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斑点亚马逊鹦鹉 |
释义 | 斑点亚马逊鹦鹉(学名:Amazona farinosa)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外表帅气。羽毛大部分是绿色。眼睛虹膜黑色。头冠、眼喙之间和大腿处分布有黄色。在翅膀的转折处有少许红色点缀,羽毛边缘呈黄绿色。翅膀的飞羽和翼角都泛紫光蓝色。栖息于森林、棕榈树林、开阔的平原以及林地、农耕区等。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等国。 中文学名:斑点亚马逊鹦鹉 拉丁学名:Amazona farinosa 别称:白粉亚马逊鹦鹉,斑点鹦哥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属:亚马逊鹦鹉 种:斑点亚马逊鹦鹉 亚种:5种 命名者及时间:Boddaert, 1783 英文名称:Mealy Amazon 英文名称:Mealy Parrot 外形特征斑点亚马逊鹦鹉,身长38厘米,翼长22-25.2厘米,平均体重705-766克,为身型最大的亚马逊鹦鹉。鸟体为绿色,头顶有一小丛黄色羽毛;头部后面以及颈部的羽毛为暗绿色,并带有灰紫色的边,羽毛尖端为黑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带有黄红色的羽毛;主要以及次要飞行羽尖端的部分均为蓝紫色;两侧翅膀次要飞行羽均会有大约5到6根带有红色的羽毛;尾巴内侧的羽毛为黄绿色;尾羽外侧有时候会有些红色分布;鸟喙底色为浅灰色,尖端为深灰色;虹膜为红棕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眼睛褐色。 栖息环境栖息地一般在热带雨林、海拔1,500米的山区森林、有灌木或树木的半开阔丛林等;喜欢聚居于森林边缘。 生活习性非繁殖期间会成对或多至20只一群聚居;常见于清晨及黄昏时分往返栖息地;有时会与橙翅亚马逊鹦鹉、黄头亚马逊鹦鹉、黄颈亚马逊鹦鹉)或红眼先亚马逊鹦鹉一起群居。在聚居的树上或会有超过数百只聚集。进食时保持安静,约早上七时便见它们在觅食,进食时间比起其他品种的鹦鹉为早。它们会定时聚集于河流边缘以进食矿物泥及浅水处沐浴。喜欢嘈吵地穿梭于树林间,由于保护色的关系,在树上难以察觉。会在同一地区内迁移;飞得极高,飞行时张开双翼快速拍动,其叫声频率高,伴随着刺耳的响亮鸣叫。是相当吵杂的鸟种。 斑点亚马逊鹦鹉的野外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包括水果(特别喜爱无花果)、浆果、花卉、树顶的嫩芽;可能每天进食矿物泥土。因为食物中有很多是未成熟的种子或水果,其中含有毒素,进食泥土不但可以补充矿物质,更可以帮助消化并且排出这些身体中的毒素。有随着食物迁移到不同区域的习性。 分布范围分布于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 繁殖方式在南美洲繁殖季节由十一月至二月;在中美洲则由四月至六月;喜在树洞或棕榈枯树内筑巢;大部份鸟巢离地面约二十米至二十五米;但也有发现离地面六十厘米至三米的例子。所有观察的鸟巢都有三只雏鸟。 繁殖并不算困难。繁殖期通常始于四月,繁殖期内特别有攻击性及嘈吵。平均每窝下2-3枚卵,通常每隔三天下一枚。孵化期约24至25日,幼鸟60至65天羽毛长成。在这段期间雄性对饲养者极为敏感。幼鸟至少要跟随亲鸟生活20周。 亚种分化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斑点亚马逊鹦鹉指名亚种Amazona farinosa farinosa 2 斑点亚马逊鹦鹉危地马拉亚种Amazona farinosa guatemalae 3 斑点亚马逊鹦鹉查普曼氏亚种Amazona farinosa chapmani 4 斑点亚马逊鹦鹉哥斯达黎加亚种Amazona farinosa inornata 5 斑点亚马逊鹦鹉巴拿马亚种Amazona farinosa virenticeps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低危(LC)。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