地藏族土司头人的大力支持。全城跨山连川,因形就势而筑,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城周实测为5430米(原载九里),垣墙高9米以上,东西南北设四座瓮城,并有敌楼。城内外墩台相望,形成警报通讯系统。明中叶后,在海眼池南筑垣墙和水西门瓮城,成为甘南现存最大的一座古城。

三国(公元220-265年)时期,在临潭已有挑阳、侯和两城,蜀将姜维与魏将邓艾曾战于侯和。北魏(公元420-532年)置洪和郡,北周(公元572-581年)改置美相县,隋(公元581-618年)废郡置州,成为挑州治所。唐贞观八年(公元749年)移州治于挑阳川,原址乃为美相县,属挑州管辖。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并入临潭县(即今临潭县旧城)。安史之乱后没干吐蕃,其后未见建制。故原城址自唐天宝至明初,长达600多年,被彻底破坏。在实测城址时,发现洮州卫城是在原洪和城基础上扩建改筑而成的。

挑西地区自古与中原联系,就是通过渭河谷地进行的。在西夏封锁河西走廊之后,丝绸之路商道,通过角厮罗地方政权及王韶开边,保障了南睡的畅通。历年来在甘南地区出土的地下金属货币,总是以北宋为多,有时甚至要多于明、清两代,就足以说明元代伊始,这条路又成了青海、西藏和甘南藏、蒙各族活佛、高僧、土司、贵族、土官和头人来往于京师之间的贡道和商路。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清末,甚至到民国初年。

新城卫城虽经多次浩劫,但城内街市民居住宅,依然保持着明、清风貌。至今尚存的古建筑有城隍庙等。据传,元代忽必烈征大理途经此地,扎营休整,故将城隍庙又称作"鞑王金銮殿"。每年端阳节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还从四路八乡抬来明初开国元勋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忠、沐英等十八位所谓的"龙神",庆祝民族光复节,祈求五谷丰登,并有洮州花儿演唱,相与助兴。

近年来当地群众自发保护城垣,维修古建筑,并将隍庙开辟为文化活动中心,将劫余幸存的十余座石碑集中于庙内。对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驻临潭之指挥中心,县苏维埃政府和挑州会议会场,1943年的甘南农民起义指挥所和 1949年后临潭县人民政府故址,倍加珍惜保护,迎接八方游客。

这里人民至今保留着明代江淮地区高髻银饰、凤头宫鞋的遗风和传统的集市旧俗。他们将赶集称之为"逢营",即南京在明初的"赶营场"。每月十日一"大营",五日一"小营",每晨有"早营"。四乡农、商和邻县客人前来赶集,均沿袭着"日中为市"的古老遗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