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动〉

 (形声。从心,古声。本义:依仗,凭借)

同本义

怙,恃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怙其俊才。――《左传·宣公十五年》

怙势作威。――柳宗元《封建论》

五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又如:怙气(仗持勇气);怙终(仗恃作恶,终不悔改);怙势(倚恃权势);怙险(凭恃险固)

坚持

怙 <名>

父母的合称

孩失其怙,幼丧所亲;旁无弟兄,藐然一身。――白居易《寄乌江十五兄文》

父亲

怙、恃二字,分言之,父曰怙,母曰恃…合言之,父母

怙hù依仗,凭恃:~势作威。~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成语

【注音】hù è bù quān

成语:怙恶不悛

【英文】to be steeped in evil and refuse to repent;to persist in evil and not repent 【解释】怙:依靠,坚持。悛:悔改,改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 【用法】作宾语、定语。 【结构】连动式 【同义词】恶性难改、屡教不改 【反义词】痛改前非、幡然悔悟 【同韵词】一柱擎天、逆理违天、毋食马肝、重于泰山、戒奢以俭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原文

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人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尚书·盘庚上》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成语:怙才骄物 【注音】 hù cái jiāo wù 【解释】 犹言恃才傲物。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 【原文】 《南史·刘祥传论》:“若夫怙才骄物,公旦其犹病诸,而以刘祥居之,斯亡亦为幸焉。”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骄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5: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