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芙蓉湖随笔
释义

本书是知名作家郑启五副教授的抒情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为“面朝大海”、“回味成长”、“书中日月”三部分。第一辑“面朝大海”介绍了厦大一些解放后的历史、人物及周围环境,写到跑“防空洞”的经历,写到以前厦大周围的农田及《陈景润》一剧在厦大的拍摄花絮以及历史系陈诗启先生等等。写了作为一位生长在厦大的“校园土著”的一些生活感触;第二辑“回味成长”写了一个生长在大学校园里的男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第三辑“书中岁月”写了作者的一些阅读经历和体会以及上宽带网的感触和作为老师为评职称再上考场的感触。

书名:芙蓉湖随笔

作者:郑启五

ISBN:9787561529720

页数:227页

定价:25.00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内容提要

父亲和母亲在厦门大学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匠,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土生土长在这个校园里,算得上是一个正宗的“校园土著”。其实那时的厦门大校园令人很没有校园的感受,我和小伙伴玩“打野战”,常常趴在五老峰腰的巨石上,用大叶按的树叶卷成的“望远镜”鸟瞰厦大……

我想在南国幽静的夏夜里,一定是那提着“小灯笼”欢快游走的萤火虫激灵了嘉庚先生的思绪,几时《三字经》里朗朗有声的“如囊萤,如映学,家贫寒,刻苦学”与大海徐缓的潮音一同起伏回响,于是“囊萤”和“映雪”隽永的就这样情浓望厚地勾勒出“南方之强”最初的风姿!

回眸往事,一所大学有30余年的防空洞史,先是防躲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轰炸,后是面对金门军方大炮的轰击,这在世界大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既然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下,厦大都能像崖壁上的榕树,栉风沐雨,坚忍地生长,一旦遇上湿湿的沃土和风和日丽的春光,它成长的实力和活力也就当然不可估量了!

编辑推荐

这本《芙蓉湖随笔》我足足写了25年,生于斯,长于斯,感恩之情风起水涌,日日撞击心门,我写我爱,我爱我写,这是一个“校园土著”浑身的激情;我思我想,我歌我唱,这是一个厦大之子满腔的痴情……

——郑启五

白鹭翩翩蓝天翔舞,厦门因为有了厦大,而大师云集,高徒荟萃,藏龙卧虎,在五个特区大家庭的比试和竞争是显得神闲气定,饱有学术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发展后劲十足;厦大因为坐拥厦门大港而海阔鱼跃,八面来风,气势如虹,啸傲神州!啊,我那饱经沧桑的厦门大学,我那蓬勃发展的厦门大学,我那前程无量的南方之强!

目录

芙蓉园里写春秋(序言)

第一辑 面朝大海

“校园土著”话沧桑

校园防空洞

夜访大成殿

囊萤楼·囊萤斋·囊萤园

月光下的凤凰木

“沙茶面”与嘉庚建筑的随想

惜别“丰庭一”

雨中的景润

海湾两边一校园

粮草先行好后勤

搬家记

陪台湾师友漫步校园

“鲁迅家族”与厦门大学

诗启先生二三事

汀江梅林梦难断

听听那鸟语

校园鸟

课堂迎来古巴人

我的“奥斯卡”

最初的岁月

入住别墅的石菩萨

难得的缘分

莱茵河的问候

鲎与白海豚

清源山晚茶

集美的盛宴

送孩子上大学

班主任的“新花样”

第二辑 回味成长

林校长

怀念老树

“目针”日记

街头的蝈蝈

男孩与枪

孵番薯

……

第三辑 书中日月

精彩书摘

抗战八年,在长汀的厦门大学是中国粤汉线以东唯一的国立大学,几乎没有离开过防空洞。据洪永宏所著《厦门大学校史1921~1949》记载,1939年9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萨本栋校长,指出厦大“现为东南唯一国立学府,政府属望甚厚”,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对这所最逼近日军占领区的厦大“困处长汀,辛苦奋斗”,“尤深嘉慰”。“多难兴邦”亦兴校,这所出入于防空洞的大学,形成了“爱国、勤奋、朴实、活跃”的校风,在咆哮的天空下和燃烧的大地上,艰难复兴,奋力拓展。1945年在校生的人数是1938年初迁长汀的5倍,这真是一个令后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解放之后,父母亲先后回到厦大任教,走进了鹭岛这片依山傍海的秀美校园,我也随之出生在这个校园里,然而童年的记忆还是离不开防空洞!现在一时分不清脑海里关于飞机凄厉的呼啸声和炸弹的爆炸究竟是来自儿时最初的记忆还是后来荧幕上的电影镜头。不过50年代头7年,福建的制空权是掌握在台湾军方的手里,伴随着“反攻大陆”的叫嚣,海峡对岸的轰炸机、战斗机和侦察机袭扰厦门是常有的事儿,我隔着厦大托儿所的铁栅栏可以时常看到解放军和大学生民兵架设高射机枪对空演练的镜头!厦大校园里有纵横交叉的防空壕,从教室到食堂,从宿舍到信箱……简易的防空壕没有排水能力,壕内常常泥水淤滞,蚊虫与杂草衍生。庄钟庆教授回忆到,大约在1953年,厦大中文系1952级的同学在南普陀后山的岩洞里上课,突遭台湾军机的俯冲扫射,机枪子弹打在岩石上反弹到洞里,削掉了一位叫蔡荣明的同学的头皮,鲜血直流,蔡同学经包扎后继续上课。不久后,国家花了很多的财力和人力,在校园后山的花岗岩山体中凿出了防空洞,尽可能保证师生们的安全,左、中、右三个大洞口随时吞吐着全校的男女老少。有时半夜防空指挥部凄厉的警报一拉响,父母即刻把我推醒,父亲拎着热水瓶,母亲拉着我,我手里抓着自己的小板凳,一家人深一脚浅一脚地随着左邻右舍黑压压的人流向国光三楼后面的防空洞转移,不能有灯光,细微的星光下依稀晃动着尖尖的枪刺,学生民兵站在路旁低声吆喝着:“快点,跟上!”防空洞内是一个潮湿的世界,冬暖夏凉,但空气怪怪的,昏黄的灯光默默照射着洞壁上淌不尽的水滴,还有嗡嗡作响的鼓风机声。有的地方凿出了一个很大的空地,可以当教室的。我默默地昏昏沉沉地坐在小板凳上,不时地有人从面前走过,踩得铺着粗砂的地面沙沙作响……当期盼中的第二次警报声响起来的时候,人们都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长松一气,第二次响起的警报叫“解除警报”,通知人们可以出洞了。走出洞口,第一感觉是久违的阳光照得头脑微微发晕,第二感觉是洞外的空气真好!

1958年8月23日下午17时30分,厦大的师生推窗可见远处南太武山至小金门的上空一片红光,仿佛大面积燃烧的晚霞一般,千万颗越海的弹道化成海天一色的天然大银幕上壮丽的奇观。由于弹落点都在金门岛上,一水相隔明显淡化了爆炸的震撼。师生们为这样的景观兴奋而惊讶,那场面与银幕上《攻克柏林》的炮火差不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厦大幼儿园的小朋友正排路队回家,人们大大小小一时间都驻足远眺,小朋友们还齐声高唱童谣“蒋介石在台湾两眼望晴天,咕呱咕呱没有办法……”五分钟之后,厦大防空指挥部响起警报声(而以往大多是先有警报声,过了好久才有爆炸声的),幼儿园的阿姨如梦初醒,连忙赶鸭子似地把小朋友们赶向附近的防空洞。师生和家属开始有条不紊地躲进各处的防炮洞。又过了一刻钟左右,厦大防空洞里的人们开始感到有头顶和附近有沉闷的爆炸声,那是金门大炮还击时零零星星的弹落。

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八·二三”炮战,史称“第二次台海危机”。密集的炮火前后持续了85分钟,据统计解放军厦门前线部队共发射炮弹3万余发。金门军方20分钟之后有弱势的还击,发射炮弹2000余发。我们在厦大防空洞内隐约可以感受到弹落时的震响。控制料罗湾出口的解放军海军岸炮部队遭到金门方面的重点还击,位于围头的解放军海军岸炮第150连的一号炮被金门的炮火击中起火,战士安业民在烈火中坚持战斗40分钟,周身大面积烧伤,抢救无效,在护士哼唱的《海岸之歌》里悄然闭上了眼睛。厦门的烈士陵园为这位普通而刚强的士兵辟出了专门的墓园,我是后来在厦大防空洞里听老师讲述《安业民的故事》才知道的。半个月后的9月9日,金门的数发炮弹落在了位于海岸的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附近,图书馆、物理馆和生物馆等几幢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化学系的谢甘沛同学受伤。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乃至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的高校举行了各种各样声援厦大的活动,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几经周折,艰难地拨通了从莫斯科到厦门大学的长途电话,用俄语和生硬的汉语说:“我们和你们在一起!”田汉和梅兰芳率领文艺界慰问团亲临厦大建南大礼堂慰问厦大师生员工,著名电影演员冯朗诵了田汉写的诗歌《厦大诵》,“温室不能育大才,大才必须经得起暴雨和惊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到厦大拍摄了纪录片《战斗的厦门大学》,全中国都通过银幕看见了厦门大学坚实的防空洞和威武的厦门大学民兵师!这部电影的拷贝存放在厦门大学的建南大礼堂里,1959年之后常常要免费放映给新生看,作为校方给新生上的革命传统教育的第一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