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薇依
释义

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1909~1943)犹太人,神秘主义者、宗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深刻地影响着战后的欧洲思潮。

简介

西蒙娜·薇依,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一生著述颇丰,思想尖锐广博;因英年早逝,她的思想少为人知;但随着其著作的整理出版,声誉日益上升。她的重要著作有《重负与神恩》(1952),《哲学讲稿》(1959),《西蒙娜·薇依读本》(1977)等。其兄为法国数学家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

西蒙娜·薇依于1909年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且很富裕的犹太家庭,她的父亲贝尔纳医生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母亲薇依夫人也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女人,不仅聪慧机智,而且非常善良,乐与助人,有着崇高的志向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西蒙娜·薇依曾赴西班牙参加反对法西斯战争。二战时她积极参加法国抵抗运动。她5岁时就曾因一战前线的士兵没有糖吃而拒绝吃糖,二战期间又拒绝吃比敌占区同胞定量多的食物,由于过度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严重恶化。1943年4月下半月住进了伦敦弥德赛克医院,7月30日转到阿什福德疗养院,同年8月23日因饥饿和结核病逝世,年仅34岁。逝世后遗留下的笔记等资料经朋友整理后发表,著作共约二十卷。

生平

1909年2月3日,西蒙娜·薇依出生在巴黎斯特拉斯堡街的一所住宅里,如今这幢房子已经拆除,它位于现在的梅兹街上。

她的哥哥安德烈比她年长3岁,在他的帮助下,西蒙娜自幼就获得了文学和科学方面的知识,6岁时,她就能背诵不少拉辛的诗句。第一次大战使她的学业经常受挫,尽管如此,1924年6月,16岁时,她终于通过了文科中学毕业会考,成绩是“良”。考试委员会主席是一位中世纪前期文学专家,他在口试时给了西蒙娜19分,满分为20分.。

她在维克多·杜吕依中学学哲学,从师于勒·赛纳以后,为进高等师范学校作准备,她在亨利第四中学学习两年,从师阿兰。阿兰发现她有哲学天才,说在她身上具有“罕见的精神力量”,他十分善意地关注着她,但还指出她应当“避免作过于狭窄的用晦涩的语言表达的思考”,并说“她曾经想放弃那种抽象的、深奥莫测的繁琐探求——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游戏,而进行直接的分析”。

她于1928年考入高师,1931年取得大拿和中学哲学教师学衔,随即被任命为勒浦依市女子中学教师。1931年冬至1932年春,她在那里明确表态反对政府的压制政策,向市政府公开表示对该市失业者的同情并以实际行动援助他们。

她对《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社深怀友情,1932年可是同该杂志合作。这本杂志使她得以恰如其份地表述人间疾苦,表达她对劳动者处境的基本看法和感情。

1932年10月她被调到奥塞尔,1933年又调到罗昂。这时,她决定告假一年,以便全心全意地体验工人生活,夏天在汝拉山区她在干农活时就想作这种尝试。

她在雷诺厂找到一份工作,在厂附近租了一间房。尽管她息有头痛病,身体又虚弱,但她绝不允许自己的生活条件与车间工人有任何不同。

1935年,假期已告结束,她又重操旧业,在布尔日的女子中学任教,直到1936年夏离开那里。同年8月初,她前往巴塞罗部.她要亲自对“赤色分子”与“佛朗哥分子”之间的斗争作出判断.在数周的时间里,她在卡塔庐西亚前线同共和派军队一起饱受磨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真正的战争灾难。后来,她返回法国。

由于疾病,她再次告假。直至1937年她才去圣康坦女子中学赴任。1938年1月,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又不得不中断教学,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6月13日,她决定离开巴黎,同年10月在马赛暂居。

1941年6月,经女友介绍,她认识了Le. R. P贝兰,当时贝兰正在马赛多明我会的修道院,两年后贝兰被盖世太保逮捕。贝兰又介绍她同G.梯蓬相识,她住在梯蓬家里,在阿尔代什逗留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她经不住农家田间生活的吸引,干起了体力劳动,她帮助收庄稼或收获葡萄,与此同时,她并未放弃希腊哲学或印度哲学的研究,扩展梵文知识,并进一步确定了研究神秘主义和上帝这个概念的倾向,这些研究促使她写下有关天主经和爱上帝的论文,读者在本书中可读到这些文章。

她在冬天返回马赛,继续同贝兰讨论、研究,在贝兰的要求下,她在马赛多明我会修道院地下小教堂的聚会上阐述自己对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看法。

1942年3月,贝兰被任命为蒙佩利耶修道院院长,他从不曾中断同薇依的联系。他们之间的会面,通信和交流只是在薇依离法时才中断。

1942年5月15日前后,她在旅途中写信给贝兰,她称这封长信是她的“精神自传”。轮船于5月17日启程。她在卡萨布兰卡逗留了三周,经法国去美国的旅客都滞留在临时营地里,薇依在那里修改文章并定稿她把这些文章作为精神遗产寄给贝兰5月26日她又写了最后一封告别信,对15日的信的内容进行补充和阐发。

1942年6月底,她抵达纽约法国临时政府委任她一项任务,她于是在11月10日动身去英国。

她在伦敦负责研究条令;她起草计划撰写了一篇有关国家与个人的互相间权利和义务的备忘录。她执意分担仍生活在法国本土的人们所经受的磨难,以至拒绝医生因她过度疲务而特别规定的食品供应,她严格地按照国内敌占区的同胞们的食物配给量领取食品。

她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1943年4月下半月住进了伦敦弥德赛克医院,8月中,又转到康特群的阿斯福特疗养院。

人们在她的笔记本中发现的最后几个字是:“教学的最重要方面=对教会的认识(从科学意义上说)。”

薇依的整个一生都包含在这个词里。

1943年8月24日,即住进阿斯福特疗养院后不久,她就与世长辞了。

思想评论

尽管有人盛赞薇依"是20世纪基督精神的伟大见证,是基督信仰依然充满生命力的伟大见证,是基督仍在我们中间、上帝仍然活着的伟大的活的见证。"然而无疑的,在现代,在西方,薇依仍只能是一个异数。现代人,尤其是生活得如此"健康"、"适意"、"自足",如此追求"天性""自由"的西方现代人,他们能理解、读懂、看清薇依么?尤其是她那"狂热的苦行主义,她对快乐和幸福的鄙视,她那高贵而又怪诞的政治姿态,她那精心实行的克己,她对痛苦的不倦追求......她那种不厌其烦的说教,她在物质上的一团糟,她的偏头痛,她的肺痨"?现代人最不能接受/忍受的大概就是"苦行主义"了。事实上对不论何种宗教的信徒来讲,"苦行"都是一种必要/必须——限于篇幅,此话题不可能展开。前引所谓"美国最智慧的女人"的苏珊·桑塔格在对薇依有保留的肯定中也觉得:"有些人的一生是堪作榜样的,有些人不;在堪作榜样的人之中,总有一些会邀请我们去模仿他们,另一些则使我们保持一定距离来看待他们,并且包含某种厌恶、怜悯和尊敬。""任何热爱生命的人,都不希望模仿她那种殉教精神"。确实,实际而精明的现代人怎么可能去"殉"什么呢?实在是天方夜谭!不过说薇依"殉教"恐怕是不确的——她压根儿就不愿意成为一个教徒,殉什么"教"?!由此看,"苦行"也罢,"怜悯"也罢,都是聪明人一厢情愿隔岸观火自以为高明的幻觉而已!事实上,在为数寥寥的真正的修行者/思想者心目中,谁苦谁乐,谁配怜悯别人,谁是被人怜悯的对象,那实在是如鸭饮水冷暖自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也有人将薇依定位为"圣徒般""疏离时代的局外人"——这评判跟这位年轻女士自身真正的所是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姑且不谈她对社会/政治的身体力行的参与实践,即以其对生命/精神、宗教/教会、信仰/上帝等对象的殚精竭虑的探询/体验、追思/质疑、等待/期盼而论(出身富裕之家,受过良好教育,在智力/精神上出类拔萃,却为信仰抛弃一切"腾达"机会,甘愿过一种俭朴/利他/受苦/自食其力的生活),在二十世纪世界性的人性堕落,科技/物质主义独大、享乐/虚无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也不急迫而现实的意义。

著作

在期待之中

作者: 薇依

译者: 杜小真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出版年: 1997-01

页数: 211

定价: 8.90

装帧: 平装

丛书: 历代基督教学术文库

ISBN: 9787108007100

简介:

这里所发表的信件和文章,在她可以同贝兰保持联系的条件下,都是寄给他或交给他的。

《正确运用学枝学习,旨在热爱上帝的一些思考》一文招写于1942年4月,薇依把它寄给贝兰,他当时在蒙佩利耶任多明我会修道院院长,该文目的是帮助那些同贝兰有往来的大学生们。

《爱上帝与不幸》写于1942年春天,是在她离法前几天交给贝兰的。

《内心爱上帝的几种形式》是在薇依登船时交给贝兰的。因此,贝兰只是在她动身之后才得知其内容,当时的处境使他不可能作答,不可能向她解释文中远离天主教教义的那些分歧。

关于《主祷文》写于阿尔代什,也可能是写于她在梯蓬家暂住之后的日子里,正如她在信件4中所说,该文映证了她在那年夏天发现《主祷文》。

最后,《挪亚的三个儿子和地中海文明》一文,除了在历史方面作一切必要阐述之外,还提出了综合性的观点,乃至诸说混合论观点,并提及预示着基督教产生或与基督教相近的古代宗教,该文同薇依在离开马赛时质从属的一项重要研究是一致的。

出版者为这本集子取名为《期待上帝》,本意欲表达一种对薇依来说颇为熟悉的思想,即她经常用希腊文所说的:在期待之中。

扎根

副标题: 人类责任宣言绪论

作者: [法] 西蒙娜·薇依

译者: 徐卫翔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3-1

页数: 270

定价: 1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ISBN: 9787108016928

简介:

本书包括:灵魂的各种需求、拔根状态、扎根等三部分内容。

重负与神恩

作者: 薇依

译者: 顾嘉琛,杜小真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3-10

页数: 183

定价: 15.9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0049533

简介:

有人把薇依的《重负与神恩》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称薇依为“当代的帕斯卡尔”。这位法国20世纪杰出的宗教思想家,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绝非轻松的重负。本书不是系统的专门论著,是薇依的朋友、著名宗教学家梯蓬(G .Thibon,1903一)在薇依身后从她大量的手稿、言谈记录中整理成书的。这些闪烁着精神之光的篇章渗透着薇依的深邃思考,显示了薇依的伟大心灵和崇高的信仰,是20世纪基督神秘主义思想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著作。

西蒙娜·薇依早期作品选

作者: 西蒙娜·薇依

译者: 徐卫翔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4-01

页数: 132

定价: 10

装帧: 平装

丛书: 同济·法兰西文化丛书

ISBN: 9787560834603

简介:

本书收集了西蒙娜·薇依八篇早其著作,对全面了解西蒙娜·薇依不无禅益。

源于期待

副标题: 西蒙娜·薇依随笔集

作者: 西蒙娜·薇依

译者: 杜小真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页数: 345

定价: 2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醒客悦读文丛

ISBN: 9787201060811

简介:

作为一位回归内在生活的道德理想主义者,西蒙娜·薇依承袭了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认为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艰难地承担下来的重负。她拒绝激情,认为善的王国不在尘世,尘世生活是一种受到偶然性支配的荒谬游戏,而人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消除上帝和生活于尘世的人之间的屏障,在异于上帝之处寻找上帝并且爱上帝。有人把她的作品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视其为“当代的帕斯卡尔”。

本书由杜小真和顾嘉琛翻译。杜小真为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法国哲学研究;顾嘉琛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