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勐戛镇
释义

勐戛镇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南部,距州、市府芒市32公里,东、北、西三面分别与中山、法帕、风平、三台山、遮放、东山、芒海等7个乡镇相连,南与缅甸捧线接壤,国境线长4.5公里,镇政府驻勐戛村,全镇国土总面积356.38平方分里,总人口28946人。年平均降雨量1600㎜、年平均气温14℃。

历史变迁

建国前

民国十八年(1929年),推行省县两级区划,凡具有筹设县治必要的行政区改为设治局,作为建县的过渡办法,潞西地处边陲,经济落后,土司阻挠“改土归流”,迟至二十一年才改芒遮板行政区为设治局(准县级),局署在勐戛,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芒遮板设治局置),局署在勐戛,1949年3月迁芒市。

建国后

1953年组建勐戛区,设勐戛乡(含今团箐行政村地)、勐稳乡、勐旺乡(含今象塘行政村地)、三角岩乡、老缅城乡(今杨家场行政村)、保顺乡(今芒牛坝行政村)、和平乡(今黄家寨行政村、小水井行政村一带)、大梁子乡(今芒丙行政村地)、平河乡(今平河行政村、木城坡行政村地)、赛岗乡,共10个乡1956年勐戛区设勐戛、勐稳、勐旺、胜利、赛岗、三角岩、保顺、上东8个乡。1957年,平河乡又划归勐戛区。1958年10月勐戛区改置边跃、火箭公社,1959年3月,木城坡乡划入勐戛区。1963年中山文化站的民主乡划入勐戛区,三角岩乡域分置大新寨乡。1964年,勐戛区的赛岗乡、木城坡乡划归中山文化站,勐旺乡域分置象塘乡。1969年——1970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区改为公社体制,乡(镇办事处)改设生产大队,勐

戛区改为红心公社,辖红忠(保顺乡)、民主(民主乡)、红岩(三角岩乡)、卫东(象塘乡)、胜利(胜利乡)、红心(勐戛乡)、东风(勐稳乡)、向阳(勐旺乡)、红卫(大新寨乡)9个大队。1984年初,废人民公社体制,恢复区(镇)名称,勐戛区改为乡级镇。1987年,原乡(镇)改为行政村(办事处),勐戛镇辖勐戛、勐稳、勐旺、象塘、芒牛坝、三角岩、大新寨、杨家场、团箐9个办事处。

行政区划

勐戛镇辖勐戛、勐稳、勐旺、象塘、团箐、芒牛坝、三角岩、大新寨、杨家场9个村民委员会,67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镇内居民以汉族为主,世居境内的少数民族有德昂族、景颇族和傈僳族。2005年,全镇总户数6122户,其中农业户数5814户;总人口28946人,农业人口277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05‰。

全镇耕地面积53399亩,其中:水田15816亩,旱地38583亩,粮食总产量1054.7万公斤,人均口粮379公斤,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083.72万元,年人均纯收1113元,全镇猪、牛、羊、禽存栏数分别为:17706头、7405头、6694只、56187只,出栏的猪、牛、羊禽分别为13300头、1009头、1530只、32581只,肉蛋产量为768.24吨。勐戛镇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经济支柱产业以茶叶和甘蔗为主,全镇现有老茶园13775.1亩,新茶园2146.1亩,有茶叶初制所33个,其中近年新建5个。甘蔗面积为6754亩,产量为18937吨。其他经济作物在不断发展。

经济发展

种植业

2008年全镇共完成大小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791亩,其中:大春粮豆播种面积54714亩,总产10881.2吨;小春粮豆播种面积23074亩,总产2471.6吨。甘蔗面积8800.5亩,总产30023吨;茶叶25001亩(2006新植3967亩),产量(干茶)1077吨;玉米种植面积35528 亩,总产5617吨,冬包谷943亩,产量301吨;水稻种植面积15244亩,总产5038吨;小麦种植11575亩,总产1633吨;蔬菜面积3614亩,总产3418.8吨;经济林果1320亩,产值283万元;马铃薯240亩,总产16吨。

养殖业

2008年末全镇大牲畜存栏7289头,出栏1787头;生猪存栏19873头,出栏19540头;水奶牛存栏865头,其中可挤奶214头,产奶56头,产奶量195吨。全镇共有专业养殖户140户。各种畜禽存、出栏和畜产品均有较大副度的增长。

2008年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764万元,比2007年的9002.3万元,增1761.7万元,增19.5%;农民人均纯收入2311元,比2007年2002元,增309元,增15%。粮食总产量1335万公斤,人均口粮464公斤。

乡镇建设

勐戛镇小城镇建设以勐戛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全镇,于2000年铺筑勐戛至芒市的弹石路面32公里,投入建设资金480万元;于2002年对勐戛镇政府所在地勐戛村进行柏油路面铺筑建设,铺筑面积为6506平方米,再加上架设街道路灯和政府大院改造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51万元;于2003年—2004年发动勐戛村委会群众筹资,对勐戛寨内道路进行水泥路面改造及部分弹石路铺筑工程,其中:水泥路面改造2200米,投入资金45万元,铺筑弹石路面830米,投入资金7万元;于2004年争取项目资金对勐戛至三角岩段公路进行弹石路面改造,投入资金135万元;对中山公路勐戛辖区内的路段进行弹石路面改造,投入资金375万元,同时还对进入各村社道路进行维修改造。根据勐戛镇小城镇建设项目规划,现已完成小城镇建设一期工程,还有勐戛中心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勐戛镇供水工程项目、勐戛镇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已列项申报。

自然资源

勐戛镇是一个山城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较好的文化潜力。

(一)勐戛镇是德宏州最大的极边中原文化山城古镇。明代,灭“麓川王朝”实行分治时,勐戛镇是唯一的汉族土司分封地;民国设县,勐戛是潞西设制局所在地。时至今日,勐戛镇1400余户的古老山城,房屋建筑仍然保持着中原文化的古朴建筑风格,一窗、一门、一厅、一堂都严格遵循着“风水学”的方位至向;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在这里形成鲜明的对比,观音寺、地母寺、宝山寺、观音岩等一批寺院不仅建筑风格与芒市坝区的南传佛教完全不同;连选址、朝拜也显示着北传佛教的古老印记,寺庙灵验,香火兴旺,信众来自四面八方。

(二)洞穴文化德宏独有。勐戛镇的三仙洞、仙佛洞是德宏仅有的两个洞寺合一的洞穴奇观。三仙洞全长1500余米,分上下两层,内空高达10余米,有16个厅堂,120余处景点,据民国《龙陵县志》记载,三仙洞“有石佛三,天然生成,不事雕饰,土人遂称之为三仙洞”。三仙洞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宏开设第一条汽车旅游专线的第一个开放旅游景点;仙佛洞洞厅巨大,洞内景观奇特,有暗河奔流,洞外茶园连片,极具开发价值。

(三)人民教师的摇篮。勐戛镇文化底蕴丰厚,不仅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受到普遍重视,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得到尊崇和弘扬。在每一个勐戛人的家庭中,“天地国亲师”被视为家庭的本、人生的道,“尊师重教”成为社会公德。现在,芒市的教师队伍和科技人才当中,勐戛人占的比例最大。

(四)民族间文化源远流长。勐戛历来有“山歌调子之乡”、“花灯皮影戏之乡”的美誉。上世纪五十年代勐戛山歌就唱到过北京人民大会堂,至今仍传为佳话。今天,群众文化仍然十分活跃,老年有戏班子,青年有合唱队,村村有演出队,不少科技知识、人生哲理被编成山歌曲子传唱在田间地头。

以勐戛镇“十一五”规划发展思路为目标,按照镇政府提出的“科技教育兴镇、粮食产业稳镇、文化旅游活镇、蔗茶林畜6富镇、非公经济强镇”的战略目标,打牢发展基础,完善发展环境,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以旅游小镇为目标,依托勐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勐戛镇旅游业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对勐戛旅游景点进行修建完善,主要是对三仙洞、地母寺、观音寺、保山寺、仙佛洞、观音岩、弄海子等景点建设。同时对勐戛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挖掘:一是着力发掘特色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建立以民族文化及景点为主的旅游产业体系,努力挖掘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好文化产业;二是打造3个民族风情村,即德昂族风情村、傈僳族风情村、景颇族风情村;三是在旅游景点沿线种植优质林果500-1000亩;四是对大龙洞进行绿化建设;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旅游小镇奠定坚实基础。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努力将该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优秀旅游乡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2: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