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坳头 |
释义 | 建阳市坳头村坳头(Aotóu)在龙门县城西南35.8公里。属麻榨镇。北宋宣和年间( 1119—1125)江西路氏迁此,因处山坳顶部得名。 坳头村隶属建阳市黄坑镇,以其风光秀丽、清爽怡人吸引众多游人前往观光、避暑。省明星村坳头村地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海拔970米,西临黄岗山、武夷风景区,南接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墓和全国最大的武夷山拟生态蛇园,村庄周围群山环抱,层林叠翠,茶叶飘香。这里有五柳关、鱼洋谷、唐石涧、卧石听泉、七折三磐、竹径听蝉等8个名胜景点,素有“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鸟的乐园”之称,是个旅游观光、科学考察、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湖北省大冶市坳头村简介坳头村位于大冶市灵乡镇西北,是驰名荆楚的矿业大村、经济强村、文明新村和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版图面积7平方公里,山场面积6000亩,耕地面积514亩,辖11个村民小组,560户,总人口2320人。村党委下设党支部3个,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8人。2009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5亿元,完成利税48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近年相继获得大冶市农村党组织“十面红旗”、黄石市“五好”村党组织、湖北省“五好”村党组织,黄石市公路建设模范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党风廉政建设试点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环境优美村,湖北省卫生村、“三农”档案先进单位、文明村、生育文明村、廉政文化试点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巾帼示范村、旅游名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殊荣。 近年来,坳头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确保了“三套马车”的齐头并进和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办了享誉全市的党员“三联三帮”基地—华泰林业有限公司;着力推进经济转型、企业改制,创办企业12家,成为村级事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大手笔、高规格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硬化公路30.4公里,硬化地坪3.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60盏,新建和改造水塘12口,水井12口,公厕9个,沟渠5公里,排污管道3200米,挡土墙石头方1.8万立方米,建设广场6座、门楼4个、文化活动室7个,规划沙盘一个,电子显示屏1个、广播站1个,兴建“游乐园”2座,新建和改造楼房326栋,改厕285户,建沼气池50户,实现了长江自来水户户通,同时推进梅红山生态旅游开发,首期完成进山隧道60米、环山公路5公里,其中硬化公路2.4公里,总投入过亿元。至此,坳头村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美画卷,已向世人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文章坳头崛起占鳌头 ——记科学发展中的大冶市灵乡镇坳头村 这是一片山水灵秀的美丽山村。 这是一块经济图腾与生态自然和谐发展的仙乡福地。 村在山间座,绿在村头流。平坦宽阔的乡村道路不时有一辆辆小车飞驰而过;青山环抱、绿树掩映下一幢幢具有现代气息的乡村别墅式农舍依山傍水;村中心游乐园广场上,穿着时尚的村姑村嫂们翩翩起舞,老人、小孩边健身、边戏耍,笑语连连;还有那村文化活动中心里不时传出阵阵朗朗读书声……,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全国文明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大冶市灵乡镇坳头村科学发展的真实写照。 坳头村的可喜变化,先后引来了包括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在内的八位省领导前往该村参观、检查指导工作。 追寻坳头村的发展轨迹,既是观念与思路撞击过后的一种“阵痛”,更是一种冲出“资源围城”创新发展模式突围的心灵愉悦,从而诠释出的是一些更加催人奋进的思考和启示。 创新“混合经济”模式,增强村集体硬实力 位于大金省道旁,紧邻大冶市灵乡镇镇区的坳头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共有9个自然村,村民2300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是一个典型的地不广,人气不算很旺的小村。但大凡到过该村的人,大都惊叹于该村的发展。 紧邻大金省道旁,耸立着该村古色古香的迎宾牌楼,其中迎宾门两边的对联“靠山吃山山有穷时志不穷,以业创业业无止境勤何止。”恰好能印证该村依托资源发展,超越资源创业的真实写照。 镜头回放至六年前,当年位于境内的国有企业武钢灵乡铁矿,由于铁矿资源枯竭,大广山露天采场被迫停产。“大河无水小河干”。一时间,该村依托灵乡铁矿创办的10余家与之配套的矿石加工、选矿企业,由于“断粮”也纷纷停产或转产,村集体经济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随之而来的由于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大量排废,使该村境内山场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一些矿区被采空后,该村境内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全村有一半的自然湾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更是无法保障。由此,一些村民思想上产生了较大怨气,有的甚至以工农关系等种种理由,多次到有关部门上访。 面对以上问题,是怨天尤人,还是积极应对,坳头村“两委”一班人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2003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夜,坳头村“两委”一班人的“诸葛亮会”几乎开到天亮。通过讨论,会上提出了通过村集体参与、吸引个体业主投资、鼓励村民入股的“混合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和全面建设全省生态文明村的措施和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思路明晰后,该村强村富民措施先后出台。首先抓好企业改制,变存量为增量。先后将7家村办企业进行拍卖或租赁,用改制资金创办新企业。目前,全村共有各类企业21家,企业年创利税6000万元以上。其次抓好招商引资,大搞项目建设。通过引进英山老板投资1200万元,建设年产灰砂砖6000万块,加气块6万立方米,年创产值近2600万元,安置劳动力110余人。再就是抓经济转型,实现产业链延伸。通过规划建设梅洪生态休闲度假区和依托华态公司发展“农庄经济”,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目前,全村建成农业种植、养殖基地6个,带动参与生产经营农户达120余户。2008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5亿元,完成利税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村级综合实力位居黄石、大冶两市前列。近年来,该村还先后获得黄石市“五好”村党组织、湖北省百佳环境优美示范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等一系列殊荣。 实施“1+n”创业致富工程,引领广大群众致富 该村实施“1+n”创业致富工程,是针对目前农业结构调整难,农村增收难,农民因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不敢参与生产经营的现状,而采取的创新举措。“1”代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n”代表若干党员或群众。通过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带头创业致富,从而引领和带动其他党员和群众致富。 坳头村是灵乡镇目前唯一升格为党委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实施“1+n”创业致富工程,用该村党委书记胡世强的话说,我们带头创业致富,主要是起示范作用,目的是要引领和带动广大党员群众致富。 2005年,坳头村决定对境内丰富的石膏矿资源进行开发时,村里提倡和鼓励村民积极入股经营,但大多数村民怕承担风险,迟迟不愿入股。村党委书记胡世强带头筹措资金20万元参与入股,其他“两委”成员也分别筹措了一定数额的资金入股,村民们看到村干部带头后,最后在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筹集股金达300余万元。四年来,该村石膏矿开发生产经营形势良好,去年实现利税近400万元,基本实现了“一本一利”的效益。 实现“1+n”创业致富工程以来,该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共引领创办项目8个,带动全村参与入股生产经营农户达到90%以上,项目创造利税3000万元以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达400余人。 深入开展村庄整治,打造人居新环境 近几年来,该村坚持围绕建设“优美舒适、人居适宜、协调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打响了一场村庄整治攻坚战。全村先后拆违240余处,近万平方米。村民新建住房62栋、旧房改造32栋,地坪硬化5000平方米,建设花坛260个,建设公共厕所9个、垃圾池20个,铺设排污管道1800米,新增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安装路灯50盏,改造水塘11口,水井12口,护砌沟渠2公里,建设游乐园1个,村组广场5个,文化室4个,硬化组级公路7公里,总投入达2000万元。2007年,该村还一次性投入500万元,全面完成了“长江引水户户通”工程。在通水的当天,不少村民感慨地说,这一生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喝上长江水。不少村民就象过节一样,在家门口燃放起了长长的鞭炮和礼花。通过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变得更加舒适,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该村被《湖北日报》推选为全省百佳休闲旅游名村。 狠抓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村民素质大提高 首先强化村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通过村文明学校、青年之家、民兵之家、计生学校,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光碟、专题电影形式,丰富村民的市场经济知识,培育艰苦奋斗、崇尚科学、自强自立、不断进取的民风。其次开展主题创建活动,营造农村文明氛围。通过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妯娌等一系列文明主题创建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再就是树立文明新风,提高文明素质。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文明公约、文明村民标准等制度,规范村民的举止言行,使广大村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几年来,该村先后有120户农户荣获“十星级五好文明家庭”,65名个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受到省、市各级表彰。 科学发展,志在盛行;道乘时畅,辉耀楚天。坳头村就是这样,在党建的引领下,科学谋划,务实创新,唱响了立足经济抓发展的壮歌,建树了文明、和谐的全新图景,在新时代闪耀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灵乡镇坳头村推进科学持续发展的基本作法以及取得的成效,至少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首要任务。作为最基层组织,首先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高起点,定位新目标,唯有确定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够确保建设的高标准。坳头村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高标准。其次,实现强村富民,是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任何一种建设,离不开经济作基础。坳头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创新“混合经济模式”,实施“1+n”创业致富工程,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摆脱“吃资源饭,断子孙粮”的桎梏,并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使村办企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积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符合村情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再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成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落脚点。安居才能乐业。坳头村近年来先后实行的村民免费合作医疗制度、免费学前教育制度,对特困家庭实行大病救助制度,以及对65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30元生活补贴和全面实施“长江引水户户通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举措,正是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对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的一种认同感,更加坚定他们共同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