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狨鼠 |
释义 | 狨鼠(学名:Hapalomys longicaudatus)为鼠科狨鼠属的动物,分布于中国、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多见于热带森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的德林达依省和锡唐河(Sittaung River)流域。 中文学名:狨鼠 拉丁学名:longicaudatus 二名法:Hapalomys longicaudat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啮齿目 科:鼠科 属:狨鼠属 分布区域:中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 命名人及年代:Blyth,1859年 基本资料【中文名称】:狨鼠 【拉丁学名】:Hapalomys longicaudatus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未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濒危等级】:稀有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态环境】:热带森林 【国内分布】:海南, 广西 分类地位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鼠科 Muridae 属: 狨鼠属(海南狨鼠) 狨鼠属(海南狨鼠):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一属,而与狨鼠属(海南狨鼠)同科的动物尚有非洲烟鼠属(非洲烟鼠)、驼鼠属(单环驼鼠)、小树鼠属(小树鼠)、硕鼠属(阿萨姆硕鼠)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长尾狨鼠中文学名: 长尾狨鼠 中文目名: 啮齿目 中文亚目名: 松鼠亚目 中文科名: 鼠科 中文属名: 狨鼠属 同物异名: Hapalomys marmosa G. M. Allen, 拉丁文属名: Hapalomys 拉丁文种名: longicaudat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Blyth, 1859 识别特征 中小型的一种野鼠,尾长显著大于体长。体背被栗棕色柔毛,间杂有长毛,嘴角有黑色长须,超过头长,耳基前后方有束状的棕黄色长毛。腹毛全白,尾棕褐色且被毛稀疏。前足4趾,后足5趾,其中第1趾与其余4趾相对,无爪而具扁甲,趾基部肉垫发达,这些都是适于攀缘的形态结构。 分布 我国本种迄今只在海南岛有记录,标本采自那大附近,以往所有有关调查中都很少发现和采到它,证明它极为稀少,可能是生活在海南岛山区外围地带的一个鼠种。国外分布见于印支半岛和马来亚半岛。 生境与习性 狨鼠是生活在热带和热带性地区的稀有鼠种之一。在丘陵的竹灌丛林中生活,能熟练地在树上和竹子上攀爬,筑巢在竹子上或地面有沟坎处,嗜食竹类,能消化粗糙的竹纤维。50年代海南岛那大地区附近都是林灌性质的干旱环境,也许它就是这种生境中的一种动物。目前这种环境已面目全非,再也难于查到它了。 种群现状 仅知本种是我国鼠类中极为稀有的一种。 保护措施 目前无任何保护措施。建议首先要查明本种在我国的分布和种群状况。 濒危信息 CITES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稀有 生效年代: 1996 小狨鼠中文学名: 小狨鼠 中文目名: 啮齿目 中文亚目名: 松鼠亚目 中文科名: 鼠科 中文属名: 狨鼠属 同物异名: Hapalomys pasquieri Thomas, 1927, 拉丁文目名: RODENTIA 拉丁文科名: Muridae 拉丁文亚科名: Murinae 拉丁文属名: Hapalomys 拉丁文种名: delacouri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Thomas, 1927 IUCN濒危等级: LR/nt 生效年代: 2003年 参考文献 主要分布省份:广西 海南 云南 分布在以下山脉湖泊:大瑶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