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汶上镇
释义

汶上镇是汶上县城驻地,是汶上县工业重镇、农业(产业)强镇、省小康示范镇。全镇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万亩,辖12个社区,34个行政村。先后荣誉全省小康乡镇、文明单位、安全文明乡镇、全市经济强乡镇、五好乡镇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先等高级以上荣誉20余项。被称为鲁西南的一颗“明珠”。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镇总人口为79081人。

资源优势

汶上镇版图面积7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多雨、气爽雨少、冬季雨少干寒的特征。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处黄滩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保水性能好。境内有北泉河、南泉河、小汶河流经,加上优质的地下水,水资源极为丰富,电力充足,通讯发达。

历史沿革

1951年土地改革结束后,全县共八个区,汶上镇属第七区,辖东门镇、南门镇、西门镇、北门镇。1956年,全县八个区改用驻地村命名,时有7个区、73个乡镇,时名为城关镇。1958年3月撤区并乡,时为城关镇和曹堂乡。同年9月,全县奉文撤乡,成立7处人民公社,时为红旗公社(驻城关),1962年4月全县调整为15处公社,时为城关公社和辛店公社。1982年3月,城关公社改称城关镇。1984年4月,实行机构改革,将15处公社改建为13个区、45个乡(镇),时为汶上区,辖汶上镇、柳杭乡、辛店乡。1985年12日撤区并乡,全县改为12个乡、3个镇,时为汶上镇和辛店乡。2000年11月乡镇合并,辛店乡并入汶上镇,成为新的汶上镇至今。

历史文化

汶上镇夏商时置厥国,周代为鲁中都邑。属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著名思想家孔子曾出任中都宰。人民群众勤劳善良、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尚礼仪、重交情。传统节日有元旦、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十月一、腊八节等。

汶上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公元前501年,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了曾任中都宰,唐宋时期设为佛教圣地。位于县城的太子灵踪塔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佛教圣地宝相寺已成为一大旅游景点,每年的古历三月十五佛教人士都云集在此,共话佛事。中都公园、长乐湖、圣泽湖、中都广场是游览的理想场所。城区绿地面积不断扩大,道路建设日新月异,自然环境优美。中都广场形貌典雅靓丽,洁净如洗。华灯异彩,曲径通函,融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置身其内,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经济发展

农业

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韭菜、羊角葱、山药、大蒜、元葱、白菜及毛白杨、柳树、泡桐、刺槐、香椿、石榴、枣等,家养畜禽类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大棚黄瓜,拱棚辣椒,秋延迟芸豆、豆角,五膜西瓜,羊角葱,山药,鲁西芦花大公鸡,小尾寒羊为该镇绿色生态特色产品。

汶上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畜产势头良好。以反季节黄瓜、辣椒、豆角、西瓜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3万亩,粮经比例6:4,其中冬暖式大棚千余个,大中拱棚6000余亩,小拱棚4000余亩,年产蔬菜15万吨,经济林800亩,丰产林5000余亩,苗木花卉1000亩。

汶上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商贸兴镇、和谐稳镇的路子,全镇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144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3.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93.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88.3%;预计全年可完成财政收入2800万元;全镇实现民营经济销售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107%;企业增加值 8.8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增长78%;新增个体工商户1030户,达到8030户,增长36%。

工业

汶上镇民营企业发展迅猛,经济实力雄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纺织品加工、服装加工、包装制品、建筑建材、化工印染、食品等十大类三十多个类别100多个品种,先后有zl系列装载机、pc系列挖掘机、yzc0.5yzc2.0系列振动轧路机、系列机电产品、梯形丝杠、滚珠丝杠、专用汽车等30多种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英国、日本、马达加斯加、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主要有汶上县金成机械有限公司、汶上丝杠责任有限公司、北大机械有限公司、骏马专用汽车制造公司、德隆纺织有限公司等。

汶上批发大市场占地300亩,拥有经营户600余户,主要经营畜牧饲料、建筑型材;汶上棉纺织品大世界占地200亩,拥有个体户300余户;汶上经济开发区占有地23平方公里,已有民营企业42个,中都广场步行商业街商品流畅,客户云集。汶上东外环工贸小区、坝口水果市场均具有一定规模,已在建设的汶上汽车新站、汶上联民购物广场、商贸城美食一条街将极大拉动汶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开发项目效果明显,己开发王全方田,岗子方田,刘铺、刘村方田4万亩,机井房、桥涵闸配套,水、电、路齐全,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增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凸显。招商引资载体功能完善,软硬环境建设优化。

汶上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紧紧抓住省农业厅扶持种养项目的历史机遇,把发展拱棚蔬菜和规模养殖作为重头戏,有力推动了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提档升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王全方田内新发展反季节拱棚蔬菜2500亩。全镇冬暖式大棚达到1060个,大拱棚3000多个,达到5000亩;中小拱棚3800亩,无公害蔬菜8000多亩,棉花4000亩。该镇已有成片用材林4000亩,河滩造林8000亩,经济林5000亩,农田林网化面积4.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1%。发展养殖小区28处,规模养殖场126个,畜禽养殖达200万头(只),水产养殖近千亩。

计划到201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体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亿元、13亿元、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两番,达到9400万元,年均增长38%,农民人纯收入达到6390元,年人均增长10%。经济速度和效益增长继续在全县名列前茅,继续保持济宁市“经济强乡镇”,综合实力跨入全市第一方阵,经营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网络文化

汶上论坛创建于2011 年3月,又名汶上生活网,以倡导绿色,休闲为主题的汶上本地社区性综合型论坛,是汶上县影响力最大的本地社区。

招商引资

汶上镇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政策,一是土地政策:新上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由镇政府无偿提供使用三十年,如企业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手续,在企业累计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达到当时征地费用时,可免费办理确权手续,并颁发土地使用证。二是税收政策:在该镇投资兴办生产性企业的外商,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免二减三”的税收政策外,再给予三年的优惠政策。企业投产两年税收(增值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镇政府全额返还给企业,用于扶持企业的发展。三是奖励政策:招商引资项目,按到位资金的0.5%奖励引荐人(资金由镇政府负担),引进无偿资金的,由受益单位按实际到位无偿资金数额的20%奖励给引荐人。引进有偿资金使用期满一年、两年、三年的由受益单位分别按实际到位资金数额的1%、2%、3%奖励引荐人。通过政策杠杆撬动,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自2001年以来,共引进新项目160多个,投资过千万元的34家,产生效益的76家,年新增税金1000万元以上。仅06年上半年就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济宁德隆纺织品有限公司、山东金成迪尔机械公司、济宁瑞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项目6个。

基础设施

汶上镇基本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公共服务事业发达。

汶上镇位于汶上县城区,地处105国道、兖梁公路和汶金公路的交汇处,105国道纵贯南北,兖梁公路横穿东西,距济宁机场、京杭运河码头、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及京沪、京福高速均40公里,距日东高速10公里。镇域公路四通八达,已实现村村通油路,特别是地处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汶上镇坚持规划、建设、服务三统一,以打造平安汶上品牌、塑城市靓丽名片、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实施“绿亮清”工程。硬化了镇内骨干道路,配备了高标准路灯,有效配合了县省级卫生城的创建及复验。镇内所有骨干道路、省道、国道两侧规划建设了30米宽的绿色走廊,栽植国槐、法桐等树木,汶上镇城镇建设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浑然一体。

汶上镇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修建柏油路80余公里,基本达到了户户通油路。46个村居已全部完成供水,村村通有线电视工作全面展开。各村居全面开展建设文明一条街、争创文明村庄活动。全镇建设高标准文明一条街47条,4万米。村内街道彻底清除了三堆,进行了改水、改厕、改厨为主体内容的“一池三改”,绿化、美化进入每一个家庭,村内主要道路栽植了绿树花草,安装了路灯,修建了给排水设施,建设了娱乐休闲街心公园。各村居路宽、巷宽、灯亮、水清、草绿、给排水畅通,街道整洁,城乡面貌为之一新。刘铺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牛村、南门、西门三个社区被评为市“绿色社区”,建设文明小康村4个,文明生态村8个。汶上镇成为市“美在家庭”活动示范乡镇,荣获“省环境优美乡镇”、“文明村镇”等称号。

社会事业

汶上镇社会事业平衡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夯实,全镇计划生育率99%,人口自然增长率6‰,晚婚晚育率90%,节育措施落实率100%。计划生育村庄到站率90%以上,荣获县“人口责任目标一等奖,被评为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被国家十部委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乡镇。民政工作稳步运行,优抚工作扎扎实实,投入到位,建立了优抚医院,落实了农村低保制度,提高了老人供养标准,移风易俗工作健康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大力实施了卫生一体化管理,达到了“四统一”。村村通有线电视工作进展顺利,已开通行政村40个,有线电视用户升至11000余户,在全县名列前茅。电信事业发展迅速,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教育、体育、老龄等工作都有了较快发展。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79081

男 40690

女 38391

家庭户户数 21185

家庭户总人口(总) 73845

家庭户男 37648

家庭户女 36197

0-14岁(总) 18136

0-14岁男 10395

0-14岁女 7741

15-64岁(总) 57031

15-64岁男 28552

15-64岁女 28479

65岁及以上(总) 3914

65岁及以上男 1743

65岁及以上女 217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9721

下辖村

东门村 姬沟村 南周村 林庄村

北门村 陈闸村 路街村 阙庄村

史庄村 疃里村 牛村村 东关 村

前草桥村 庄户村 闫村村 西门村

后周村 柳杭村 坝口村 南门村

东小楼村 前周村 中周村 桥口村

辛王庄村 鹿庄村 李岗村 李街村

刘黑村 孟庄村 辛店村 骆庄村

廉街村 关帝庙村 岗子村 李海村

梁桥村 三官庙村 东田庄村 曹堂村

张杭村 姬村村 前集村 东孙庄村

刘许铺村 路林村 樊村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6: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