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撖建平 |
释义 | 撖建平撖建平:(公元1958~今),内蒙古乌海人。著名现代农民企业家。 中共党员,中国西部葡萄酒新秀——内蒙古汉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获奖荣誉2006年,乌海市市委、市政府授予撖建平“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称号;2006年入围CCTV-7评选的三农人物50强,并当选“蒙古王”内蒙古自治区2006年度经济新闻人物。2007年任乌海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副会长,并被授予为乌海市海勃湾区红十字爱心企业家称号。2008年被推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产业话协会副会长,同年8月被评为中国沙产业十大先进人物。2010年被评为“绿色中国2009年度焦点人物创新奖”。 业内贡献汉森酒业集团地处毛乌素沙漠和库布其沙漠交汇处,风沙大、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撖建平创新性发展沙草产业与葡萄种植产业,并长期致力于改善当地恶劣的植被条件,使得当地沙漠治理实现了由国家输血到企业造血的功能性转变,为沙漠绿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他的率领下,历经十年奋战,汉森酒业持续进步。葡萄酒产量由初期的1000吨增长至20000吨,葡萄种植基地1万余亩,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葡萄酒产量迅速提升,质量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汉森干红”在国内外各类葡萄酒质量评级中,获奖无数。践行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荒凉的西北沙漠,酿造出琼浆玉液,并逐渐为世人所识、所知,所信赖,这正是撖建平及其团队一直以来坚持追求的理念与目标。 人物简介撖建平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曾在地方国企担任领导、在乌海市政府部门任职,后下海经商。2001年成立了内蒙古泰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任乌海市商会副会长、乌海市房地产商会会长;2004年接过兄长撖生平英年早逝未竟的事业,出任内蒙古汉森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专心致力于葡萄酒事业。 人物妙语沙漠是纯洁的、绿色的,没有污染,沙漠里种出的葡萄是天然绿色的有机食品。 沙漠是有生命的,葡萄酒也有生命,我们要对生命负责。 汉森要做百年品牌,沙漠治理更是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功业。 先赠予大家喝,一旦喜欢上汉森的口感与品质,再不买它都不行了。 汉森十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投资。 汉森在做减碳经济,这比低碳经济的要求更高、更有价值。 公司业绩盛开在西部沙漠的奇葩 汉森葡萄酒位于内蒙古西部工业城市乌海。乌海属于荒漠性草原,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撖建平带头种植葡萄和梭梭等经济作物万余亩,积极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沙生植物资源,从单纯的防沙固沙,逐步转到全面开发利用沙漠资源的轨道上来。在撖建平的带头示范下,其它企业和个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001年汉森酒业成立,将乌海地区的葡萄从单纯的农产品带向深加工,逐渐使葡萄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2004年撖建平接手汉森之后,在技术上,与法国COMTAT公司合作建成了内蒙古最大的葡萄苗圃公司,同时引进意大利一流生产设备进行葡萄的压榨、发酵与葡萄酒的灌装、陈酿。汉森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端的酿酒师队伍,其中国家级品酒师3人,负责葡萄酒技术的研发和提高。 公司聘请国内知名销售专家,拓展销售网络。在内蒙古,汉森葡萄酒不但覆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赤峰等主要城市,产品还延伸至每个旗县市场,成为当地政府的指定接待用酒,是内蒙古继乳、肉、绒之后的第四品牌。放眼全国,汉森酒业初步建成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以福建、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市场,并实现了产销量逐年翻番,真正成为一朵盛开在中国西部荒漠里的奇葩。 经营沙草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撖建平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科学、创新的企业发展模式。即以沙草产业为基础,先治沙后发展,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最终达到生态、社会、经济三效并举。以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的“沙草产业理论”为指导,撖建平提出“葡萄与牧草间中,防沙与种植并重”思路,把沙地葡萄产业从单一的种植业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酿酒、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实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 从2008年开始,汉森葡萄酒启动“内蒙古西部地区沿黄河两岸百万亩配套种植计划”,这一项目将对减轻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保护并改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撖建平说:“这项事业投入大,见效慢,但有益于社会和百姓,值得!”一位民营企业家,以其卓越的眼光和伟大的胸怀,铺就了一条有益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撖建平登上了2009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颁奖典礼。汉森开创的以沙草产业为基础的有机葡萄培育与种植模式,林草结合打造的减碳、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让外界惊喜地看到,汉森不仅酿造出醇香的有机葡萄酒,更为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拉动沙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汉森拥有自行种植管理的葡萄基地1万余亩,从2004年开始,汉森酒业实行“种、产、销”一体化、“公司+基地+农户”的协作方式,在葡萄收购方面,以高出市场价0.6元——1元/公斤的价格全数收购当地全年的葡萄,并实行了订单农业,和农民签订了10年的订单合同,保证葡萄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给种植葡萄的农民吃了定心丸。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推动了葡萄标准化种植,带动了周边农户大面积种植,使葡萄产业成为乌海地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保障并提高了周边农民的收入,形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秉承国际品质 2010年第四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汉森酒业选送的四款葡萄酒经过大赛评委严格品评后,获得了“三金一银”殊荣。其中窖藏蛇龙珠、五星解百纳、珍藏梅鹿辄获得金奖,迟采霜红葡萄酒获得银奖。 激情牵手世博 汉森葡萄酒凭借过硬的品质、出色的科技创新、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等综合实力,成功携手2010年世博会,成为上海世博会DEVNET馆唯一指定用酒和礼品酒。国际友人对这款来自沙漠河谷的葡萄酒给予了极高评价,踏上了世界的舞台,为其产品远销国外奠定了根基。 关于汉森葡萄酒 2001年:汉森被乌海市确立为“乌海市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6年:公司被确立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 “汉森解百纳”干红葡萄酒荣获第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 2007年:汉森葡萄酒及葡萄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公司被评为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 “汉森”葡萄酒评为内蒙古自治区60年大庆宴宾用酒; “汉森四星解百纳”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 2008年:汉森葡萄酒被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鄂尔多斯市政府指定为接待用酒; 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9年:企业通过了HACCP、ISO9001、ISO14001三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迟采霜红酿造工艺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第四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获得“三金一银”殊荣; 总工程师杨少海获得“亚洲优秀酿酒师”称号; 汉森世博专供红酒成为上海世博会DEVNET馆唯一指定用酒; 汉森酒业顺利通过国家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评审,成为内蒙古首家获得国际出口通行资格的干红干白系列葡萄酒生产企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