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鄩 是中国春秋时周邑名,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 也是 古国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潍坊市境。 还是一个姓。

基本信息

汉字

鄩(

拼音

xún、

注音

ㄒㄩㄣˊ

相关信息

简体部首:阝,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4

繁体部首:邑,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拼音输入:xun

五笔输入:viab

笔顺编号:51112125112452

郑码:XBDY,

U:9129,

GBK:E089

方言集汇

粤语:cam4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m2 [客英字典] cim2 [台湾四县腔] cim2

英译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鄩 ·康熙笔画:19 ·部外笔画:12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徐林切,音寻。地名。《左传·襄四年》寒浞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鄩氏。《注》北海平寿县有鄩亭,今莱州潍县卽斟鄩。 又周邑。《左传·昭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二师围郊,癸卯,郊、鄩溃。《注》河南巩县西南有地名鄩中。 又姓。《左传·昭二十二年》鄩肸伐皇。《注》鄩肸,周大夫。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鄩

周邑也。从邑寻声。徐林切

知识链接

(1):(读音xun二声, 国名)斟鄩,读Zhenxun[一声二声],诸侯国名,故地在今山东潍坊西南寿光、坊子。《左传》中《吴许越成》曰:“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古国名)浇杀斟灌(国名)以伐斟鄩(读音xun二声、国名),灭夏后相,后缗(读音min二声,人名)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古国名),生少康焉。”。另一说:因斟鄩是夏代的首都,靠近洛阳,所以斟鄩应当是偃师二里头。另一说:中国春秋时周邑名,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

(2):刘鄩,密州安丘县人也,《五代史演义》中人物。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猎史传,事青州王师范。祖绶,密州户掾,累赠左散骑常侍。父融,安丘令,累赠工部尚书。

(3):易学知识上有:鄩(火) 绎(火) 赠(火) 鄣(火) 辙(火) 郑(火) 骘(火) 鲻(火) 鏖(金) 镚(金) 镖(金) 襜(金) 。

(4):姓氏,斟寻氏:《史记索隐》云:“《系本》寻作鄩。……张敖《地理记》云:‘济南平寿县,其地即古斟寻国。’”其地实在今山东潍坊西南。按:另有鄩邑,在今河南巩县西南,今或有学者以此为斟寻故国,其实大误,《说文》:“鄩,周邑也。”即周大夫鄩肸之封邑,与夏裔之斟寻不相干也。夏灭,留山东为东夷,殷末为纣所灭;一部向北西北,为北狄诸族;一部由西北向西,为西戎,居巴蜀;向南的为越人;一部流楚地,为楚人;还有氏族受周封,为杞等姒姓小国。汤灭夏,殷只占中原,处于夏人包围中。故,斟寻氏,由此而来。国学大师潘承祥曰:“鄩,乃斟寻氏之姓本源也。”。

夏都斟鄩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位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鄩。”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寻卩)。”《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羿即后羿,为东方夷族的一个首领,他乘太康无道、夏民怨愤,入居斟鄩,执政,拒太康于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鄩,后被其亲信寒浞杀死。 斟鄩在何处?目前说法不一。《国语·周语上》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证明斟鄩在伊洛区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 1959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鄩的所在地。夏代太康、仲康、夏桀三帝王曾建都于此。《帝王世纪》记载:太康在位29年。《通鉴外纪》记载:仲康在位52年,夏朝都斟鄩94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