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莴苣穿孔病
释义

中文学名:莴苣穿孔病

别称:环斑病、炭疽病

病原中文名:莴苣盘二胞菌

病原拉丁学名:Marssonina panattoniana Magn.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为害部位:老叶片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老叶片,先在外层叶片的基部产生褐色较密集小点,多达百余个,扩展后形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大规则形病斑,大小4~5毫米,有的融合成大斑,病斑中央浅灰褐色,四周深褐色,稍凸起,叶背病斑边缘较宽,向四周呈弥散性浸蚀,后期叶斑经常发生环裂或脱落穿孔,有的为害叶脉和叶柄,病斑褐色梭形,略凹陷,后期病斑纵裂;发病早的外叶先枯死,后向内层叶片扩展,严重的整株叶片染病,致全株干枯而亡,病斑边缘产生粉红色的病原菌子实体。

病原形态特征

Marssonina panattoniana(Berl.)Magn.称莴苣盘二胞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暗褐色至黑色,埋生在莴苣表皮角质层下,呈点状略突起,四周与菌丝层连接,分生孢子梗无色分枝,圆柱形或倒钻形,单生,呈栅状排列,大小12.5~17.5×2.5~3微米;分生孢子无色,长卵形或近梭形,向一方稍弯曲,两端较尖,具1横隔膜,均分不一,一个细胞大另一个小,基细胞短且瘦,偶生3细胞者,分隔处缢缩,有的含有丰富的内含物,此菌分生孢子丰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及水滴飞溅传播,侵入新的叶片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季高温多雨易发病,早春受冻及阴雨多、气温低的年份发病重。新疆5~6月发生。在露地栽培时易发病,有时偶然发生。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初侵染源。

(2)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药剂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福美双悬浮剂5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