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岘山 |
释义 | 岘山常见山名,襄阳岘山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紫盖山(中岘)、万山(上岘),峰岩直插滔滔汉水,雄据一方。是一座正宗的历史文化名山。 一、襄阳岘山(襄阳岘山的历史 襄阳岘山的介绍 襄阳岘山的风景 襄阳岘山的名胜 襄阳岘山十景) 一、襄阳岘山襄阳岘山的历史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有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历史上流传下来关于岘山的诗多不胜数。而实际上,这位来自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以诗描写岘山最多的诗人。上面诗中所提到的岘山位于襄阳城西南1公里处(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以南),东临汉江,与一水相隔的鹿门山形成东西对峙,严如扼守在江汉平原北部的两扇大门。 襄阳岘山的介绍中国有很多叫岘山的山,但唯有襄阳岘山,是一座正宗的历史文化名山。襄阳岘山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紫盖山(中岘)、万山(上岘),她背靠巍巍大荆山,环抱“铁打的襄阳”,遥控“纸糊的樊城”,峰岩直插滔滔汉水,雄据一方。大宋淳化年间,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命率兵与元蒙在此数度争战,收复失地后,作襄阳铭道:“壮哉岘,脊南北。翳墉壑,几陵谷。乾能央,剥斯复。千万年,屏吾国。”至今摩崖石刻犹存。 岘山,到处是名胜,遍身皆古迹。刘备马跃檀溪处,风林关射杀孙坚处,羊祜的堕泪碑与杜预的沉潭碑,刘表墓与杜甫墓,张公祠和高阳池,王粲井,蛮王洞等蜿蜓数公里。登临岘山顶往南看去,楚皇城、张自忠上将抗日殉国处以及古代色情文学鼻祖――宋玉故里历历在目。朝东方向,夹鱼梁州与山水田园派诗的开创者――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门山隔汉水相望。向北远眺,襄阳米颠纪念馆,古邓国和关羽水淹七军遗迹尽收眼底。注目西去,孔明躬耕地――古隆中烟雨朦胧。岘山脚下的襄阳城和夫人城,是郭靖黄蓉大战元兵之地。 襄阳岘山的风景名山名水出名人,当然也出名石。在岘山腰岩上有一块苍劲的“岘石”就是极品古石。风皇山出的襄阳石,宋代的“云林石谱”己有记载。经考证,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的编钟,是岘山的石片磨成的。现在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的编钟复品,以及演奏发出的美妙楚音,也是岘山之磬声。三千里汉水,流到这儿被岘山迎头一挡,拐出了一个大大的急转弯。岘山美石不断被冲进汉水,在鱼梁州形成了汉水第一大卵石滩,无数的水墨石、火爆石、梨皮石、血石和腊石,像一粒粒珍珠,散落在纯洁的白沙中,醉倒了一串串的石痴,吸引了一队队的石友。仰望幽幽岘山,伴陪沧沧汉水,醉赏浑浑美石,不亦快哉!不亦乐呼?进了此情此境,石道中的朋友们,你还坐得住吗? 襄阳岘山的名胜千年万山称上岘, 万山历来有上岘之称,文化之山宗教之山军事之山.文化之山,“神女弄珠”和“汉江女神”的发源地,有建安七子王粲故居,杜预沉碑处,孟浩然垂钓处,刘关张三义石等众多的古迹和遗址;宗教之山,古时山顶有幽兰寺,今后称保堤寺,以及僧人取水所用的苦井;军事之山,楚庄王问鼎中原及宋元万山之战就发生在这儿。 中岘出自紫盖山。 紫盖山古称中岘,俗称琵琶山.解放战争时期的襄樊战役,在这儿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栖霞啸月屹岘石, 岘山北部半腰有一蘑菇状巨石,上刻"岘石"二大字.为市区第三高山,海拨363米.山小而险.唐代杜审言孟浩然李白王维等均留下足迹,有岘石寺羊叔子亭岘石寺岘石洞石刻栖霞洞啸月亭等众多名胜古迹. 岘首羊杜美名传。 史书称襄阳有三岘,此山为之首,故又名岘首山.黄祖军士高射杀孙坚于此山.旧有岘首亭岘山亭.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死后,其部属在岘山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称此碑为堕泪碑。 马跃檀溪柳子关, 三国志里的注引用相关史料记载,刘备到荆州,刘表待之甚厚。表欲废长立幼,备劝止之。刘表后妻蔡夫人忌恨备,命弟蔡瑁在襄阳设宴,欲籍机杀备。至期,伊籍暗告备,备急飞身上“的卢”马奔出襄阳城。至城西檀溪,人马俱陷入水中,备急呼“的卢”,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蔡瑁引军追至溪边,备急勒马往西南而去,乃至南漳访司马徽,得闻伏龙,凤雏之名。 而这段故事檀溪的发源地,就在扁山与尖山之间的一块平地处.白昀与陈家驹先生多次考察檀溪之源,找到了檀溪泉水"活水窝子"及宋家包库.扁山是襄阳市区最高山峰,海拨459米,尖山是市区第二高山,海拨371米.扁山旧称柳子山,过去在扁山与万山之间还设有柳子关. 刘表采药百丈南。 旧传百丈山有麝香兽,刘表派人采药,遇洞得麝香数斗,如石莲,馨香芳馥,非人间所有.此山曾发生过宋元之战. 虎头山上显英雄, 虎头山是市区第四高山,海拨354米,山上有刘备洗笔池,山下有晋太医王叔和洗药.是群众最喜爱登的山峰之一,其中的英雄坡(俗称二球坡)是市区山中最陡的一条路,引起了登山爱好者征服的欲望. 望楚延庆寺相连。 望楚山就是现在群众俗称的华山,旧有为宋孝武帝宅,相传为帝所生,帝为武陵王时爱其峰秀,改名望楚山.孟浩然曾两处在诗中提到此山,并写<<登望楚山最高顶>>.山南有楚岩二大字. 望楚山上过去有延庆寺,并且附近有卧佛寺白马寺谷隐寺甘泉寺岘石寺龙泉寺等相连,是一个佛家文化集中的地区. 习池源头白马泉, 白马泉在白马山下。汉习郁引泉水凿池水养鱼,成为中国最早的私家园林习家池。旁有杜甫宅、王粲井。明知府万振孙《水利议》云:凤凰山官泉,先年泉水通渠,南流至白马铺二十里,灌溉军民田地百余倾。白马山和白马泉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是游玩宴饮之地。 浩然故里涧南园。 孟浩然的故里就在今日观音阁附近,现在还叫孟家园.在诗中,孟浩然称自己的家园为涧南园,也是因为在白马泉之南.并且孟浩然22次提到岘首山,10次提到习家池,可见他的老家就在岘山附近.并且在诗中提到北涧和南涧,所谓北涧,就是指现在的南渠(襄水),南涧,就是白马泉.综合这几个因素,只有观音阁附近具有这些特征. 蛮王洞内风光险, 蛮王洞又叫王莽洞,因传说王莽追刘秀的民间故事而得名.洞位于岘山主峰南侧,为石灰岩溶洞.内有石刻像三组六尊,宋代题刻三块,其中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的一块,记载了郡太守游襄阳城南诸峰一事,为我市年代较早的石刻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 扁山脚下菊花潭。 在扁山与双背梁子脚下的陈家冲,是钱营村三组和四组.这儿有龙泉井和龙泉寺遗址,有菊花潭,群山环绕,风景优美,孟浩然当年在这儿写下过<<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寻菊花潭主人不遇>>,<<过故人庄>>,<<戏题>>等传世名篇.目前,市岘山森林公园建设指挥部市规划局规划院在白昀和陈家驹先生的建议下,已初步将陈家冲规划为菊花潭风景区,成为市民健身休闲访古的新去处 襄阳岘山十景作者郑梅岭,清人。生平事迹未详。 岘山十景 灵显石① 嶙峋不肯小②,孤孑自能奇③。 介性堪今古, 烟霞紧护持。 龙虎岩 心寂自能虚,狰狞空有状。 风云任往来,隐卧青苔上。 流霞洞 花垂涧下风,苔铺崖前路。 危穴掩青霞,人来飞满树。 啸月台 月散千林影,寒邀众壑潺。 一声长啸处,落叶满空山。 秋 子室 一钵图澄水④,三间咸泽庐。 鸟啼人不见, 返照映帘虚。 盘陀坡 石路劈松根, 崎危似凿。 白去欲送人,阵阵来空壑。 古冰井 岩下泉似镜,侵人六月寒。 呼童烹野茗,一盏涤冰肝⑤。 涤钵池 持钵独频来,一泓烟雨翠⑥。 石鳌不畏人,竞聚餐得饵。 锁凤桥 山光匝四周,雨过青犹湿。 鹤子恋溪声,跚跚桥上立。 归云岭 策杖看云归,倚崖复小憩⑦。 空蒙不踉晴,冷翠沾衣袂⑧。 [注释] ①灵显石:即岘石。此石拔地而起,兀立山顶,呈蘑菇状,高约十米,直径约四米,上刻有“岘石”二大字。 ②嶙峋:形容山石峻峭突兀。 ③孤孑:独特。 ④秋 :井壁。图澄:晋高僧佛图澄。 ⑤野茗:山中野茶。 ⑥泓:清水一道或一片叫一泓。 ⑦憩:休息。 ⑧不踉:象声词,形容水石撞击的声音。袂:衣袖。 [评笺] 古人到襄阳必游岘山,而今岘山有91%的森林覆盖率,加之十景均尚有迹可寻,开发其旅游资源大有可为。 . 二、湖州岘山湖州岘山的历史在湖州市城南1公里,本名显山,以唐朝讳改。山名有多种说法,《释文》“岘者见也,山之首见曰岘,一出定安门(旧湖州城南门)。即见此山,故名。”《西吴里语》说:“山傍郡城若襄阳大观,故名。”原来湖北襄阳也有一座岘山,因晋代贤臣羊枯常登此山,故名声甚隆。宋代苏轼作《登岘山诗》云:“苕水如汉水,粼粼鸭头青,吴兴胜襄阳,万瓦浮青冥”,意思是吴兴的岘山可与襄阳岘山媲美。 湖州岘山的古迹介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湖城南郊的岘山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名山”。湖州城是一座“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被称为“水晶宫”的城池,出定安门(南门)不远,地势突兀拔高,隆起为山,即为岘山。往北,山势更高,直至云峰—道场山;向东,岘山漾碧波荡漾(故岘山漾又名碧浪湖,后碧浪湖名日隆);与山上都宝塔、湖中浮玉塔遥遥相望。现今,主峰立有元代大家—赵孟頫题额的“雄跨亭”,南麓建有辛亥革命先烈—陈其美(陈英士)墓,侧峰的革命先烈纪念碑高耸入云。纪念碑往东,还有一处非常重要的历史遗迹,那就是—洼樽亭。今亭已毁灭,洼樽尚在,“洼樽亭”碑残存。 山上有一块不规则长方形巨石长约2米,宽约1.5米,中间凹陷,是一件“鬼斧神工”的古代酒器—石樽,志载“可贮酒五斗”,因此得名“洼樽”。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李适之在任湖州别驾时,常携幕僚和友人登岘山,让侍者把酒注满浑然天成的石樽洼陷中,欢饮其间,“恣饮望帝乡,时有一醉。”天宝初,李适之升任左相,故洼樽又称“李(左)相石樽”。逐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最为有名的,当推在中国文坛上可以“兰亭修契”相比美的颜真卿等“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句”。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于大历七年(772)八月官拜湖州刺史,次年正月到任。颜鲁公在德州时始著《韵海镜源》,就是今天我们字典辞书。在抚州时作了增辑,未能刊削。到了湖州,颜鲁公以为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安史之乱”平定,社会较为稳定;地利是湖州环境优越,物产丰饶,人文荟萃;人和是圣贤名士、文人墨客众多。逐邀释法海、皎然和陆羽、李萼等数十名文人笔削旧章,核搜群籍,编纂《韵海镜源》。唐大历九年(774)春,洋洋三百六十卷的宏篇巨著,终于在我们湖州编撰完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书成,实现了颜鲁公几十年来的夙愿,当喜不自尽。趁着春意盎然,风和日丽,偷得浮生半日闲,邀名士皎然、陆羽、李萼、吴筠、裴循及子侄辈29人,浩浩荡荡,逶迤前行,携酒登临岘山。如此良辰美景,注酒石樽欢饮,能不引得名人雅客文兴大发,联句赋诗。这就有了由颜鲁公作首句,李萼收尾的“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句”诗。共29联、58句、290字,刊载于《全唐诗》,摘录如下。 诗序:因积溜石嵌为樽形,公注酒其中,结宇环饮。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樽(颜真卿)。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刘全白)。 榛芜掩前迹,苔藓余旧痕(裴 循)。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张 荐)。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吴 筠)。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强 蒙)。 岖嶔横道周,迢递连山根(范 缙)。 余烈暖林野,众芳揖兰荪(王 纯)。 德辉映岩足,胜实延高原(魏 理)。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王修甫)。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颜 岘)。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左辅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蘧翩翩(刘 茂)。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豚(颜 浑)。 醉后接(四字头,离字底,念ji)倒,归时驺骑喧(杨德元)。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韦 介)。 阅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释皎然)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崔 宏)。 入座钦懿躅,高名播乾坤(文仲宣)。 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陆 羽)。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权 器)。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郊园(陆士修)。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裴幼清)。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幡(柳 淡)。 闭路蹑云影,清心澄水源(释尘外)。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颜 颛)。 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昏(颜 须)。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颜 顼)。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李 萼)。 郡人李登临处筑四角攒尖顶亭于石樽之上以为纪念。洼樽亭更为岘山这一历代文人墨客雅集之地增添了一处名胜。元代亭废;明万历二年(1574),湖州推官(司理)张应雷重建;清初,浙西道李之粹手书“洼樽亭”三字石碑,碑高2米,半截已埋入土中。 岘山上原有“高风堂”,祀隐逸诸贤;有“嘉客祠”,祀流寓诸贤;有“逸老堂”,供耆老聚会。清康熙五年(1666),知府吴绮在山上建了“九贤祠”,祀晋太守谢安、王羲之,梁太守柳恽,唐刺史颜真卿、杜牧,宋知州事孙觉、苏轼、王十朋,明知府陈幼学等九位前贤。小小岘山浓缩了多少湖州历代风流文雅 三、道教名山 汝阳岘山汝阳岘山的地理岘山,古称霍阳山,又名铁顶山。位于玉马平湖东南,北邻汝阳恐龙遗址保护区,距河南省汝阳县城15公里,距河南省大虎岭省级森林公园28公里。海拔1165米。相传这里是真武祖师得道升仙之地,故有道教名山之称。自古与武当山(金顶山)相对应,是豫西地区最大的道教活动圣地。自主峰铁顶而下建有真武观、崇天宫、广行宫等三道宫观,它们依次排列在一条长达五公里的南北中轴线上。三个建筑群,共计有殿阁屋字120余间,现存塑像30多尊。 汝阳岘山的风景天公造化,钟情岘山。山水相依,林泉为伴,是它独有的自然特色;铁顶宫、观,祖师传说,又为它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综观岘山诸景,各显奇象:梳妆云楼,凌云摩天;舍身陡崖,壁立百丈;玉皇极顶,横空出世;过风仙垭,仙风频吹;飞来乾石,影缩主峰;步桥三孔,巨石迭就;磨针胜迹,铁梁犹在;王母神泉,汩汩成韵……清人张文德《同诸明经登岘山》诗云:“绝磴人从树梢行,竦林风送恍钟声。多情高士能留客,无事闲僧不到城。远岫孤云堪极目,空坛瑶草颇怡情。他年拟践荷衣约,顶向禅房记姓名。”流连忘返,执意再来的心态跃然纸上。 山水形胜处,自招游客来。古往今来,帝王名士,朝山览胜者不乏其人。南宋郑樵《通志》载:“唐太宗经此,以其危峰独见,类襄阳之岘山,故名。”宋诗人梅尧臣在任襄城县令时,曾慕名登临岘山,留下“梁县胜襄阳,万瓦浮青冥”的诗句,一说梁县岘山风物之美胜过襄阳岘山,二讲当时山上的建筑规模宏大,且有薄天拿云之势。1995年7月16日,在岘山老石壕一泉水坑内,岘山道士在泉清淤时,意外发现一方大型金印,重800克。经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省周易研究会会长董应周先生考证,认定此印为北魏太祖拓跋硅天兴元年七月定都平城初的万户侯印,距今已一千六百多年。至于这枚印章如何散落于此,姑且不论,但至少可以说明,从南北朝起,这里已不是蛮荒之地,很可能就有一条连接鲁阳(今鲁山)、梁县(今汝州)、伊阙直至洛阳的翻山古道。 汝阳岘山的历史根据有关资料可以推断,岘山景区人文景观当是兴于东汉,盛于隋唐,稳于明清。中间虽几经兵火,但基本格局未变。当代文化名人芦焰先生在他的《登岘山感怀》诗序中称:“壬申年五月下旬,……游汝阳城南三十里之岘山。……极目环顾,山川林野,大块锦绣;汝、鲁、嵩、伊,近在眼底;三川淮汉,依稀可见。俯仰天地,激荡胸怀,感慨难已。中原兴衰,汝、伊沧桑,此峰正是永远不老之见证人。”先生的这段述评,正是对岘山自然与人文品位的恰切权衡。 岘山是一处避暑的好地方。这里山高水美,温差明显,崇天宫以上暑季气温一般不超过28度。山上绿树成荫,凉风习习,使人乐而忘返。更让人陶醉的是玉马平湖就在它的襟袖之间,这平湖水域面积2100亩,大坝横卧山间,雄伟壮观。坝上亭台相映,湖内游船如梭。荡舟其中,驭风破浪,确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环境清幽,绝无污染,自然、人文互衬,翠峰明湖相映,岘山是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 目前,汝阳县对岘山景区正加大开发建设的力度,决心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景区的档次和服务质量。道教名山——岘山,正以巍巍雄姿,熠熠碧波,柔柔情怀,热诚欢迎每一位光顾的朋友! 汝阳岘山之木龙驮钟岘山北麓,三屯村南,有一座宏伟的古建筑群,俗称南宫,即玄帝宫,今称广行宫,也有人叫它澄清官。那是岘山真武祖师的第三道宫观。 当初,这古老的官观内,古木竞颀,松柏争秀,蓊蓊郁郁,遮天蔽日。在大殿的月台旁生长着一株千年国槐,这国槐出类拔萃,独占鳌头,苍劲古朴,浓荫如盖。特别是那探向东南的一枝,宛若一条摇头摆尾的虬龙,大有凌空欲飞之势;这宫观的大钟就悬挂枝上。据传,大钟有上千斤重,每当东方欲晓,晨钟响起,这时远在数十里外的观音寺大钟便会嗡嗡和鸣。随着东南枝的不断增长、加粗,久而久之,大钟的挂柄被包进了树枝里,竟与国槐浑然一体,堪称一绝。这就是木龙驮钟的来历。因为这景巧号奇,故闻名遐迩,招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至二十九,是传统的岘山庙会,各地前来游览观光及诵经焚金者络绎不绝。每年从农历二月二十日开始,这里便热闹起来,到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进入高潮,这便是有名的三屯古刹大会。一时间,东保的“军牢”、南保的“马仔”、北保的“吹杆”、三屯的“铜器”、“故事”相继登场;玩洋片,唱对戏,跑马卖艺上刀山等大小杂耍也纷纷露面,各界其能,各展其长,成千上万的群众为之狂欢,为之陶醉…… 解放后,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使广行宫的“木龙驮钟”景观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然而在大跃进时,那口大钟被丢进了土制的炼铁炉里。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广行宫被列为“四旧”,打、砸、查、抄,连千年古槐也未能幸免,它被“红卫兵小将”引火焚烧,据说大火、浓烟,顺着枝干中的空洞直往上窜,连连烧了三天三夜。“木龙驮钟”从此也就不复存在了。 然而那株古槐,虽遭大火焚烧,枝断树空,斑痕累累,却生命不息,抗争不止。文革结束后,当缕缕春风吹来时,它的枯干败枝,靠着残存的韧皮,奇迹般又绽出绿芽,抽出枝条,形成绿荫。这株经磨历劫,阅尽人世沧桑的古槐,以它饱含活力的躯体,作为历史的见证,重树人间。 今天,当鹤发童颜的老人们在古槐下或聊或弈时,忆古抚今,怎能不引发无限的感慨!想那些善男信女们到这里烧香、膜拜,无非是为了求平安、保富贵,可真的平安、富贵,只在今天才有。在那战火连连,动乱频频的年代,平安与富贵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梦幻。 昔日的木龙驮钟,连同过去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发生在古槐身上和身边的故事,却像历史大钟的声音一样代代流传,时时鸣响,它告诉人们:创业艰难,守业更难,新时代的主人,万万不可懈怠! 汝阳岘山之梳妆云楼梳妆云楼位于岘山主峰的西北方向,是从西路登岘山的必经之处。这座峰峦呈圆柱状,似一口倒扣的大钟,大有拔地通天之势。山腰有台地两匝,将山分为三层,层与层之间接榫明显,宛然一座三层楼宇。在它的半腰处有三个横排成行的大圆孔,有人称那是仙人筑楼时留下的架木眼儿,真是维妙维肖,奇趣天成!在云楼前有一石柱耸立,高百丈,柱身峭绝,柱顶平坦,无一枝一柯寄生,无一花一草掩饰,雄赳赳,赤裸裸,充满阳刚而又不染纤尘,这就是传说中的梳妆台。一楼一台,相映成趣。楼台前边,马兰河水如带,夹岸东流。山光水色,美不胜收。 相传古时候有位皇太子,出家问道,曾在这里修炼。他披风霜,沐雨露,艰难地打发着寂寞的岁月。每天早起,他手捧马兰河水,对着高台梳洗,晚上,又背靠梳妆楼,面朝马兰河入眠。后来他定力日深,梳洗废了,睡眠也没有了。再后来,他披头散发,渐入化境。经冬逾夏,岁岁年年,飞鸟在他头上筑巢,走兽在他身边撕斗,这一切他都视而不见。天上的王母见太子将成正果,为进一步考验他,又变一美貌女子前来挑逗。太子勃然大怒,提剑追杀,经跑马岭,过剑劈石,再跨一步三孔桥,直追到铁顶,在东南方舍身崖上一脚踏空,结果脱胎换骨,超升仙界,成了真武祖师。 四、汝州岘山汝州岘山的地理岘山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西南寄料镇,距河南省汝州市区约50千米处。海拔1165.8米,为汝州众山之冠。 汝州岘山的风景远望岘山,山相连,峰相叠,云缠雾绕,优雅神秘,植被茂密,蓊郁苍翠,山泉奔腾跳跃,“地河”时隐时现,清逸秀丽,美不胜收。从山下往上望,如天上宫阙。在山巅眺望四方,山下小河弯曲,伸向远方。处处云蒸霞蔚,烟雾飘渺,山天相连,仿佛置身于云海雾涛之中。“岘山叠翠”为古代汝州八景之一。元代汝州进士张政题诗赞道:“叠嶂层峦翠色重,白云散尽显晴峰。眼前眉黛浑如画,谁识天机造化工。”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著名诗人杜甫、宋文学家苏轼等,都曾到岘山游玩赏光。 五、岘山乡岘山乡属湖南省衡阳县一个乡镇。岘山乡位于衡阳县南部,距县城12公里,与西渡镇、演陂镇、井头镇及衡南县鸡笼镇毗邻。境内有岘山寺,又名金龙峰,建于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过去僧众绵延,香火不断,远近闻名,而今庵寺虽塌,犹有遗迹。岘山乡此而得名。1995年4月,原木口乡、岘山乡、檀山乡、碧崖乡合并为岘山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