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闵济林
释义

男, 1951年 1月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教育学院。现为天长市炳辉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市教委高中语文教研员。社会兼职有:市六届政协委员,安徽省语言学会会员,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望城诗社副社长,《炳辉学刊》、《天长诗词》、《重阳诗刊》主编。

人物简介

1968年插队务农,后从事建筑业,有所建树。1978年以初中学历参加高考,录取于安徽师大中文系。此后长期在天长二中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先后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等职,工作成绩显著。 1997年,党和政府为纪念新四军第二副军长罗炳辉将军诞辰100周年,决定在天长市创办炳辉中学。旋又任命为炳辉中学首任校长。三年多来,学习武训办学精神,多渠道筹措资金,艰苦创业,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新建的炳辉中学是集欧洲古典风格与花园式为一体的省一流学校。炳中 1998年开始招生,在滁州市率先实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职工聘任合同制,试行高中部封闭式管理。致力于学校教育质量领先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两年多来炳辉中学已获得广泛的社会赞誉和政府表彰。个人教育成果在天长市、滁州市、安徽省多次获奖,论文《调动情感艺术略谈》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发表的论文、著作有:《实行双挂钩,校长“管人”易》、《谈师资现状与师资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卓越时辈的一代作手》、《天长方言研究二题》、《小说教学“分组讨论”模式初探》、《抗战名诗名文赏析》、《涧底吟》等。共200余万言。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事非经过不知难

10年前,天长市南城边还是一片荒园农舍。闵济林接受了天长市委、市政府以及上海市安徽经济促进会天长分会、部分新四军老战士的重托,带领一班创业者在市财政投资仅200万元的窘况下,开始了艰辛的筹资、征地、拆迁、构建,呕心沥血,夜不能寐。如今,高楼依次而立,校园附属设施全部竣工,一流的教育技术装备先后配置齐全,学校已拥有3000多万元的资产,学校已通过首批滁州市示范高中验收。

校长工作千头万绪,但闵济林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他经常深入课堂获取第一手材料。尤其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注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是如此,学校的市级、省级课题研究才连连取得优异成果。

他不仅是一位“科研型”校长,更是一位“学者型”校长。他先后有百余篇教育科研、教育管理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参编教育书刊、校本课程等数十部,约500万字;个人诗集《涧底吟》、散文集《滴雨流星》、论文集《杏坛雨花》由国家级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

校园处处皆文章

年轻时的闵济林在乡村小学做过代课教师,一间倾斜的土墙草屋是学校的全部,几排低矮的泥台便是学生的课桌。于是10年前创建炳辉中学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建成全市最完美的教学楼。他深谙建筑艺术,亲自参与炳辉校园规划和设计。今天的炳辉校园成了天长南市区的风景线、全城公认的最亮点。

校园环境与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无可替代的,校园文化的积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育人质量。伴随着学校硬件建设,《炳辉学刊》、《炳辉园》小报相继创办,校本课程、校本研究等也同步推进。十年来,炳辉校园总有一种浓浓的工作激情和学习激情。整个校园总是沉浸在一种配合默契的施教和求知的氛围里,严谨而稳重。

跨越发展铸辉煌

短短的10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骄人的成绩,连续五年实现了“三类生源转化为一流质量”的历史性跨越,社会反响热烈.

闵济林同志所树立的办学理念、追求方向、学校特色和教学宗旨,是炳辉中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炳辉中学成功的主要原因。今天的炳辉中学已形成学习罗炳辉精神、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的三大特色,天长市政府还把炳辉中学争创省示范高中列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