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茱萸沜 |
释义 | 作品名称:茱萸沜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裴迪 诗词原文茱萸沜 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 云日虽回照,森沉犹自寒。 诗词鉴赏茱萸沜是兰田辋川的风景点,是一个岸边生长著繁茂的茱萸的深山池沼。作者一下笔便写它飘散著浓烈的香味,可以想见这时他正往茱萸沜走来,远远地便闻到这股特异的芳香,心都醉了,以致分辨不出是茱萸还是胡椒、肉桂的气味。这里用虚拟的椒桂来比喻茱萸,使茱萸的香味具体可感。接著,作者已走近这个水池旁边,眼前是大片茱萸、茂密的枝叶遮覆著浓绿的池水。在紫色的茱萸叶之间,还摇曳著娟秀、青翠的竹叶。这一句的檀栾修竹是实写所见之景,它既衬托茱萸,又显现出池沼四周林木葱茏,环境阴翳、幽深。事实上,茱萸沜给作者最鲜明最突出的印象,也是他最喜爱,感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幽暗、冷寂。怎样把这种幽暗、冷寂的美更强烈地反映出来?作者巧妙地用光亮反衬。他在三、四句描绘日光透过云层,折射到寂静、浓绿的池水上。池水不但不变得明亮和温暖起来,反而给他更阴沉、寒冷的感觉,在阴冷色调的画面上添上了一点明亮的暖色调,阴冷给人的印象就更突出了。 茱萸沜的美,恐怕决不只是这一种森沉、幽冷的美。但作者从自己的禅家思想和审美趣味去感受外物,当然对这种森沉、幽冷的美最感兴趣,体会得也最深刻。在下笔时,他先描摹茱萸的香味和沜旁的修竹,修为铺垫,然后便抓住云日回照的一刹那间,对茱萸沜作传神的写照,“森沉犹自寒”一句,使茱萸沜仿佛具有人的精神气质。我们读这句诗,也似乎感到一股凛凛寒气侵入肌骨。 能够以二十个字,在写景中创造出很难表现的幽邃、森沉、阴冷的境界,可见作者的艺术手段甚高,概括力甚强。裴迪在《辋川集》中的诗,总的说来艺术性不及诗友王维的同题咏作,但《华子冈》、《木兰柴》和《茱萸沜》等首,是可与王维诗媲美的。 作者简介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王维答赠裴迪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相关诗词《辋川集·茱萸沜》 作者:王维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出处] 全唐诗:卷128_2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