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馄炖 |
释义 | 馄饨在南北方都有,只是做法不同,南方馄饨的做法没见过,也没吃过,光说北方馄饨的做法就是各式各样,主要是像水饺一样,由于馅的不同而不同,像鲜肉馄饨、干贝馄饨、鸡柳蘑菇馄饨、蛋黄馄饨、韭菜馄饨等等。 简介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历史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在饺子面世之前,类似的食品称作馄饨,而馄饨的历史又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代。 除了文学记载外,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和馄饨。它们是从新疆出土的。出土?r,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被放在一个木碗中,形状和现在的饺子和馄饨相同。据考证,今天的饺子就是古代的馄饨。 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馄饨,形如弯月,起初也是用于祭祀的。直到宋代,每逢冬至节,市镇店肆停业,各家包馄饨祭祖,祭毕全家长幼分食祭品馄饨。富贵人家一盘祭祀馄饨,有十多种馅子,谓之“百味馄饨”。南宋后,馄钝转入市肆食店作点心卖了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特色原料:面粉、白菜心、嫩荠菜、猪肉、鸡蛋、鸡精、酱油、大葱及葱花 1. 先和面,水与面的比例基本上是1/4。如果天气冷的话,用温水和面。面和好后,要放在暖和的地方“醒”20分钟。 2. 调馄饨馅。将白菜心的叶头,加摘洗干净的荠菜,再加一根大葱一并切细。 猪肉切细丁,单独用碗盛出,加酱油、鸡精、小量料酒(也可不加)、小量味精、五香粉腌制15~20分钟。并与切细的白菜、荠菜加适量花生油,搅拌均匀。 3. 擀馄饨皮。先将皮用长的擀面杖压平,厚薄跟饺子皮一般即可。之后先将整张面切成宽约6~7公分的长条,再将长条正斜反斜切成大小同等的梯形。 4. 包馄饨。将梯形馄饨皮的窄边放少量的馅,卷成小筒,两边捏紧,再对折捏紧,像一个小小的领结~~ 5. 馄饨下锅!煮馄饨可不像煮饺子一样简单,因为馄饨的汤也是一道美味,是美味,就是好好地制作呢。 先将备好的开水在锅里再烧开,下馄饨,并轻轻搅动,防止馄饨沉底粘锅。 将鸡蛋(一个或两个)打入碗中,搅拌均匀,等下锅的馄饨烧开后,再将鸡蛋液均匀撒入锅内,同时加之前准备好的细白菜叶丝和去根的荠菜。 6. 馄饨熟后,再将汤内加入适量鸡精、盐、葱花,搅拌均匀后出锅。 馄饨的做法大馄饨皮子,将肉馅放中间,在馅的外围皮子上用食指沾清水画个圆,然后将皮子的下沿往上折,使两个半圆重合,用两食指沿水迹压在上面扫一下,使其粘合,再将皮子折合后的底边两角在肉馅的下面粘合(一角可以沾一点水,另一角压在上面捏紧),这样馄饨就站起来了。 大馄饨皮子,一般呈等边梯形,短边面对自己。 小馄饨皮子,左手抓皮子,右手拿筷子或宽冰淇淋棍沾点肉馅,刮在皮子中间,然后捏紧,即可。 另外馄炖亦有药膳之功《本草纲目·谷部》有相应记载。 各地的称呼北京、上海:中国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 广东:因口音不同而沿“馄饨”之音称为云吞。英称“wonton”即原自广东话。 福建:俗称扁食,也有少数人称扁肉,肉馅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四川:俗称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红油抄手”。 湖北:俗称馄饨,有人也称为水饺。 江西:俗称清汤。 日本:传自中国北方,沿其音称“ワンタン”(wantan);写作“云呑”或“馄饨”。 台湾:闽南语称扁食。1949年前后,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把家乡的叫法带到台湾,因此在台湾馄饨、云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说法都很常见。 常见的馅料猪肉、虾肉、蔬菜、葱、姜构成最基本的馅料之选。菜肉大馄饨与鲜肉小馄饨曾是上海小吃店的基本选项。 起源于无锡东亭的无锡三鲜馄饨以鲜猪肉、开洋、榨菜为馅料。常州三鲜馄饨则以鲜猪肉、虾仁与青鱼肉为馅。猪肉、水产、干货和酱菜的搭配组合也启发了日后的馅料创新。 1990年代以来,连锁经营的数家风味大馄饨店在上海出现,兼营堂吃与外卖。菜单中,各色酱菜、荤素时鲜、南北干货纷纷汇入馅料,馄饨馅料的品种也得到大幅丰富与提升,诸如莲藕叉烧鲜肉、腊肉山药鲜肉、咸肉鲜肉、三菇鲜肉、荷兰豆鲜肉、 蛋黄香酥鸭、 哈密瓜鲜肉、银鱼蛋黄、蝽子鲜肉、平菇虾仁、松仁粟米鲜肉等等新鲜组合出现。牛肉、螺肉、鸡肉、各色鱼肉等水产、时鲜蔬菜水果、各色豆制品等等都可为鲜货之选。干货中,开洋、干贝、香菇、香肠、咸鱼、咸肉、梅菜亦可入馅。酱菜中,尤以榨菜、大头菜和萝卜干受青睐。 常见的汤料江南地区,馄饨与汤的关联仿佛鱼水。鸡汤、肉骨头汤是汤底的上选。但是普通店铺内都仅仅在滚水中加入调味料和紫菜等。常见的汤料另有蛋皮丝、榨菜丝、干丝、虾皮、鹌鹑蛋、葱花。 馅料的作法因馄饨皮较薄,不适合包裹大颗粒的食材,因此食材多需剁碎;惟为美观考量,虾通常仅经剥壳处理,并未剁碎。除剁碎外,另一手工作法为“砸”常为扁食所用。但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机械绞碎。 常见的外型圆形 圆筒形 半圆形(类似水饺) 长方形(对边对折) 三角形(对角对折) 常见的种类鲜肉馄饨:将猪肉和葱剁碎并搅拌后,以馄饨皮包裹后煮食,是最基本的作法。 鲜虾馄饨:广东盛产海鲜,常以虾肉及猪肉为料。 虾肉馄饨:以剁碎虾肉及猪肉制成。 菜肉馄饨:以猪肉搭配切丝的青江菜,通常体积较大,亦称“菜肉大馄饨”。 红油抄手:通常将鲜肉馄饨搭配以辣油为主的酱料食用,是四川特有的料理。 馄饨面:以馄饨、面条和汤烹煮而成。 炸馄饨:以油炸的方式烹调。 点心类:将小块的年糕、蜂蜜蛋糕、起司或水果,以馄饨皮包裹后油炸。 跨文化呼应意大利面食中的Tortellini/Tortelloni与中国南方的馄饨在形态和包裹方式上极其相似,面皮配方不同外,差异主要在馅料。意大利“馄饨”馅料亦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各色奶酪、番茄、火腿、咸肉、菠菜等等的搭配组合。意大利面食中的Ravioli在包裹方式上则更近于对折不打褶的水饺或是温州馄饨,馅料组合与Tortellini/Tortelloni差别不大。(参见:it:Ravioli it:Tortellini) 还有俄罗斯联邦西伯利亚各民族普遍食用的pelmyen,和中国和中亚的馄饨类食品关系很大。尤其是 pelmyen里的黑胡椒,一定要从中国西部进口。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饺子,称为vareniki或pirozhki不等,则与中国饺子十分相象。在韩国和突厥或伊朗语诸国,类似中国”锅贴”或炸饺子,或”小笼包”,”灌汤包”一类的食品,则被称为manty、manti、mantu、mandu等,与汉语”馒头”无疑是同源的名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