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释义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综合性的实施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原泸州教育学院、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泸州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学院有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底蕴,厚积了较强的办学能力、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科研教研实力和学术声望较高的师资队伍;有骄人的办学业绩,荟萃着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校风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拥有先进、完备的教学、文化、体育、生活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

主管部门:四川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

学院概况

办学历史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泸州师范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01年的川南经纬学堂,1902年钦定为川南师范学堂)、泸州教育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泸州大学)、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1964年建成的隶属省水电厅的重点中专)三校合并而成,是一所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百年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经验,为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各类人才。学院坚持“瞄准社会需求,培养创业技能,造就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传承百年文化、服务地方产业、助推区域发展”的办学思路,弘扬“自强不息,勤奋敬业”校训精神,实施“质量立校,文化塑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主动适应泸州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十年来,培养了各类职业技术人才1万余人,毕业生大多成长为地方行业、企业的技术与管理骨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办学条件

学院在校全日制大专学生6649人,现有占地面积655.1亩,规划用地1500亩;建筑面积150862㎡,其中拥有教学及辅助用房69344m,行政办公用房8325m,实践场地占地面积 21571m,校内实验实训室178间,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6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33万元;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3个;建有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能开展数控车工、模具工、施工员、测量员等68项职业技能及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建有覆盖全校的网络系统,搭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学院馆藏纸质图书41.3万册,数字资源10TB;现有在职教职工509人,专任教师38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5人,高级工程师等其他高级职称9人,博士、硕士(含在读)198人,“双师素质”教师182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市级拔尖人才3人,市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建立了由200多名行业企业专家、经理、技术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学院组成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社科系、商学院、外语系、艺术系、基础部等9个教学系部。

发展定位

泸州市人民政府把学院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把学院作为泸州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基地、产业升级换代的技术服务基地、新农村建设基层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区域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龙头,高度重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发展。

学院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联盟”、“泸州市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初步形成“四合四共”(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政园企校”四方共建机制,逐步完善“五位一体”(校地发展共生一体、校企合作产教一体、专业产业对接一体、人才培养工学一体、技术研发校企一体)办学模式。

学院是“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四川省劳务培训基地”、“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泸州市白酒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泸州市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泸州市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川滇黔渝结合部教育培训中心骨干学校”、“泸州市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培训基地”。

教育成果

建院9年来,学院狠抓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11年3月,学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教改项目9项;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1项;科研项目有科技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27项,市级项目98项,横向项目18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1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3项;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机械工程学报》等一级期刊论文6篇,EI和ISTP收录11篇;教师获专利8项。2007年以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达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总体满意率达95%以上;自2007年来,学生在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众友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一等奖12人次、二等奖31人次、三等奖65人次,在省级各项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9人次、二等奖24人次、三等奖21 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区位优势

1. 泸州地处交通要塞

泸州位于川滇黔渝三省一市交界处,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四通八达,有着长江上游第一深水港和酒城之美称,是川南交通要塞和工业重镇。

泸州市主要领导在2010年四川省“两会”上,描绘了未来泸州的美好蓝图:四川第一大港所在地;隆纳、成自泸、泸赤、泸宜、泸渝、纳黔6条高速公路交汇地;拥有川南重要支线机场——云龙机场;内江—泸州城际铁路、渝昆高铁的交通节点;到2012年,泸州城市面积100 km,城市人口100万。

泸州处于“长江沿江发展轴”、“成渝经济圈”中的交通枢纽核心区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川内各市州中,泸州与重庆接壤面积最宽、直接距离最近,处于西部资源富集区向集中消费地过渡带上。川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工业原料,成渝的市场、产业、技术和信息等资源,云贵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这些要素在泸州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最佳交汇点,为学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2. 泸州系川南工业重镇

泸州市明确提出“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打造“中国优质白酒主产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四川能源产业高地、四川工程机械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四大产业”(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制造),建设“七大园区”(酒业集中发展区、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轻工业园区),打造“四大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组织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川南新经济增长极,泸州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市委通过了《关于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决定》,勇担引领川南经济增长极的重任。

泸州酿酒工业历史悠久,同时拥有两种不同香型的国家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而驰名中外,这在全国也属唯一。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多次到泸州视察,对白酒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作出了要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中国白酒波尔多”等指示,为做大做强白酒产业指明了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泸州正在舞动“泸州老窖”和“古蔺郎酒”两大龙头,进行“千百万”酒业及园区(产值1000亿、利润100亿、白酒工业园区10000亩)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正成为泸州市白酒工业的集聚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城市发展的新组团。白酒产业作为泸州四大产业的首要产业,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销售收入167.9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252.2亿元,2010年完成白酒产量98.4万千升(占全省的42.8%),销售收入352.5亿元(占全省的33.4%),实现利税81.9亿元。

“十一五”期间,全市GDP从2005年的285.2亿元跃升至2010年的714.8亿元,五年五大步,连跨5个1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5.2%,2009、2010年增幅均居全省第四,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6亿元。仅2011年1月11日开工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扩区工程、古蔺郎酒“名酒·名镇”建设、玉柴重工西部基地、长江液压件高性能液压件基地等14个项目就投资300亿元,其中酒业、机械、电力等项目投资近100亿元。

学院课题组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得出,我市机械制造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约为6000人/年,其中应届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约为2000人/年,而市内高职学院可毕业600人/年,因此,我市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远远满足不了本地企业需求。泸州老窖、郎酒及其他中小型白酒企业目前尚缺失20000人的营销执行队伍。2010年底,仅泸州老窖集团前往我院开出100余名白酒营销人员的招聘大单,表明了白酒企业迫切需求营销人才的现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3: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