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埕口镇 |
释义 | 无棣县埕口镇地处山东省最北端,濒临渤海,素有“山东北大门”之称。总面积156平方公里,30个行政村,2.19万人。大济路(大口河至济南)纵贯全境,是江浙及山东半岛一带通往京津塘地区的交通要道,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骅大港隔河,相望,规模宏大的绿色化工企业“鲁北企业集团”座落于境内。鲁北高科技城、鲁冀大桥(由大口河通往黄骅港的铁路、公路桥)建设被列为全省十五规划重点工程,并且鲁北高科技城已竣工使用。 特色养殖全镇拥有海岸线27公里,浅海滩涂50万亩,现已开发海水养殖面积3万亩,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梭子蟹、东方对虾等为主要养殖品种,年产对虾70多万公斤,创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建有两座总量为3000立方米的海水孵化场,每年育产虾、蟹苗种4亿多尾。成功地进行了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对虾和蓝对虾试验养殖,连续三年获全市“海水养殖先进乡镇”称号,被列为全省“第三批海水养殖科普示范基地”。丰年虫卵养殖方兴未艾,年产值达1800万元,建有两座大型标准化的丰年虫卵加工厂和丰年虫烘干厂。 经济发展埕口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里的重点工作,把服务鲁北做为全镇工作的“头号工程”,积极主动参与全县“五大”工程和“北带”开发,在巩固提升农渔产业的基础上,突出盐业生产,全面启动小城镇建设,狠抓招商引资,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一)全力服务于鲁北建设,实现“企地共建”。鲁北集团的发展壮大,必然带动全县的经济建设,我们要从长远、全局考虑,全力支持鲁北建设,组织成立专门服务鲁北建设领导理事,实行跟踪服务,加强与鲁北的联系,多交流信息,增进了解,树立服务企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服务中寻找和创造商机,实现“企地共建”的目标。同时全力支持好“橡胶大坝”等重点工程建设,发挥大项目的拉动作用。 (二)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带动全镇经济发展。一是抓好对埕口地域优势的宣传,进一步落实招商引资领导责任制,加快在建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切实抓好经济秩序尤其是市场经济秩序的治理,优化招商环境。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家不断的发展壮大,走“以商招商”的路子。三是突出“工业强镇”,以全县打造“中国海盐(盐化工)基地”为契机,加大盐场技改力度,并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增上配套项目,拉长盐业生产链条。四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项目,解决社会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埕口镇 (三)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巩固提升基础产业。一是继续实施“种棉保枣”战略,实施枣标准化生产,开辟稳定的销售渠道。二是以品种改良、规模扩张和龙头培育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做好疾病防治工作。三是继续坚持“海陆并举、捕养加销”协调发展的路子。进一步发展远洋捕捞;抓好海上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主抓浅海养殖,一水多用,积极稳妥地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四是进一步加强海上旅游业的开发力度,加大对大口河至汪子岛贝壳堤这一宝贵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搞好大济路路域治理。一是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重点做好镇府及镇直各部门办公楼建设工作,逐渐形成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是加大冯家至孙眨河大济路两侧、孙岔路埕口段的路域开发力度,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商投资。三是搞好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村级公路建设力度,实现村内公路“村村通”;坚持集约用地,逐步消灭“空心村”。 (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繁荣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加大对各级干部特别是新一届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学技术教育,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加大教育现代化投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加大计生管理力度,控制人口数量。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做好社会保障、抗灾救灾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新农村建设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村庄环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问题,埕口镇东官、孟家、牛东等村根据各自新农村建设方案,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从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做起,在全镇掀起了一股修路风。各村在修路过程中极力克服阴雨天气、资金紧张等不利因素,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证了工程进度与质量。目前,东官村投资70余万元,全长1500米的路面工程及边沟开挖已全部完成。孟家村的1600米路面铺设正在紧张施工过程中,牛东村的路基工程也已完成。 在埕口镇群众当中,流传着这样几句话:“田成方、林成网、水相通、路相连”,从中不难发现这实质上是群众对全镇新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由衷赞美。多年来,埕口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一串串时间和数字中记载着变化。1996年,村村通上了柏油路,“昔日羊肠路,今朝金光道”,解决了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老困难。2000年,又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水沟村还成功把对讲机与程控交换机联网,加强了海陆联系。2001年,村村通自来水,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2002年,整修加宽了镇政府前街,大济路老线整修完毕,新埕口大桥建成通车。2006年,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资70万元维修了宋王电灌站和信家、东官、三牛岚节制闸、牛西排水沟,引排水工程完善配套。2007年,冯家商贸小区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经营店面达到了80家。投资3500万元的牛岚商贸园区开工建设。2008年,镇政府办公楼、计生综合服务楼就可投入使用。 如今,全镇3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五化五通”:村庄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通电、通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纵横贯通、晴雨无阻的柏油路已通到了农家门口,路旁的绿化树整体有序,自来水龙头代替了拉水车辆,村容整洁优美,与昔日相比,眼下的埕口镇,树多了,田绿了,蓝天白云,碧水绿树,满目斑斓,如诗如画。 工作作风宣传上讲真话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始以来,镇党委按照以思想大解放促进工作大发展的整体思路,在镇内大张旗鼓宣传,使其广泛深入,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镇干部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批评,使解放思想大讨论实实在在掀起高潮。对外宣传加大力度,把握尺度,拓宽幅度,取得积极效应。 学习上下真功夫根据党委要求,广大机关干部白天抓工作,晚上搞学习。在全镇启动大讨论活动以来,在镇活动领导小组抓好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广大干部职工白天下村抓工作,夜晚加班加点搞好自学,对十七大报告及省市县各级会议材料逐篇学习,写的读书笔记字迹工整,内容详实。为了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向深入,镇党委、政府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活动相结合,将在近日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对十七大报告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集中测试,以检测学习效果,督促广大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 工作上求实效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开展活动以来,埕口镇党委、政府注重将思想大讨论活动与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相结合:一是加大防汛工作力度。各村成立防汛应急分队,加大突发事件的处置,镇干部共深入农户506人次,对危桥、群众危房等不安全隐患等进行排查、统计,确保雨期群众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同时,对境内涵闸安排专人轮流值班,对防汛和安全工作24小时监控,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强化农作物田间管理。镇村干部下村186人次,深入田间地块指导农作物的锄草,中耕,施肥,防病虫害,同时发放技术明白纸2000余份,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保证农民增产农业增收。三是搞好渔业技术及安全知识培训。当前正值伏季休渔期间,埕口镇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渔技、边防、安监站等专门人员,深入渔村对渔民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教育渔民在奥运期间加强海上安全生产知识,及时与村班子、镇政府保持联系,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广大渔民积极参与,加强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埕口镇拥有耕地2.4万亩,过去群众一直靠天吃饭,延袭着传统的玉米、小麦两季种植。多年来,埕口镇围绕现代农业建设,以产业为依托,不断加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提高了群众现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聘请县农业局举办了农民辅导员培训班,培训农民辅导员15人,带动示范户300户;组织镇农技、林业等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传授农业管理技术,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大力实施“枣业二次创业”,搞好新植及嫁接,加大无公害生产,全镇枣树达到了1.4万亩70万株。冬枣产品个体大、口感好,在2002年全县赛枣会上获得了一等奖。畜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改良、规模扩张和龙头培育为重点,积极发展多类型、多品种优质畜禽养殖,增上畜禽加工项目,扩大销售渠道,全镇养殖专业村3个,养殖专业户200户,畜禽存栏量达到25万余只(头)。 盐田 盐业生产由原盐向盐化工转变盐业生产一直是埕口镇的支柱性产业,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原盐生产力度,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大搞盐田技术改造,进行了盐田改造,结晶池、卤台实施盐膜覆盖,实现了机械化管道扒盐,使原盐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积极搞好盐化工建设,吸引外资建设了天山化工氯化镁及溴素厂,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单一原盐生产向盐化工的转变。镇办企业车网城盐化有限公司也从单一的制盐生产企业,发展成了以原盐生产、盐化工、水产养殖为主,水产品冷藏加工、育苗,土方工程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海洋捕捞由近海向远洋转变埕口镇濒临渤海,境内海岸线长27公里,海洋捕捞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镇党委、政府把发展远洋渔业作为捕捞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扶持小渔船搞好近海捕捞的基础上,积极协调贷款帮助渔民购买大型作业渔船,由过去40马力逐渐发展到110马力,同时抓好捕捞工具和作业方式的改进,配置雷达、扫描仪等先进的捕捞及导航设备,提高了捕捞能力。2003年,实施了“走出渤海湾”计划,组织首批15艘渔船远赴江苏黄海进行作业,迈出了远洋捕捞的第一步,随后又有10艘船到黄海进行作业。黄瓜岭村渔船还到韩国进行跨海作业,全镇远洋捕捞船只达40艘以上,远洋捕捞成为埕口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该镇拥有110马力以上机动渔船350只,年捕捞总量2万吨,创产值1.5亿元,有4个村建立了专门的渔贸市场。海参 海水养殖由单一向名优特转变不断加大海水养殖科技投入,全力实施以名优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养殖结构调整,搞好特色养殖、立体养殖、育养一体化。积极推广对虾养殖新品种,2002年(SPF)无病毒南美白对虾、蓝对虾实验养殖项目获全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二等奖,并在全省及全国推广。成功进行了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不仅解决了本地养殖业户苗种需求,而且远销胶东、河北等地。海参特色养殖项目实验成功,填补了全市空白。水沟村进行了900亩的对虾、缢蛏混养,汪子村利用5000亩滩涂资源,进行了文蛤、杂色蛤混养。今年车网城盐化有限公司又进行了草虾、金光对虾实验养殖项目,并被县科技局列为科技项目。海蜇、丰年虫卵养殖也不断取得新成果,截止目前,全镇海水养殖面积已达3万亩,养殖品种10余种,成功实现了过去单一品种向名优特多样化的转变,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海产品加工由原料型向精深加工转变过去,埕口镇的海产品多以鲜、干产品上市,不进行原料加工,产品附加值很低。近几年来,埕口镇在搞好海产品真空包装、保鲜储存的基础上,着力抓好精深加工,建起两座大型标准化的丰年虫卵加工厂及烘干厂,进行丰年虫卵深加工,产品远销日、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塘坊、张山子村吸引外资新建大型海产品冷藏加工厂,宋王村吸引外资100万元,建成昌隆高科技水产开发公司,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海产品的有效增值。 海洋旅游业由无向有转变埕口镇大口河至汪子岛有一条宽约50米,长56公里的天然贝砂带,形成于东汉时期,总地质储量达3.6亿吨,是环渤海湾唯一裸露的并保持了原始生态环境的贝砂带,是世界仅有的3处贝壳堤之一,并以每年10万吨以上的速度在增长,2002年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被列入山东重点旅游开发景区,成为滨州市域内近年来继徒骇河黄金水道、孙子兵法城和魏氏庄园等旅游项目之后的第七个省级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埕口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加大景点开发力度,2002年,埕口镇党委、政府开发建设大口河旅游度假村,在岛上建有别墅2处及酒店1处,2003年,镇个体大户吴忠树在大口河投资100万元兴建了渤海旅游公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也带动了全镇其他产业的发展。 文物古迹广武城遗址 广武城在无棣县境东北部,高坨子河东岸。据《无棣县志》载:“广武城在县北一百一十里,鬲津河岸。相传汉广武君李佐车所筑,故名(俗名“车车网城”)”。这里过去是海陆交通要道,行人很多,李佐车曾在此驻兵。后经海潮、地震,城毁失,现仅存一月牙形土岭,占地面积约二百平方米。东南五里许有一土台,名“秤砣台”,面积稍小于此城,上面有白质土壤,生长植物。曾出土过铜箭头,在台北一里处曾挖出锅台样遗迹(每排20个),并有木灰样遗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