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鄚州镇 |
释义 | 鄚州镇属河北省任丘市管辖,位于京津腹地,美丽富饶的华北明珠白洋淀边。106国道纵贯全镇,交通非常便利。 中文名称:鄚州镇 行政区类别:河北省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鄚州、李广村、城西村 电话区号:0317 面积:58.96平方公里 人口:2.4万 著名景点:白洋淀、扁鹊祠、鄚州古城墙 车牌代码:冀J 镇情概况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白洋淀内建有乾隆行宫和水上乐园,500亩野生荷花和沙滩浴场,每年接待上百万国内外游客,年创收3千万元。淀内设有10000亩特色水产养殖区,盛产鱼、虾、蟹、耦、菱角和莲子。鄚州镇水鬼子食品厂,以白洋淀特产为原料,生产的“水鬼子”系列品,连续四屇获河北省名优食品称号。目前围绕开发白洋淀旅游资源,正在建设106国道至白洋淀的专线公路和大型现代化的旅游专用码头。鄚州镇北2公里处建有扁鹊祠,镇内历史古迹有鄚州古城墙和颛顼城等遗址。 经济发展近年来,鄚州镇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发展民营经济一级乡镇。全镇共有工业企业244摊,企业职工3000人,年产值达5亿元,增加值1.4亿元,利润4000万元,上交税金600万元。镇内规模企业——津联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年出口玻纤布1200吨,创汇100万美元。 该镇工业主导产品有针刺毡和玻纤制品。针刺毡以106国道东侧杜家营为基地,年产针刺毡4500余吨,年产值5000万元,远销内蒙古、山西及东北三省;19家玻纤制品厂年产值达2亿元,利税2500万元,生产的阻燃防腐、防水、抗拉基布等十八个品种,畅销东欧及国内各大城市。 以新星养殖集团为龙头带动了肉鸭养殖业。全镇肉鸭养殖户达220户,从业人员600人,年产肉鸭300万只,产值6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村名由来鄚 州:鄚为古国名,建于周朝,为燕国附庸。东汉时为鄚市。唐朝设鄚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废州人任丘市,仍称鄚州。该村东靠小白河,京开公路。该村为古老的村庄,亦是本市较大集市,古有“天下大庙数鄚州”之称。至今流传不衰。 李广村:建村于西汉。因西汉名将李广曾驻兵于此,故名李广村。该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偏南4.8公里处,千里堤从村中穿过,西部靠白洋淀与安新市淀水相连。共分4个大队。 城西村: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市移民至此。因位于鄚州城西面,故名城西村。 南城西:建村于明朝。因位于城西村南面,故名南城西。 古州村:颛顼时就有此地。当时有皇城六门、六关,(旧城地尚存)是养兵城。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山西洪洞市迁入郝、甄两姓,因该村旧址古老,故取名古州村。该村北靠大清河开卡,为本市最古老的村庄。 王庄子:建村于明朝。由王姓组成,故名王庄子。该村北靠小白河。 七里庄: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山西洪洞市移民到此定居,因距四面村庄都是7华里,故名七里庄。该村西靠千里堤,白洋淀与安新市淀水相连。该村共分3个大队。 城东村:明朝建村,因该村位于鄚州城的东边,故名城东村。 韩家村:建村于明朝,以姓氏命名为韩家村。 角口村:该村原名糠家庄,建于明朝。村南有一朱家坟,古人迷信以为“朱”吃糠,与村不利,于是改名为角口村。 李庄子: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市姓李的来该地建村,故名李庄子。 杨临河: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山西洪洞市姓杨的迁居该地,因地处赵王河岸,故名杨临河。 塔庄村:明朝建村。因村西有一座八角塔,故取名塔庄村,该村西靠京开公路,位于乡镇驻地东南偏南1.5公里处。该村共分两个大队。 杜家营:明代崇祯年间的大太监杜芝恒在此建庄,村名杜家塔庄,因当时有官兵为他护院,后改为杜家营。 大临河: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有山西洪洞市姓刘的兄弟两家迁居此地,因地处赵王河岸、且老大居此,故名大刘临河,后称大临河。 小临河: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有山西洪洞市姓刘的兄弟两家迁居此地。因地处赵王河岸,且老二居此,故名小刘临河。后称小临河。 庞临河:建村于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由山西洪洞市迁入庞、华两户人家居住因庞家人多,村又处赵王河岸,故名庞临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