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勐廷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昌宁县田园镇,地处田园镇边,距田园镇政府所在地3 公里,到田园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市、区)3 公里。东邻新城 ,南邻新华 ,西邻柯街 ,北邻大田坝 。辖立巴位、浪坝边、八家村、东门等19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96户,有乡村人口2833人,其中农业人口2643 人,劳动力13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42人。 全村国土面积 18.8平方公里,海拔1690 米,年平均气温14.9 ℃,年降水量 1253.1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695.48亩,人均耕地1.02亩,林地10445.40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0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第二三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95.48亩(其中:水田 1453.05亩,旱地1242.43亩),人均耕地1.02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10445.4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 3415.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9亩,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3.00 亩,其中养殖面积 17.0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5931.66亩,其他面积9071.70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路、通电 、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525户农户通自来水,有0 户农户饮用井水,有171 户农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4.57%)。有696户农户通电,有154户农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8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 22.13%和98.9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8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 685户(分别占总数的98.42%和98.42%)。 该村到田园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2辆,拖拉机45辆,摩托车22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1790.54亩,有效灌溉率为66.4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425.7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4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33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86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 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 1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3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9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5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06.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86.00万元,占总收入的26.91%;畜牧业收入360.00万元,占总收入的19.9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4602头,肉牛4004头,肉羊986头);渔业收入9.00万元,占总收入的 0.5%;林业收入22.00万元,占总收入的1.22%;第二、三产业收入868.00万元,占总收入的48.06%;工资性收入8.00万元,占总收入的 0.44%。农民人均纯收入336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00万元,其中,外出务工人数245人(占劳动力的9.27%),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4人,在省内务工61人,到省外务工23人。其他收入61万元,占总收入的3.38%。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696户,共有乡村人口2833人,其中男性1414人,女性1419人。其中农业人口2643人,劳动力1336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回、汉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144人,彝族9人,回族663人,其他民族1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4人,占人口总数的2.42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03人,参合率98.49%;享受低保20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28.7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3 公里。该村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311户,占农户总数的44.68%。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 所,校舍建筑面积 1300平方米,拥有教师16人,在校学生233人,距离镇中学3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 350人,其中小学生233人,中学生11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 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 8个,下设 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4人,少数民族党员33人,其中男党员103人、女党员 21人。该村党支部 2006年被评为昌宁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被评为昌宁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等。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东门、南门、八家村等 19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支部6个,共有团员49人。 人文地理历史沿革勐廷村解放前归属六合乡所辖小区。1950年与新华分割重组勐廷大社积极响应昌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土地革命号召,实行群众当家作主,并于1957年组建勐廷高级社。1958年隶属上游人民公社勐廷管理区。1963年隶属达丙区勐廷公社。1964年并归红卫公社设勐廷大队。1980年隶属右甸公社勐廷大队。1983年隶属达丙区勐廷乡人民政府。1988年区改镇,从达丙划归右甸镇设勐廷办事处。2000年村改委建立勐廷村民委员会。1999年办公地点从老办事处迁到新城路边,驻地海拔1690米。辖立巴位、浪坝边、八家村、中领岗、青树台、东门、南门、龙井、上寨、下寨、勐龙、白寨子、大团山、护国寺、春花地、周家山、字家山、胡家山、储家山等1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全村共有808户,2859人(其中农业人口2661人),有汉族2150人,回族243户680人,彝族12人,傣族3人,白族5人,纳西3人,景颇族3人,其他族3人。有耕地2674亩,其中,水田1431亩,旱地1243亩。主产水稻、包谷、小麦、油菜、水果、茶叶等。境内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茶所1所,供销社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1个,重点保护建筑16所,农家乐4户,农民文化长廊1条,文化小广场一块,卫生室1所,老年活动中心1所,青年图书室1个。其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团结和谐,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风土人情勐廷村所辖19个村民小组2859人,其中汉族2150人,少数民族709人。至2010年底,在外工作人员245人。村内姓氏较多,在大寨子中主要以回族为主体,在回族中主要以金、马、木、薛四大姓为主。在全村仁人志士较多,其中有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薛鑫恒,作家、记者、盈江县水泥厂董事长杨宗全先生等一代又一代科技教育、社会经济等人才,并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村中民族民风淳朴,各族习俗纷呈,如汉族的过年、清明节、火把节、中秋等。回族的吉尔帮节、圣纪节、开斋节等。村中民族文化气氛浓厚,历史源远流长,有康熙九年由勐廷回族建寺的回族寺志碑,有建立于1933年护真小学的教育珍贵史。至今勐廷境内有小学到中学的校史记载。2003年又正式创办起1所“双语幼儿园”。目前,全村在教育方面师资力量强、学生入学率较高。现有勐廷完小、“双语幼儿园”等2所学校,有专业老师21人,其中有北京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大学、云南理工大学等一批莘莘学子。学校有在校学生117人。 村文物景点较多,①有修建于康熙九年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有别具一格的回族坟地山。 ②有李跃武等16户修建于清末明初的16户古建筑保护景点户。 ③有农民文化长廊。 ④有农民文休闲广场。 ⑤有美食文化中心的农家乐。 ⑥有青年图书室和老年活动中心。 ⑦千亩核桃林,千亩茶园等自然风光。 ⑧有回、汉民族团结抗清的历史佳话和桑道三等一批抗清爱国将领的神奇传说。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两委班子分工情况;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及监督小组工作开展情况;村级、村民小组财务状况;项目招投标及决算情况;救济救灾物资发放情况;支农惠民资金发放情况;享受低保人员名单;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宅基地审批情况;其它应公布的内容。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0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67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一事一议”筹资3556元,人均筹资1.34元,总筹劳475个,人均筹劳5个。年末集体总收入46.45万元,有固定资产38.12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5.2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财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