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勐腊县 |
释义 |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705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东、南被老挝半包,西南隅与缅甸隔澜沧江相望,西北紧靠自治州首府景洪市,北面则与普洱市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邻。 中文名称:勐腊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政府驻地:勐腊镇 电话区号:0691 邮政区码:666300 代码:532823 县情简介自然地理勐腊县地处云南省最南端,位于北纬21°09′-22°23′,东经101°05′-101°50′之间,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旱雨两季分明。全县年平均温度在21℃,年降雨量1700毫米以上,年积温在7500℃ 以上,海拔高度在480-2023米之间。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西北与景洪市相接,北面与思茅地区江城县毗邻。国境线长达740.8公里(中老段677.8公里,中缅段63公里)。县城距省城昆明868公里,距州府景洪172公里。 勐腊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份之一,共有2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少数民族人中占全县总人口的72%。主要少数民族有傣、哈尼、瑶、彝,还有未空族称的克木人。 勐腊县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稍,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由于受构造作用控制,形成较多南北走向的山岭和盆地,形成北部中山山原,坡状起伏,中部岩溶景观奇丽多姿,南部宽谷盆地开阔。 勐腊县地层多样,成土母质复杂,坝区以近代河流冲积,洪积、砂泥土为主,山区主要是中生界侏罗系和百垩系的三迭纪紫红色砂页岩,部分千枚岩及二迭纪灰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由于地处亚热带,气温、湿度、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旺盛,土壤腐殖质大量积累,土壤风化深厚,根据海拔高度划分,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属砖红壤地区,表土含有机质3-4%,海拔800-1500米属赤红壤地区。表土层含有机质4-7%,海拔在1500-2000米的属红壤地区,表土层含有机质7-10%。由于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山区土壤受雨水的强裂冲刷和淋漓,可溶性盐基大量流失,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4-5.5,水把坡地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带到坝区,形成冲积性水稻土,呈微酸性到中性反应,PH6-7。各种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土壤性能原始森林植被下的砂页岩红色砖红壤,PH5.21,有机质4.62%,全N20.20%,全P0.07%,全K1.32%。蔬林植被下的砂页岩红色砖红壤,PH5.5,有机质2.89%,全N0.17%,全P0.13%,全K0.9%。草本植被下的砂页岩红色砖红壤,PH6.26,有机质2.76%,全N0.17%,全P0.12%,全K0.97%。 勐腊属浸蚀山地,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000米。全县土地面积7093平方公里,山地占95.6%,山间盆地(坝子)占4.4%,年平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54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勐腊县辖5镇8乡,70个行政村,544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近18万人。勐腊县1927年建县,时称镇越县,后易名为勐腊县。勐腊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勐伴和大树脚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傣族人民在这里生活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这里是孔雀公主的故乡,是抗清名将李定国长眠的地方,是蜚声中外的热带植物园所在地,是"名重天下"的普洱茶的原产地,是珍稀动植荟萃栖息的场所。这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万亩,县级保护区32万亩。保护区内已查明植物4000余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3种。 行政区划勐腊县辖7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勐腊镇、勐捧镇、勐满镇、勐仑镇、尚勇镇、勐伴镇、关累镇、易武乡、象明彝族乡、瑶区瑶族乡;勐腊农场、勐棒农场、勐满农场、勐醒农场。 2000年,勐腊县辖7个镇、6个乡:勐腊镇、勐仑镇、勐伴镇、关累镇、勐捧镇、磨憨镇、勐满镇、曼腊彝族瑶族乡、易武乡、象明彝族乡、瑶区瑶族乡、勐腊乡、勐润哈尼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3565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勐腊镇 27875 、勐捧镇 40684 、勐满镇 20863 、勐仑镇 22178 、磨憨镇 20293 、勐伴镇 10044、 关累镇 22824 、勐腊乡 22772 、勐润乡 12296 、易武乡 7223 、曼腊乡 8702、 象明乡11997、 瑶区乡7906。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勐腊县撤销曼腊彝族瑶族乡、勐润哈尼族乡,原曼腊彝族瑶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易武乡管辖,原勐润哈尼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勐捧镇管辖。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乡镇介绍勐腊县辖7个镇、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勐捧镇 面积:663平方千米 人口:5.70万人 邮编:666300 代码:532823102 全镇辖8个村委会:勐捧、勐哈、曼种、景坎、温泉、勐润、曼贺南、曼回庄。镇政府驻勐捧。 原勐润哈尼族乡清属勐捧土便委管。1953年属版纳勐捧。1956年属勐捧区,1981年从勐捧公社析置勐润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勐润哈尼族乡。2004年,撤销曼腊彝族瑶族乡、勐润哈尼族乡,原曼腊彝族瑶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易武乡管辖,原勐润哈尼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勐捧镇管辖(省政府2004年9月30日批准)。 勐满镇 面积:403平方千米 人口:1.20万人 邮编:666309 代码:532823103 全镇辖3个村委会:勐满、曼赛、大广。镇政府驻景鼋。 勐仑镇 面积:355平方千米 人口:2.10万人 邮编:666303 代码:532823104 全镇辖4个村委会:曼边、城子、勐醒、大卡。镇政府驻新寨。 磨憨镇 面积:803平方千米 人口:1.58万人 邮编:666308 代码:532823105 全镇辖6个村委会:磨憨、尚勇、尚冈、曼庄、磨龙、龙门。镇政府驻尚勇。 《勐腊县地名志》注解说:“磨:盐井;憨:富裕;磨憨:富裕的盐井。 勐伴镇 面积:640平方千米 人口:1.01万人 邮编:666313 代码:532823106 全镇辖4个村委会:勐伴、回落、曼燕、金厂河。镇政府驻勐伴城子。 2002年撤销勐腊县勐腊乡、勐腊镇,设立勐腊镇,将原勐腊乡景飘村委会毛草山、桃子箐、纳秀3个村民小组划归勐伴镇会落村委会管辖。 关累镇 面积:1045平方千米 人口:1.16万人 邮编:666302 代码:532823107 全镇辖5个村委会:芒果树、坝荷、曼冈、勐远、藤蔑山。镇政府驻坝落。 易武乡 面积:878.2平方千米 人口:1.35万人 邮编:666306 代码:532823201 全乡辖6个村委会:易武、麻黑、纳么田、曼腊、倮德、曼乃。乡政府驻易武街。 傣语“易”,女性;“武”,蛇。易武即美女蛇。明、清为版纳易武,属车里宣慰司。1729年属普洱府,思茅厅。1913年置第六区行政分局(易武)。1927年属象明县,1929年属镇越县。1949年11月为镇越县政府驻地,1953年设版纳易武,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1957年为版纳易武(县级)。1958年将易武、勐腊两县合并为易武县,驻勐腊,易武设区。1969年设易武公社。1984年分设为易武区和曼腊区。1988年易武区改乡。2004年,撤销曼腊彝族瑶族乡、勐润哈尼族乡,原曼腊彝族瑶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易武乡管辖,原勐润哈尼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勐捧镇管辖(省政府2004年9月30日批准)。 象明彝族乡 面积:1066平方千米 人口:0.93万人 邮编:666312 代码:532823202 全乡辖5个村委会:倚邦、安乐、曼林、曼庄、龙谷。乡政府驻大河边。 1913年属第六区行政分局(易武)。1927年置象明区,象明县府驻倚邦街,属普洱道。1929年象明县并入镇越县,1957年置象明区,1959年改属勐腊县。1969年设象湖公社,1970年为东方红公社,1972年称象明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象明彝族乡。 瑶区瑶族乡 面积:483平方千米 人口:0.72万人 邮编:666313 代码:532823203 全乡辖4个村委会:沙仁、纳卓、新山、黄莲山。乡政府驻光明寨。 历属镇越县管辖。1953年属版纳易武,置瑶族自治区。1969年设“五一六”公社,1972年改称瑶区公社,1984年分设为瑶区区和勐伴区,1988年瑶区区改瑶区瑶族乡。 经济发展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9.5亿元增加到38.2亿元,年均增长11.4%,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0%的目标。三次产业结构由48:17:35调整为42:20:38。财政总收入从1.67亿元增加到4.7亿元,年均增长36.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0.58亿元增加到2.27亿元,年均增长3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2.54亿元增加到8.93亿元,年均增长28.6%。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7.8%提高到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从28.7亿元增加到86.4亿元(含磨憨),年均增长24.6%。国内外游客从102万人次增加到191万人次,年均增长13.4%,旅游业综合收入从1.16亿元增加到12.93亿元,年均增长62%。边境经济贸易总额从1.52亿美元增加到7.94亿美元,年均增长3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90元增加到11099元,年均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21元增加到3663元,年均增长1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5年累计用于“三农”支出达4.9亿元、增长246%。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达1.22亿元,农民人均获得补贴277元。发放涉农贷款8000多万元。认真落实家电、汽车和摩托车下乡政策,累计兑付财政补贴资金1395万元。粮豆播种面积稳定在31万亩以内,粮食总产量年均略有增长,肉类、禽蛋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9%和1.1%。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88万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建立农作物高产示范区8万亩,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5%;橡胶种植面积从145万亩增加到197万亩,年均增长6.3%,干胶产量从8.17万吨增加到11.9万吨,年均增长7.8%;茶叶种植面积从5.7万亩增加到11.8万亩,年均增长15.7%;红魔芋、石斛等新兴产业实验示范取得成功。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1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近1倍。 2011年2011年,完成全县生产总值47.34亿元,增长11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42:19:39;财政总收入4.83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亿元,增长15.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84亿元,增长5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2亿元,增长12.4%;边境经济贸易总额9.42亿美元,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亿元,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6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415元,增长20.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85亿元,增长32.9%;人口自然增长率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 2011年投入支农专项资金1.6亿元,占全年财政总支出11.56%。农业产业实现增加值19.84亿元,增长8%。粮豆播种面积稳定在30.29万亩,粮食总产量7.8万吨。完成粮食作物高产创建5万亩、基本口粮田建设2800亩、推广超级杂交稻2.9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1.59万亩。扎实推进易武乡纳么田等3个村土地整治。加快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改造低产胶园9500亩、低产古茶园6000亩、砂仁复壮更新改良1.5万亩,推广罗非鱼标准化养殖2000亩。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重点实施了12万亩特色瓜果、7.1万亩蔬菜等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了石斛、红魔芋、印奇果等一批新型农业产业。畜牧业平稳发展,建设生猪标准化养殖场7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等补贴4470.23万元,农民人均享受补贴收入290元。兑现“家电下乡”补贴464.77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82.4万元。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综合服务社13个。 2011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29.66万人次,增长20.4%,旅游业综合收入15.27亿元,增长18.1%。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家店20个,覆盖了100%乡镇和73%行政村;建成“乡村流通工程”配送中心及网络终端超市3个。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勐腊到处长满植物,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泥土张树,岩石长树,树上还长树!茫茫林海中,植物种类无计其数,奇花异草,古树名木千姿百态。到1998年底,已识别的植物4000于种,其中能直接利用的经济植物1000多种,有重要保护价值的300于种,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433种。境内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496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0万亩,县级保护区32万亩,保护区内生长着樟木、楠木、番龙眼、版纳青梅、董棕、箭毒木、龙脑香、苏铁、缅茄、树蕨、鸡毛松、铁力木等珍稀濒危植物。羯布罗香(龙脑香科)、独自酸角,缅茄、野生大叶茶为勐腊特有。望天树之高、大板根之大、苏铁之多为全国之最。 动物资源勐腊广袤浩瀚的热带雨林,不仅孕育了千姿百态的植物群落,也孕育了难于胜迹的动物家族,素有“天然动物园”的美称。已知的6000多种动物中,有鸟类427种,占全国鸟类种树的16%;陆栖脊椎动物500种,占全国总数的25%,另有两栖爬行动物23种,鱼类100种,昆虫5672种。至1998年12月,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97种(一类18种,二类79种)。珍稀动物主要有亚洲象、孟加拉虎、东南亚虎、野牛、金钱豹、灵猫、小熊猫、长臂猿、蜂猴、熊猴、金丝猴、犀鸟、蟒蛇、绿孔雀等。白颊长臂猿、白喉犀鸟、棕颈犀鸟是勐腊特有种。 旅游景点勐腊望天树望天树是西双版纳州特有的树种之一,仅分布在州内勐腊县的补蛙、景飘等地。望天树属龙脑香科,常绿高大乔木。因它长得挺拔笔直,高达七八十米,如利剑般直刺蓝天,有“林中巨人”、“林中美王子誉。 勐腊补蛙望天树景区,坐落在勐腊县城东北方补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20公倾。距县城约十多公里,现已有六公里铺设成柏油路面。景区内建有旅馆、空中走廊,既可游玩,也可住宿。交通及景区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之中。如果你到望天树景区游玩,首先一定要去“空中走廊”体验一下那种令人既惊又险的感觉。这走廊长2.5公里,高20米,是用粗大的铁索在高大的望天树之间连接建成,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接着您可在热带雨林中的望天树景区尽情观赏自然界的种种奇观。漫步林间,清澈的溪水叮咚作响,树上鸟儿欢歌相迎,林层中间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蕨类植物,特别是残酷的绞杀现象令您目不暇接,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能亲手摘到三桠果、橄榄等野果一饱口福呢勐腊的望天树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绝对是你理想的消闲避暑胜地。 磨憨边境贸易区磨憨边境贸易区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云南省与中南半岛的枢纽部位,与老挝磨丁口岸接壤,距西双版纳州府景洪190多公里(昆曼公路走线),距云南省省会昆明700多公里。从磨憨出境后,到老挝南塔省省会62公里,到老挝古都-琅勃拉邦285公里,到老挝首都万象680公里;经老挝向东可进入越南,向南可到达柬埔寨、马来西亚,向西可到泰国、缅甸。经老挝会晒到泰国国家级口岸清孔228.3公里(昆曼公路走向),到泰国首都曼谷约1000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及通向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也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通道之一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结合部。 1992年3月3日磨憨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1993年12月22日正式开通,1994年8月向第三国人员开放。为依托国际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2000年6月23日省委、省政府在姐告现场办公会上将磨憨确定为全省"一特三区"之一,实行特殊的管理方式和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布局建设,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西双版纳州对外开放的重视和支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勐腊县及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贸易区工委和管委于2001年5月22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云南省扩大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区之一。同时设立了中共西双版纳州磨憨边境贸易区工作委员会和磨憨边境贸易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管理区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 磨憨边境贸易区的发展面临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国际大通道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要历史机遇,如何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发展,走出有特色、有优势、有效益的发展之路,必须科学地确立符合贸易区的发展框架。贸易区工、管委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一特三区"的建设目标和州委、州政府"开放活州"战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充分预见国际大通道建设的综合长远效益和辐射功能,走可持续发展和与国际口岸接轨的路子,以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前提,积极探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路子和经验,按照建设生态化、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口岸城市的要求,用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观念,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了《设立磨憨边境贸易区总体方案》。 民族风情茶马古道,又称盐茶道,茶马古道始于思茅,翻越崇山峻岭,穿过茫茫原始森林,涉江过河,止于昆明。历史上称之为古代南亚“走丝绸之路”,是当时滇西南与内地联系最重要、最大的商道之一。古道石板上硌下马蹄印深深,至今仍清晰可见。闻名迩的云南贡品“普洱茶”就是由这条商道人背马驮运出去的。内地先进文化、生产技术和商品,如布匹、手工艺品、纺织技术等,也源源不断地通过古驿道传到四面八方。商道的繁荣,是噶洒一带在百年前就经济发达,文明进步,成为云南最大的草皮街。茶马古道真实记载了哀牢人的百年沧桑。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