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薤露 |
释义 | 薤露,薤:植物的一种,薤露指薤上的露水。中国古代著名挽歌辞。《薤露》为古代的挽歌。 作品名称:薤露 作品别名:挽歌 作品出处:文选、新序、乐府诗集 文学体裁:诗 作者:李延年(改编) 字义薤(音卸,xiè)露 字义:薤上的露水。薤:植物的一种。 正文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翻译薤上零落的露水,是何等容易干枯。露水干枯了明天还会再落下,人的生命一旦逝去,又何时才能归来? 《薤露》、《蒿里》,原为一文,分二章,出田横门人。汉初,高帝召田横不愿臣服,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一章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词云:“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二章言人死精魄归於蒿里。词云:“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蹰。”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二章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挽柩者歌之,亦呼为《挽柩歌》,其后之挽歌诗、挽词,皆出于此。 李延年为西汉乐府协律都尉,武帝时代的著名艺术家。他“性知音,善歌舞”,“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孝武皇后》)。经他改造后纳入乐府的《薤露》、《蒿里》,即属于“新声变曲”。对这两个乐府诗题,后世作家如曹操、曹植等人,并有拟作(见《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二》),借以表现新的生活内容。 唐 裴铏 《传奇·封陟》:“逝波难驻,西日易颓,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沾薤露,锦瑟入松风。”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酸风夜鸣,薤露竞落,其窃告人生之脆者欤。” 介绍: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而这篇文章被《文选》、《新序》编入。《薤露》为古代的挽歌。 主要出处《文选》楚襄王问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新序》楚威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耶?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引商刻角,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是其曲弥高者,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鲸,凤鸟上击于九千里,绝畜云,负苍天,翱翔乎窈冥之上,夫粪田之鴳,岂能与之断天地之高哉!鲸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於 碣石,暮宿於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鲸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奇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文选》所据之版本不同於刘向的《新序》。最大的不同是“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的歌曲是“阳陵采薇”。案《薤露》为古挽歌名,根据晋崔豹《古今注·音乐》的说法是:“薤露、蒿裏,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故知《薤露》汉初才有,宋玉不得引用之。 挽歌收录于汉乐府《相和曲》中,中国古代著名挽歌辞,与《蒿里》同为一文。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又《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晋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 田横 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宋 叶适 《张提举挽词》诗:“长年惯唱渔家曲,难听兹晨《薤露》声。”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逆闻丧》:“歌《薤露》把泉台卜葬。” 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宪副》:“《薤露》矧某,辱附秦晋,而先大人同为问渡。” 民国 柳亚子 《题云间张瑞芝女士传》诗:“ 九峰三泖魂归未?怕听人间《薤露》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