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闵泳翊 |
释义 | 闵泳翊(1860—1914)字遇鸿、子相,号芸楣、竹楣、园丁、千寻竹斋,明成王后侄,闵台镐之子,后过继给闵升镐做养子。朝鲜高宗时期任禁卫大将,著名书法家。其在《江华条约》签定后负责组建朝鲜新军别技军。“壬午军乱”后到欧美日本等国考察学习新政。“甲申政变”时因拒绝金玉均的要求而被开化党攻击。清日战争时被第三次上台的大院君打倒,被迫流亡上海。在为闵妃购买武器失败后,他放弃了政治,与中国的书法家一起研究书法艺术,终死于上海。 中文名:闵泳翊 外文名:无 别名:兰丐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860 逝世日期:1914 职业:书法家 生平简介闵泳翊(1860—1914)字遇鸿、子相,号芸楣、竹楣、园丁、千寻竹斋,明成王后侄,闵台镐之子,后过继给闵升镐做养子。朝鲜高宗时期任禁卫大将,著名书法家。其在《江华条约》签定后负责组建朝鲜新军别技军。“壬午军乱”后到欧美日本等国考察学习新政。“甲申政变”时因拒绝金玉均的要求而被开化党攻击。清日战争时被第三次上台的大院君打倒,被迫流亡上海。在为闵妃购买武器失败后,他放弃了政治,与中国的书法家一起研究书法艺术,终死于上海。 书画造诣1885年10月,闵泳翊被刺,险些丧命,面对残酷的宫廷斗争,年轻的他只得亡命他乡,先是客居香港及广东,而后是苏州及上海,凭借着他深厚的汉学功底及精湛的书画造诣鬻艺谋生。 喜好交友,耽于艺事的闵泳翊来上海后,很快便融入了海派书画家群体,与吴昌硕、任伯年、胡公寿、钱慧安、蒲华等结交。闵泳翊书宗颜真卿,以画兰撇竹驰名艺坛,笔力雄健、气格清逸。当时沪上艺苑有“海上三丐”之称,“书丐”为高邕、“印丐”为吴昌硕、“兰丐”即是闵泳翊,可见这位朝鲜艺人在海上的名声。每到星期天,闵泳翊会邀请海上画派的诸位友人相聚于“千寻竹斋”,喝酒吟诗,挥洒丹青,笔走龙蛇。作为书画名家的闵泳翊尤对吴昌硕的篆刻相当崇尚而服膺,从他与吴昌硕相识之初就开始请缶翁治印,在以后的日子里,从未间断,这位“海上兰丐”与“海上印丐”的金石缘、书画情达三十年。 多才多艺的闵泳翊亦善吹箫,他随身携有铁箫一支,常在书画之余、微醉之后,箫声咽嚥、如泣如诉,倾吐着他的忧国忧民、思乡忆旧之情。而吴昌硕为他刻的一系列印章,犹如一部印史,记录了他多舛的命运和深切的哀怨。“甲申十月园丁再生”,甲申年的1885年,朝鲜为日本所侵,颇有亡国之痛的他要以此为重生奋起抗争。“椒房贵戚”、“石韫尚书”则记录了他曾显赫的皇家身世。而“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显示了他对梅竹的深爱青睐和崇拜梅竹和情操气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