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猝倒病
释义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简介

由腐霉属(Pythium)、 疫霉属(Phytophthora)、丝核属(Rhizoctonia)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可影响幼苗生长,严重时造成缺苗甚至毁种。 不同种类的真菌引起不同的症状。腐霉属和疫霉属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有时子叶尚未表现症状即已倒伏,故名猝倒。以瓜类幼苗最常见。由丝核菌引起的苗病一般称为立枯病,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使幼茎萎缩直至幼苗枯死,一般不立即倒伏。受侵染子叶也可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茄科、十字花科作物和棉苗的立枯病发生较普遍。腐霉菌和立枯丝核菌都是土壤习居菌,是一类弱寄生菌,寄主范围较广。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残组织内存活,作为侵染循环的初次侵染源。腐霉菌和疫霉菌也可由卵孢子或厚壁孢子在残体内或土壤中越冬和渡过不良的环境条件。病菌主要通过灌水或土壤耕作传播。病原菌的生长适温范围较大。幼苗生育状况不良、抗逆性差时,就易发病。 防治主要靠良好的土壤耕作,避免土壤过湿,加强苗期管理增强幼苗抗逆性;同时避免使用旧床土育苗,注意田间清洁和进行土壤消毒。

猝倒病是苗期最常见的病害,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缢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贴附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猝倒病适宜发病的地湿为10℃,低湿对于西瓜的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幼苗子叶中储存的养分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

症状识别

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

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病菌侵染后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色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状。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

发病条件与规律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湿度大时,病苗上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虽喜34℃高温(30~36℃),但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特别是在局部有滴水时,很易发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续阴雨雾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喷淋而传播,带菌的有机肥和农具也能传病。病菌在土温15-16℃时繁殖最快,适宜发病地温为10℃,故早春苗床温度低、湿度大时利于发病。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最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

常见作物

猝倒病是辣椒苗期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因育苗期温度和湿度不适、管理粗放引起,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该病除为害辣椒茄科蔬菜外,瓜类、莴苣、芹菜、白菜、甘蓝、萝卜、洋葱等蔬菜幼苗均能受害。

防治方法

1.育苗场地的选择

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育苗。苗期喷施500~1000倍磷酸二氢钾,或1000~2000倍氯化钙等,提高抗病能力。

2.加强苗床管理根据苗情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要设法消除棚膜滴水现象。加强苗床管理用肥沃、疏松、无病的新床土,若用旧床上必须进行土壤处理;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匀;播种均匀而不过密,盖土不宜太厚;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需洒水时,每次不宜过多,且在上午进行;床土湿度大时,撒干细土降湿;做好苗床保温工作的同时,多透光、适量通风换气。

3.如未进行苗床土壤处理、出苗后发病的

应将病株及周围的土壤铲除,再撒585雷多米尔·锰锌500倍粉剂,或75%百菌清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应用蔬菜壮羁素、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拌草木灰或干细土撒治。土壤处理播种前2-3周进行,将床土耙松,每1m2床面用40%福尔马林30ml加水2-4kg均匀喷洒于床面,并用薄膜覆盖,4-5天后揭去薄膜,耙松床土,待药味充分散尽后再播种。每lm2苗床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8g,与4-5kg细土拌匀制成药土,打足底水后将1/3药土做垫土,另2/3做盖土,将种子夹在药土中间,若盖土不够,可在其上另加洁净的土壤。

4.药剂防治

猝倒病多发区,在打足底水的苗床上,每亩喷用38%恶霜嘧铜菌酯25ml-50ml,然后筛撒薄薄一层干土,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上,再筛撒细土进行覆盖。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淋,每米2喷淋药液2~3千克。发病时用铜铵制剂400倍液,效果也好。药剂防治于病害始见时开始施药,间隔7-10天.一般防治l-2次,并及时清除病株及邻近病土。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41%聚砹·嘧霉胺800-1000倍液或门神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烯酰吗琳·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为减少苗床湿度,应在上午喷药。

预防方案:38%恶霜嘧铜菌酯30ml兑水15公斤,进行灌根,7—10天灌1次,连灌2次。

发病中前期:喷施41%聚砹·嘧霉胺800-1000倍液或门神8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25ml兑水15公斤,进行灌根,7天灌1次,连灌2—3次。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7天用药1次,喷雾时,每15公斤水可加38%恶霜嘧铜菌酯50ml+40ml金贝或沃丰素。

发病中后期:病情严重时,为了见效更快,在灌根或喷雾时,可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如:喷施41%聚砹·嘧霉胺800-1000倍液或门神8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50ml+恶霉灵15克或甲霜灵·锰锌25g或20%叶枯唑20g。

4.物理防治

猝倒病的物理防治不同于药剂防治,它不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在物理植保技术方法中,建立在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正向空间电场诱导的植物根系与土壤溶液之间的电流能引起水电解生氧反应,促使根茎处氧气含量的增高,增强根系活力,进而提高抗病力。另一方面,因电化学反应生成的原子氧杀灭了部分土壤微生物,降低了感病菌的数量,进而降低猝倒病的发生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8: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