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莺峪村 |
释义 | 莺峪村位于神龙沟中部,云顶山脚下。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莺峪村成为神龙沟内的绿色生态村。莺峪村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山药、玉米、豆类、小杂粮等。莺峪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村庄被群山环抱,山里沟壑众多,主要有文山寺、达宛沟、桦拉沟等。 地理位置莺峪村位于神龙沟中部,云顶山脚下,距山西省方山县积翠乡乡政府所在约有10公里,东与南阳为邻,西与冯家庄,南与麻地沟会乡下冯家庄村为界,北与马坊镇西沟村接壤,。 基本情况全村居住着64户,256人,有男劳力65人,女劳力42人。耕地面积909亩,其中旱坪地80余亩,坡耕地729亩,机修梯田100亩;退耕还林2487亩,荒坡1200余亩,河滩60多亩。村里共养大畜102头。2005年冬季村委换届以来,新一届支部、村委形成了坚强的领导班了,现任干部六人,互相交叉任职,全体村民对村委、支委十分信任和支持,正带领全体村民加快新农村建设加步伐。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莺峪村成为神龙沟内的绿色生态村。莺峪村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有山药、玉米、豆类、小杂粮等,山药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的40%。莺峪村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有榆树、果树、核桃、水桐树、落叶松、杨树等。每年春秋两季时,外出打工的男女劳力都赶回家进山采集羊肚菌,山蘑菇,木耳等山货,仅此项收入约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本村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冷季节漫长,年平均气温6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440----650毫米,无霜天为90至110天左右。 地形地貌莺峪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村庄被群山环抱,山里沟壑众多,主要有文山寺、达宛沟、桦拉沟等。尤其是赵家沟据老人们说,定居住人的时间比莺峪村还要早,莺峪村还是从赵家沟移民前来发展而来的。在1972年前赵家沟还居住着几户人家,但现在已经荒芜人烟。在连绵的群山里动物种类繁多有狍子、山猪、豹子、狼、山兔等,其中以野猪,野兔居多,鸟类常见的有鸟灌 、喜鹊、麻雀、山鸡等。野生菌种有羊肚菌、山蘑菇、银盘 、木耳、中药材有柴胡、黄连、黄芩等大约有一百多种。 古建筑、古迹在莺峪村对面有的一条沟叫文山寺沟,沟内有文山寺遗址。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万历年间予以增修,清朝未年因战乱被毁,民国时又在文山寺遗址后面重修建庙宇,并把原来庙内的铁佛搬移到新庙故各叫铁佛寺,文化大革命间又被造反派毁坏。据当地人讲,当年的文山寺规模很大,四周有高大的围墙非常雄伟,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寺内壁画各式各样,惟妙惟肖、艺术价值很高。来人要进寺内时首先得进山门即南天门,进入山门两面有四大天王和有十八罗汉林位,东面为三位娘娘,西面为石王爷,正面为老爷像,山门外一角有钟鼓楼,即一面鼓、一面钟。现寺内还存在遗迹,一些碑文历历可见。据传莺峪后面的赵家沟原先不叫赵家沟是叫赵金寺,也建有庙宇但建于何年、毁于何年都无以考证。虽说如此,但残破的文物遗址给人以苍凉与破败的震撼感,让人不时联想到当时鼎盛的盛况。 村里大事和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大事和名个时期的发展状况。莺峪村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早在唐朝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居住,他们过着日出而劳、日落而息的淳农家生活。文化大革命前人口大约是320多人,文化大革命中住扎过革联兵团,文化大革命后人口增至45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移居到本县各地的人口约100多人。本村最兴盛时期为1973-----1974年期间,当时南阳水库指挥部就驻扎在里村,这一时期村里是人山人海,各项事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村情以神龙沟抓旅游区为依托,确立了以建设生态农业为主体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随着神龙沟旅游区的不断开发与发展,本村的各项事业一年一个新台阶,农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莺峪村历代人励精图治、勤劳致富、精耕细作,教子相夫以勤俭为本,过着平静而淳朴的生活,据老人们回忆从古至今也没有出过名人名事。 矿产资源本村矿产资源贫乏,从古至今也未听说地下有什么矿产资源,也许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将来可以在此勘察出矿藏从而带动我村快速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