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衢州府城
释义

衢州府城,坐落于有着“诗画江南”的浙江省,是素有“围棋 仙境”“南孔 圣地”之称的衢州市,也是当地历代政治中心所在地。古城位于衢江之滨,是钱塘江上游的明珠,是“四省通衢”的“东南锁钥”之地。古城共分峥嵘镇和鹿鸣镇二部分。也衢州历代的县治和府治的所在地。是一座府县二级衙门共城的城池。

城池概况

府治在今府山之上,县治在今十字街头之右,故城中有县西街,南街(原名县南街或南市大街),县后街等地名,都是以县治方位定名。府县皆有治学,县学在县学街黉序巷,古有鹿鸣书院;府学在府山西麓,故地叫府学里,建有清莲书院(又名正谊书院)。

城池始建于汉代(东汉土墙为屯兵之用,由当时驻军郑平等人首建,而非府城),现存的府城以唐代为基础,明代重修。原有六门:东称“迎和门”(今称东门);南称“礼贤门”(今称大南门,俗称通远门,又称光远门);西称“航远门”(今称大西门,俗称水亭门,又称朝京门);北称“永清门”(今称北门,俗称浮石门,又称拱宸门);东南称“清辉门”(今称小南门,俗称前湖门,又称魁星门);西南称“和平门”(今称小西门,俗称埭堰门,又称通广门)。六门之上均建楼,各为两层歇山,各门形制以水亭为例:城门墙高7.3米,厚12.37米,两侧城墙残长各为30米、20米;拱券高5.55米,宽4.88米,墙基用8层条石错缝平砌,高1.5米,上用砖平砌1.4米处起券,券顶横砌。在迎和、清辉、礼贤、永清四门外包筑月城。明代又在西北角开“西安门”。府城现存西安门、大西门、大南门、小南门、东门及小西门之半,除大西门于上世纪末重新修缮外,各门城楼已圮。城墙残存的约有2000米,残高3—5米,城外护城河基本保存,南湖、斗潭保存较好,东侧城河则有待于疏浚。1989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衢州府城正式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府城是我国东南重镇的实物依据,是研究府城一级城池格局、规模等方面的实物标本。此外,衢州府城在选址和城台形制等方面皆有独到之处,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府城历史

城池是中国特有的人文景观,是城市的缩影。衢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墙和城河就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背景。

衢州府城历史悠久,明弘治《衢州府志》云:“今龟峰之城亦不知其初建。州人相传,先址土墙而已。”衢州之城建于何时,史志均无明确的记载,尚难以确定,但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唐以后衢州才正式建筑了砖石城墙。明嘉靖《衢州府志》云:“唐武德四年(621)置衢州建郡治”。有郭必有城,因为自古以来城郭是相依的。唐崔耿《女楼记》云:“衢之城成于龟峰峥嵘岭上”,说得亦十分肯定。所以可以断定,衢州城墙的初建,其时当在唐武德四年建郡治之后;其址当以龟峰、峥嵘岭为中心。自此以后,城墙历经修筑、扩展,形成保留至今的古城墙。

衢州地处浙西,交通便利,自古有四省通衢之美名,此地能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徽之声势,集百越之精华。这里是南孔圣地、围棋仙境、军事要塞、文化之邦,是钱塘江上游的璀璨明珠。夏商为“扬州之域”,春秋归越,战国归楚,秦属会稽,汉属东阳,三国从吴,建制于唐,兴于宋,昌于明,盛于清。前后近两千年的发展史。

唐武德四年(621)尉(yu)迟敬德奉高宗之命分婺州(今金华)置衢州,在衢江畔建设城池,初时城中有起伏小丘数座,居高临下,适于防守,城外还有大片土地,宜作良田,供城粮草。可见此处是建城最佳之处。始建城时,周边居民皆迁入城圈,并协作建城。当时军民合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竭力造城。

宋宣和三年(1121)郡守高至临,始在六门之上建设城楼,挖城内河,并开凿城壕,引乌溪江之水环之,自此衢州便有了护城河,水环北、东、南三面皆通衢江,因而船只可入航城池,进水门洞,到达城中各处,这些使衢州城防进一步完善。据清康熙《西安县志》载:“城高一丈六尺五寸,广一丈一尺,周回四千五十步。”

元至正十五年监郡伯颜忽都,沿城旧址,修复年久残败的城墙,共修五百余步,并在北门、东门、大南门和小南门外包以月城。以六门之上再建城楼,使六门焕然一新。这次建设使府城有了完备的城和池。

明天顺年间(1457-1464),曾短时间内封过朝京门(水亭门),并在城西北角文昌阁开挖西安门,自此衢州六门就有了第七个门,此后明清时期又修葺城垣百余次,由此奠定了铁衢州的基础。

衢州府城一直是保护完好的城防,民国五年(1916)以前还曾对城墙进行修葺,而第一次的破坏就是在解放前的民国时代,当时的县长叫王超凡首次拓宽上下街,新城门就是在他手上打开的。

衢州府城从那以后就进入了20世纪的时代变迁,之后由于五六十年代大搞农业,大兴土木就大规模的遭到了破坏。

城池结构

城池核心是城隍和城郭,一个完整的城池必然少不了由城墙、城壕、月城、城门、城楼等部分。

城隍,道教中负责城池的地方神,也指干涸的城壕。

城郭,城指内城墙,外城墙为郭。

城墙,也叫城垣(yuan),是城防的主体。

女墙(指城墙上凹凸的短墙)、城堞(包围月城的城墙,也叫城垛)组成。

城壕,也叫护城河,环绕城外的水体。

月城,也叫瓮城,城门外用以屏蔽城门的小城,月城的门称城堙。

城门,出入城的唯一通道。

城楼,建于城门或城墙之上的楼。

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

城厢,指城内和城门外附近。

城根,靠近城墙的地方。

城关,城门外靠近城门的一带地区。

吊桥,架在城壕上方便行路的木制斜拉桥。

府城现状

现衢州府城还保留了部分城墙和除北门之外的其他城门,以及周边的护城河。东门,又名迎和门、紫金门,门外有著名的青龙码头,新任官员都从此入城,门外为七里街,大概因门外有一送别亭名七里亭之故。现在东门已经坍塌了一半,在其附近还有数白米的完好城墙段,目前为市区和机场的分界线。

小南门,俗称通仙门,又名清辉门、前湖门,据传住在仙霞岭、烂柯山的神仙在此出入频繁。而且在小南门附近有位恶妇坏事干尽,神仙怕她,所以三天两头来治她。原门上有魁星阁为衢州八阁之一,传说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城楼上能看见烂柯山,门外有魁星街。

大南门,也叫礼贤门、光远门,此门名得礼贤,原因有二,一说衢州建城官员尉迟敬德,曾在此门外迎接恩师,意为礼贤下士;又一说江山县曾经称作礼贤县,门通礼贤故得名。城门附近有空旷土地俗称花街头,是因十五闹元宵的队伍都集中于此,并由此地进城。门外有街名曰礼贤街。

小西门,又叫通广门,古时城门外埠头众多,船家云集,走水路可达苏杭,经大运河更是可通全国。由于保护不善,解放后,门拱坍塌,现有城墙尚保存。门外南侧有著名的衢州三塔之一的铜塔,为铸兵器,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大西门,又称水亭门、朝京门,水亭为门内街名,兴许是城门外的卷雪亭,常被水漫,故作水亭。在这一区域是城中水患的又一重地,古有“水亭街,街停水,水亭街上涨大水”的句子。城门上有楼名曰碧春楼,又名西胜楼,是衢州九楼之一。门内天皇巷有著名的衢州三塔之一的天皇塔,由于年久失修,已于五十年代中期拆除。

西安门,为明朝中后期才开的新门,位于城区西北角,门面较小,门内有文昌阁为衢州八阁之一,门外是烈妇祠,为表贞洁烈女而建。附近还有著名的衢州三塔之一的铁塔。

北门,又名拱辰门、浮石门,门外有拱辰桥(北门桥),古时外面为浮石街,此门已于五十年代时拆除。

北门城墙现在的玉湖新村南面,原453军医院的北面还有大约200多米的城墙残存。其下方的小河为斗潭的东出水口。城墙内原为衢州名胜菱湖所在地,湖域面积逾千亩,揽得一方盛景。湖南岸就是孔庙,附近有止马湾,为水体的一部分。清军政大臣左宗棠任浙江巡抚期间,平复太平天国后便在城中大兴农业,将菱湖开渠出水,填湖为田。

新城门,是民国初期为了方便交通,把上街头上的城墙扒去,并拆除了附近拦路的土地祠,那打通的城墙部分就叫做新城门。从此上下街被打通,成了衢州主干道,解放后还是320国道的一部分。

铁衢门,早些年在环城东路拐角的地方还能看到,那是90年代建的景观门,旧城改造,府山扩建后就拆除了。

南湖,这是衢州人最熟悉的一条护城河了,河上原有大南门、小南门两座吊桥,现已经都改成钢精水泥桥了。现在南湖大致可以分成三段全长1265米,最宽40多米。最窄8米。

斗潭,是北面的护城河,保存较好,所谓斗潭就是说潭大如斗,是指斗潭小的原因,其实斗潭不小,全长750米,平均宽度也在25米以上。

西溪衢江,是衢州西面天然的屏障,故名西溪、濲水、信安江等。也衢州水运的主要商业航道。宽可大二三百米。

东濠,濠为护城河,衢城东面的护城河尚未有名,原先的水运河流青龙码头已经不在了,剩下的是被分割成的一块块鱼塘,还有待疏浚。

历史典故

衢州府城历史悠久,有很多旧事典故,前面在讲城门名字由来时也略有所提,城中还有古迹多处也有故事可寻,这里就略数一二比较重要的。

在攻打衢州的战役中最为著名的是元朝末年的朱元璋攻打衢州,当时,明太祖想以三日之限攻下素有“铁衢州,铜金华”之称的军事要地衢州城。作为浙西南的重镇,衢州向来是屯兵积粮之地,又岂是数日能攻得下的,兵临大南门外强攻数日未能破城。真可谓是衢州城防,固若金汤,连攻数日未能得取。于是朱元璋决定兵封各门,以为封城便能断其粮草,不料,数月之后不见有招降之意。反而在城东有鲜草抛出,这时明太租才知道衢州原来是个封不死的城市,城中有大片粮草之地,方才撤离衢州。元至正十九年(1359)七月,朱元璋攻取金华后,派遣大将军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杀将而来,首先攻取了龙游城。他在戎马倥偬间,还吟赋《龙游道中》一诗以纪行:“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字里行间,流露出英雄豪气。当常遇春率领马、步、水三军到达衢州城下时,但见城垣壁垒森严,固若金汤。守城的元将伯颜不花的斤,是维吾尔族人,荆南王朵尔的斤之子。1356年授衢州路达鲁花赤,因功升浙东都元帅,擢江东道廉防副使,分守衢州。伯颜还擅长诗歌,通晓音律,工于书画,他的《古壑云松图》至今仍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城中当时还有位汉名马浩的高官,即衢州路总管薛超吾儿,出身贵族,也是维吾尔族人,曾两度治衢,政绩显著。他与萨都刺、鲜于枢等交谊甚笃,也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常遇春率部在城下树栅栏,建奉天旗,从陆上、水上将衢州六座城门团团围住。常遇春又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军械,“拥至城下,高与云齐,欲阶以登城”,他又在大西门城下“穴地道攻之”。伯颜不花的斤面对常遇春部的猛烈进攻,凭借坚固的城垣,“以束苇灌油烧吕公车,驾千斤秤钩懒龙爪,用长斧砍木梯,筑夹城防穴道”,双方交战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

后来,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挖穴道进入南门瓮城,毁其所架之炮,攻围甚急。元军支持不住,又遣使策动元将张斌密约投降,内外夹击,衢州路院判张斌夜出小西门,迎常遇春大军入城。这样,元军甲士万人,才迅速崩溃。常遇春攻取衢州城后,立“金斗翼元帅府”,设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元朝在衢统治势力遂荡然无存。

相传国师刘伯温(刘基)是在衢州的仙霞岭山里一个叫草鞋岭的地方找到了能破衢城之人常遇春。

主要战事

东南铁城——全国66军镇之一

衢州府城,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192),初为土墙。现有城池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宋代改为砖墙,元明清续修。府城墙周长6500米,设六门,西临衢江天堑,东南北三面皆设护城河。至今仍较好地保存有六个城门及城墙遗址千余米,是衢州军事重镇的集中体现。“守两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衢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衢州军事重镇的地位。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二千四百多年间,这里曾发生过数以百计的战争。“东南有事,此其必争之地。”

平定闽藩,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起。次年,闽藩耿精忠兵分两路进攻衢州。以浙江总督李之芳为首的清军在衢州城下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双方混战三年,大小数十战,衢州始终未被攻克。衢州百姓的牺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各 时 代 战 事 备 注

1 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姑篾与吴国之战 《左传·哀公十三年》

2 两汉间 柴宏屯兵平乱 《民国衢县志》

3 东汉末年 贺齐平乱 《三国志 吴贺齐传》

4三国吴嘉禾五年(236) 郑平戍峥嵘岭 《康熙西安县志》

5 西晋陈弘戍峥嵘岭 《民国衢县志》

6 南朝陈 留异割据 《陈书·留异传》

7 唐初 平定李子通 《新唐书·地理志》

8 唐宝应元年(762) 台州袁晁之乱 《唐书·李光弼传》

9 唐咸通元年(860) 裘甫之乱 《通鉴纪事本末》

10 唐乾符五年(878)广明元年(880) 黄巢转战衢州 《读史方舆纪要》

11 唐光启三年(887) 饶州刺史陈儒叛乱 《唐书·僖宗纪》

12 吴越天佑二年(905) 陈间叛乱 《吴越备史》

13 北宋宣和二年(1120) 方腊克衢 《通鉴》

14 南宋建炎三年(1129) 苗刘叛乱 《宋史·胡唐老传》

15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芝溪余寇 《嘉靖衢州府志》

16 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 汪徐来之乱 《清一统志》

17 南宋理宗中叶(1234~1252) 范士袁平乱 《兰溪县志》

18 南宋理宗末年(1253~1264) 詹寇之乱《癸辛杂识》

19 元至元十三年(1276) 元兵侵境 《唐熙西安县志》

20 元至正十二年(1352) 红巾军乱衢 《嘉靖衢州府志》

21 元至正十七年(1357) 休宁兵入境 《嘉靖衢州府志》

22 元至正十九年(1359) 汪同来寇衢 《嘉靖衢州府志》

23 元至正十九年(1359) 常遇春克衢 《明史·常遇春传》

24 元末明初 刘伯温驻衢平乱 《两浙名贤录·刘基传》

25 明洪武年间(1368~1398) 平定灵山啸聚 《天启衢州府志》

26 明正德二年、四年、八年(1513) 饶寇侵扰衢州 《嘉靖衢州府志》

27 明嘉靖三十九年、四十五年(1566) 矿寇之乱 《嘉靖衢州府志》

28 明崇祯十五年(1642) 东阳许都之乱 《唐熙西安县志》

29 明末 乱兵之难 《唐熙西安县志》

30 清顺治二至三年(1645~1646) 清军克衢 《东华录》、《通鉴辑览》

31 清顺治五年(1648) 赵之超反清 《东华录》

32 清康熙十三年至十五年(1674~1676) 耿清忠之乱衢州之战 《清鉴易知录》

33 清雍正十一年(1733) 甲寅之变 《府署杨景震碑记》

34 清咸丰五年(1855) 乙卯台勇之乱 《民国西安县志》

35 清咸丰八年(1858) 太平军石达开围衢九十一日 《平浙纪略》

36 清咸丰十一年(1861) 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围衢 《平浙纪略》

37 清同治元年(1862) 太平军侍王李世贤围衢 《平浙纪略》

38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刘家福红巾之乱 《詹熙衢州奇祸记》

39 民国年间日军两次入侵衢州城(分别是1942年,1944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