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庵上坊 |
释义 | 图书名称庵上坊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183 页码 ·出版日:2008年 ·ISBN:7108027518/9787108027511 ·条码:9787108027511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丛书名:细节阅读 内容简介婚礼那天,忽然下起了雨,用一块石头雕出一只鸟笼,里的石鸟迎风鸣啭,就在那门神脚下,埋藏着石匠的咒语,为什么贞节牌坊上所有的图画都与贞妇无关,为什么不同地方流传着相似的故事,为什么诗中的牌坊难以用画笔来描绘,这些故事和问题重重叠叠,构成一种历史,一种不止呈现在文字上的历史。 作者简介郑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中国表情》《山东佛教史迹》等。 汪悦进(Eugene Y.Wang),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系终身教授、洛克菲勒亚洲艺术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重塑法华经》等。 图书目录第一章 王氏 第二章 石匠的绝活儿 第三章 谁的牌坊 第四章 家谱 第五章 载入史册 第六章 石算肋、石鸟笼 第七章 后跟——后跟 第八章 故事新编 第九章 庵上 书摘第二澡 石匠的绝活儿 讲述者完全可以借助王氏的美貌,来鼓动听众的好奇心。但实际上,在谈到王氏的时候,人们却相当有节制,并不刻意去描述她的容颜。面对一位节妇,似乎任何窥视的欲望,都不那么理直气壮,人们只是在说到马若愚和王氏仅有的一次见面时,才借着马若愚的眼睛,让我们隐约看到了女主人公美丽的面庞。 与王氏的故事相比,石匠的传说更加令人着迷。故事中有一个细节说,扬州石匠李克勤、李克俭兄弟为了赢得马家的信赖,亮出了自己的两件绝活儿:一件用整块石头雕刻的算盘,算珠可以拨得嘎嘎作响;一个石鸟笼,里面一只石雕的画眉鸟能迎风啾啾鸣唱。 有人还提到第三件作品,那是用一块石头雕成的一套石环,环环相扣,拿在手里叮咚作响。一般说来,石匠们所使用的工具大多比较简单,无非是斧子、锤子、凿子、錾子、剁子之类(图4)。他们制作出种种精妙绝伦的作品,所凭借的不是工具中的秘密武器,而是师徒口授心传,并经过多年磨练而获得的高超技艺。还有人说,在建造庵上坊之前,李氏兄弟已在庵上东南相距3公里的楼子村建过一座牌坊。传说楼子牌坊虽然比庵上的小,但雕刻工艺也非常好。马家看中了楼子牌坊,才请了李氏兄弟来建他们家的牌坊。但楼子牌坊今已不存。 据说,修建牌坊的石材采自村西二十里外的杏岭子,又说取自庵上的后山或村西孝仁泉岭。人们说,从山上开出来的石头全部砌到了牌坊上,一块不多,一块不少。石匠在雕刻石头时,分别加工,这里一块,那里一块,但最后垛起来的时候,各块之间榫卯相对,毫厘不爽。 …… 导读《庵上坊》(三联书店,2008年),一本比小说更好看的历史/美术史著作 《庵上坊》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本史学(美术史)著作,我为它写导读的理由是: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比小说更好看的文化类书籍。书并不厚,纸张的手感也颇佳,顺手翻来甚是适意,图片的效果也漂亮——三联书店的出品,印刷总是优良的,装帧也能看出花了心思。书中的文字轻松活泼,可以让人用两三个小时就毫不费力地一气读完,然而读罢掩卷,却每每觉其回味悠长,齿颊留芳。 开卷之初,读者可能会被书中精致的图片和娓娓道来的优美文风吸引,读着读着,却发现并不是在读一个已经完结的故事,而是被带入了一个打着问号的情境: 在山东安丘的庵上镇矗立着一座牌坊,精美得远近闻名,号称天下无双。庵上任何人都可以告诉你,牌坊是为了一个寡妇修建的,可是当你真的去看这座牌坊,却发现她在牌坊上只留下了一个名字,而且还是放在她丈夫名字的后面。那些巧夺天工的雕刻图案里,找不到她的一点儿影子,仿佛这一切都和她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为什么?这座精美的牌坊真的是为这个苦命的女子而建的吗? 就这样带着疑问,跟着作者的视线走,我们走进了庵上,走进庵上人世世代代不断讲述的传说。 传说的本来内容是完全的真人真事: 庵上有一个大户人家,叫做马家,这家的儿子是个读书人,但是身体不好,于是家里为他说了门亲事想冲冲喜,新娘是一个翰林的女儿。可是结婚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当地人认为这不吉利,新婚的小两口因此而不能圆房。马家的儿子本来身体就弱,遇到这样的事,心情郁结,不久便病死了。新媳妇成了寡妇,留在马家孝敬公婆,过了些年,她也去世了。后来马家发了大财,不知是出于对贞妇的尊敬还是为了炫耀财富,他们向官方上报了贞妇的孝行,还请来了一份圣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给那个苦命的女子造了一座节孝牌坊。为了把牌坊修得尽可能地体面端庄,马家请来了远近闻名的最优秀的石匠李氏兄弟,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可就在这项庞大的工程完工后,马家却渐渐衰落。 故事本身已经很有嚼头。深深为这座“天下无二坊”的牌坊自豪的当地人,不断地给外面来的人讲述这个牌坊的故事,这一讲就讲了一百多年。可是,讲的人总会想着吸引听者的注意,不免再加进许多自己的发挥。渐渐地,故事就走了形,增加了许许多多浪漫的或离奇的,惊悚的或凄美的,合情合理的或匪夷所思的细节。 真要深究,讲故事背后的心理其实很复杂、很微妙——有时是带着对自己家乡拥有这件精美建筑物的自豪,有时又掺进了对建牌坊的能工巧匠的赞叹和想像,有时怀里揣着对地主富豪的羡慕和嫉妒,有时却又会心存着对美丽寡妇的同情甚至意淫。于是,讲来讲去,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情节越来越曲折。最后,这个越讲越神奇的故事,竟然就被写进了地方史,变成了白纸黑字! 这或许应该算是一种集体创造的“小说”吧。且看这“小说”的情节是多么跌宕起伏!多么引人入胜!读者能在里面找到爱情和亲情,也能找到谋杀和复仇,更裹携着家族的荣誉和兴衰史,贯穿着一条悲剧的主线。“小说”里的名字都属于真实存在过的人,看起来就更像是真有那些事似的。俗话说,谎言重复一千遍也能成为真理。故事讲多了,人们都相信了,以为那就是历史。 可这还不算完。新中国一建立,革命的作家又来了,他们又对这个故事作了新的发挥。新编的故事和原来大相径庭,看看人家改完的故事,你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创作”,什么是所谓的“艺术加工”,以及“革命浪漫主义”。这种修改带着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有的烙印,它本身就非常发人深思。 就这样,一路走过去,看过去,跟着这样那样的人、这样那样的事,足足转了一圈。视线却又被引回到了这座牌坊上。 看哪!石头刻得真细致!图案雕得真漂亮! 这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倒不由得让人心里一惊: 或许,本来就什么都没有,这里立着的,只不过是石头罢了。 那些天花乱坠的情节与臆测,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让人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可是,不管是真还是假,那些林林总总的口头传说和白纸黑字不都是从这座牌坊中、从这些巧夺天工的雕刻中生发出来的吗?它们不正和这座牌坊一起活生生地存在着,矗立着吗?把它们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吗? 这,却不是一部牌坊的历史,而是一部人心的历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