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沔阳雕花剪纸
释义

沔阳雕花剪纸,又称“沔阳刻纸”,俗称“花样子”。沔阳雕花剪纸构图繁茂完整、黑白虚实分明、刀法流利工正、破工精细严谨、点划秀美匀称、线条舒展圆润、配景寓意传情、图案丰满均衡,具有写实兼写意、变形不失原形、艺术语言丰富、装饰风味浓烈的特征。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

沔阳简介

沔阳,现改为湖北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之长江、汉水交汇的冲积三角洲上,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据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夏、商、周为荆州域,春秋、战国属楚,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始置沔阳郡

设沔阳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建治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沔阳素称“歌艺之乡”,民间艺术比较繁荣,民俗剪纸、皮影更为醒目。

概述

沔阳雕花剪纸是民间艺人们用刻刀和白纸在蜡盘上雕刻的绣花纹样(俗称“花样子”),一般可重叠一、二十层白纸雕刻。艺人们使用的刻刀多为闹钟发条和手术刀通过加工而成的。蜡盘由菜油、白蜡、香炉灰合成物盛于小木圆盘中组成。昔日沔阳水乡卖“花样子”的剪纸艺人身背花箱,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到处可见。心灵手巧的大姑娘赶制嫁妆和妇女为儿孙做鞋帽、挑花绣花比比皆是。田少人多地区以雕卖“花样子”糊口的艺人代代相传,越来越多,“剪纸之乡”、“剪纸世家”不断涌现,远近知名。尤其是长埫口镇的新口村、石剅湾村,彭场镇的窑湾村,西流河镇的赵河村,有200多人从事雕花剪纸、1000余人卖“花样子”。

艺人们雕出的“花样子”,一般用于鞋、鞋垫、帽、枕头、涎兜、帐飘、帐帘、门帘等刺绣纹样,纹样多为寓意吉祥和瑞庆图案,如“喜鹊登梅”、“龙凤呈祥”、“鸳鸯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等。

历史溯源

沔阳剪纸”在海内外小有名气,剪纸雕花在这块土地上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 其历史的悠久,从越舟湖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磨制石铲上的穿孔和陶器上的刻纹来看,不难找到剪纸镂空与雕刻工艺的渊源。犹有关于剪纸历史的传说,在仙桃剪纸老艺人中更是代代相传。相传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是远古时代宜昌西陵氏部落中的一位勤劳、聪慧、俊俏的姑娘。她不仅协助轩辕黄帝完成了统一华夏大业,而且发明了植桑养蚕(被后世尊为“蚕神”)、织绸制衣,还发明了剪影绣花。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嫘祖野游,坐在一棵大树下歇凉,她忽然发现,树上花、叶的影子落在自己的鞋头上很美。于是令随从拿来绸巾和木炭条,将花和叶的影子轮廓勾画出来。回宫后,制成花样子,绣花于鞋头。得到轩辕黄帝和大臣们的赞美。绣花鞋经嫘祖一穿,宫娥彩女都学着剪影绣花。这便是中国剪纸工艺之始。此后,剪纸从宫内到民间,流行于荆楚大地,乃至全国。特别是汉代造纸术问世之后,剪纸日趋繁盛,沿传至今。

沔阳属荆楚地区,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荆楚人于正月初七“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或戴之头鬓。”唐李商隐《人日》诗也有“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之说。 无论,“ 镂金”、“剪彩”,皆 “剪纸”之工艺也,早就在民间流传,与荆风楚俗结下了不解之缘。

仙桃的过去,十年淹九水,加上战乱频繁,历史文化典籍,保留下来的几乎为零。除了清朝的几幅剪纸和民国年间的花样子之外,再难觅寻仙桃剪纸的历史踪迹。

解放前,沔阳县主要是传统剪纸:一是用手剪花样子和喜字,随剪随用;二是雕刻出售的花样子。全县有走街串乡卖花样子的货郎二三百人,尤其是长埫口镇的新口、石剅湾、庄屋、曾台、周邦、集木、何坝、方陈、沙湾、陈桥、马滩;下查埠的林场、赵河;沙嘴的许家台;龙华山的杂巴湾、打字号和彭场镇的窑湾以及城区街道等。特别是新口、窑湾和石剅湾等村,约有半数村民雕刻剪纸和卖花样子,他们雕刻花样子一次可刻二三十层,甚至更多,多是自产自销。有的远销湖北、湖南、云南等地,赖以养家糊口。那些艺人较多的乡村,常被誉为“剪纸之乡”。

清朝中叶,长埫口庄屋的杨保清师傅技艺高超,徒子徒孙遍及天(门)汉(川)沔(阳)三县,被艺人拥为天汉沔花样同业公会会长。全县的艺人把嫘祖敬奉为剪纸的鼻祖,尊称为“西陵圣母”。每年中秋节聚会参拜,并交流剪纸技艺、互换花样新作、订立行规、统一价格,还吃祭祀酒。在艺人的传播下,沔阳农村剪纸绣花蔚然成风。不少乡村把妇女擅长剪纸绣花视为心灵手巧的标志;男家也以新媳妇的精巧刺绣和善长剪纸而骄傲。剪纸花样,一般用于鞋、帽、枕头、云肩、肚兜、箍带、领边、裤边、袖头、鞋垫、帐飘、帐帘、门帘、坛口和嫁娶中的衣箱封口、彩轿封门等。剪纸多为寓意吉祥和瑞庆图案,如喜鹊登梅、龙凤呈样、鸳鸯戏水、金鱼闹莲、鹿鹤同春、莲笙贵子、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等。还有以数序表现的,如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合同春、七夕相会、八仙上寿、九路来财、十全齐美等。有的剪纸颇具时代特色,如反映封建社会的状元、榜眼、探花“打马游街”,“渔樵耕读”;辛亥革命时期的“推翻帝制”,“三民主义”等。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县文化馆美术干部陈由明根据党的政策,鼓励艺人们推陈出新,大胆创作,出现了一批赞美新生活的花样,如垱枕花样有“土地改革”、“翻身作主”、“婚姻自由”、“尊婆爱媳”、“生产模范”、“共同富裕”、“厉行节约”、“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等,这些剪纸富有新的生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仙桃剪纸的一次大变革。

艺术瑰宝

雕花剪纸是湖北仙桃市一种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它以丰富的构思、圆满的造型、精美的雕刻工艺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朵艺术奇葩。沔阳雕花剪纸构图繁茂完整、黑白虚实分明、刀法流利工正、破工精细严谨、点划秀美匀称、线条舒展圆润、配景寓意传情、图案丰满均衡,具有写实兼写意、变形不失原形、艺术语言丰富、装饰风味浓烈的特征。据《沔阳县志》记载,沔阳剪纸在明末清初就以构图匀称、雕工纤细形成风格,当时的民间艺人多用一种斜口雕刀,在样图下重叠一、二十层纸,摆在腊板下刻出花样来,作为妇女刺绣底样。由于沔阳雕花剪纸创造了众多的平面造型艺术,在各种工艺美术的装饰图案设计方面都可以寻找到雕花剪纸艺术的缩影,使其具有实用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和重要意义。

沔阳雕花剪纸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画草图就注重借鉴年画题材,吸收了国画线描的手法,汲取装饰画的简化、夸张、变形等造型特点,运用花鸟画的结构和书法的形式,达到版画黑白灰分明的效果。严格的腊板制作技术保证了雕刻时刀法流畅,线条优美。沔阳雕花剪纸与其它地方的剪纸相比较,主要在刀法上独具高超技艺,历代雕花艺人从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日臻完备的妙招,讲究的是“握刀要正,下刀要顺,开片要严,行刀要匀”。阳刻、阴刻、隐点隐线等技法的应用,也使雕刻出来的花草树木、人虫鸟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成为广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美术珍品。2009年,由仙桃市群众艺术馆精心选送的《十二花扇》、《花样子》等10多件沔阳雕花剪纸作品,在“挪威湖北周”甫一亮相,立即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极大兴趣,成为诸多文化交流活动的一大亮点。 沔阳雕花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构图精美、雕工精细,如同白描一般而独具一格。郭沫若曾作过这样评语;“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艺术语言丰富,是中国楚文化的活态见证。沔阳雕花剪纸曾在东欧参加巡展,这次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第一次向北欧人民展示了仙桃民间文化独有的魅力。

联合国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 8月19日,从北京传来喜讯,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颁证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市沔阳雕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文化部部长蔡武等领导出席颁证仪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贵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出席颁证仪式。这是建市以来,我市文化艺术品种获得的最高荣誉称号。

沔阳雕花剪纸是我市一门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早在1953年,由陈由明、杨长发创作的《八仙图》曾被选送到巴黎“世界博览会” 参展,在东欧八国巡回展出,成为当年沔阳出口创汇之始。1994年,我市成立仙桃市剪纸学会。2006年,沔阳雕花剪纸成为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通过文化部门积极申报,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我市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2009年,由我市选送的《十二花扇》、《花样子》等10多件剪纸作品,应邀参加在挪威举办的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倍受外国友人关注。2010年2月,彭场镇窑湾村剪纸艺人翁吟樵应邀到澳门献艺。沔阳雕花剪纸的“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也使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上升到了国际保护的平台。据调查,目前我市民间健在的剪纸艺人达200余人。

保护传承

市文化部门在进行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发现,传统的沔阳雕花剪纸技艺传承无人,流散于民间的大量珍贵艺术品实物和资料濒临消失。

家住长埫口镇集木村的胡敬先老人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雕花艺人,他谈起早年从师学艺的经历仍然充满了激情,回忆起当年走村串户叫卖花样的情景感慨万千。

年届花甲的高培坤老人是著名老艺人杨长发的高徒,是目前在世的雕花剪纸艺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今从事废旧钢铁回收,过去剪纸,现在捡铁,高培坤显得很是无奈。

据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市曾成立专门的雕花工艺社,沔阳雕花剪纸以《八仙图》的制作为代表出口海外,为国家换回了大量的外汇。沔阳雕花剪纸辉煌一时,与大部分民间艺术一样,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雕花剪纸艺术的衰落,这一民间艺术濒临失传。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市成立了仙桃市民保中心,着手对包括沔阳雕花剪纸艺术在内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落实保护措施,以更好地将这些民间艺术传承发展。

特色

民间剪纸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在荆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众多的剪纸艺术行当中,沔阳剪纸以构图匀整均衡、剪刻并施、雕工纤细如同白描一般而独具一格。沔阳剪纸擅长表现神话故事,以及群众中所习见的、所向往的事物。其花色多种多样,如喜花、窗花、鞋花等。配合节日,人们把它用来装饰美化环境,显示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沔阳雕花剪纸经过民保普查专班的收集、整理,今年5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早在1953年,沔阳剪纸就进入了国际市场。沔阳剪纸的代表作《八仙图》曾被选送到东欧八国展览,并获银质奖,法国《欧罗巴》杂志作了刊载。当年底,北京国际书店先后两次到沔阳订购《八仙图》78000套。1982年,武汉电视台还专门拍摄了《沔阳剪纸》纪录片。今年5月23日至6月10日,在成都举行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沔阳剪纸以其丰富的构思,圆润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工艺深受海内外游客瞩目。

雕花是仙桃人对剪纸的俗称。剪纸作为传统的装饰艺术起源已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沔阳地区就有年节时剪彩帛为人形或镂金箔为人形,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以表达迎接新年的吉庆气氛。仙桃剪纸的传统作品有鞋花,枕头花、兜兜花、门窗花等,一般采用红、白单色纸雕刻,色彩鲜艳,装饰性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