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闫敬铭 |
释义 |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晚年自号“无不悔翁”,谥号“文介”,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清 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他任山东巡抚期间,告病回乡休养,侨居永济虞乡屯里村,曾设学堂收徒讲学。光绪丁丑(1887)至戌寅(1878)年间,山西遭了荒灾,他奉命稽查山西赈务。严格执法,尽职尽责,灾民额手称庆。他不但在虞乡建立学校,而且扫除积弊,减免繁苛的差徭赋税。同时,大力提倡栽桑养蚕,戒种罂粟(大烟),出版发行格言十七种及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书,深受人民赞颂。光绪癸未(1883)年,阎敬铭以户部侍郎之职奉诏进京,不久晋升尚书、军机大臣,拜东阁大学士。 他直谅清勤,善理财政,曾为湖北、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删减浮税,裁减差徭,任户部尚书时,上疏理财、练兵、开源节流二十四事。兼兵部尚书后,建议在新疆屯田抵饷,在户部和任东阁大学士仍管户部其间,奏请圣上增设汉员,改革吏制。查明八旗浮支库银,奏定章程十五条。三年国库空虚,拒支慈禧太后议修颐和园款,太监李莲英伙同逢迎谄媚之徒,借机进谗言,遭诬陷,奏劾罢官。他深感朝廷昏庸,事不可为,辞官回乡。他乐善好施,关怀乡里疾苦,倡建天下第一仓——朝邑丰图义仓,储粮备荒,又设义塾,兴蚕桑、教纺织、捐华原、西河两书院膏火(学费)五千金。能文善书,遗著有《福永堂汇钞》等书。 他在万忙的政治中枢中,还不时关心着虞乡人民的生活疾苦。光绪二十年(1894),即在阎敬铭逝世后的第三年,虞乡县知事曾荫,依照人民的意愿,在县城东街二重门内,建置“阎文介公祠堂”,永久纪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