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释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文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

所属地区:环鄱阳湖地区

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人口:4456万人

目标定位:世界生态经济示范区

经济区简介

基本信息

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亦称: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简称:“环鄱地区”、“环鄱区”、“环鄱”或“鄱区”

对应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

区域概况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境内,古称彭蠡,《尚书·禹贡》有“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之说,又有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是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重要增长极,是中部制造业重要基地和中国三大创新地区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区域范围

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共青城、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东乡县;浮梁县;余江县;新干县、瑞昌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

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

区域定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5.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6.世界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区

战略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富裕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

近期规划

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达到富裕的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辐射中东部的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中长期规划

到2020年实现地区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生态宜居、经济发达的新型城市群,打造中部崛起的象征,中国现代化的缩影标志性区域。为到2025年前后基本实现高等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现行意义

加快建设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战略,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得天独厚的优势

环鄱阳湖经济区雄踞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大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位置,是连接沿海与内陆沟通的枢纽,直接面向东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第一、环鄱阳湖地区属资源型经济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发利用。其中,能源储量居在中国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达100多种。环鄱阳湖经济圈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牛羊养殖居中国之首。

第二、该地区海陆空交通发达。区域内拥有2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内陆港口群,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线路密集,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华中、华东和华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已初步形成以南昌为中心,以沿江开放城市为扇面,以五特大城市为支点的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市群。

第三、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凸现新的优势,金融环境正在改善。环鄱阳湖区已经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汽车、纺织、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同时以优势的教育、科技资源带动了高科技产业发展,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等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导产业,红谷滩新区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金融区,并对国际金融改革提供尝试。

第四、该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聚集,教育资源堪称中国最优,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南昌的高等教育在全国有重要地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集中,科技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全区拥有高等院校76所。

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华中地区最重要的研发基地,是全国五大智力密集区,12项科技成果分获中国发明展览金奖和铜奖,2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申报专利1150项。清华科技园 (江西),北大科技园(江西),浙大科技园(江西),南昌大学科技园,江西省留学生产业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红谷滩慧谷创业园、清华同方动漫产业园等已成为各类人才进行科技研究和创业的乐园。

产业基地

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新余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

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南昌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

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

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以九江为中心,实施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工程,适时实施化肥原料路线改造项目,落实环保措施;以永修为中心,重点发展有机硅单体和有机硅系列深加工;以樟树、新干为中心,积极开发离子膜烧碱、纯碱以及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航空产业基地:以南昌、景德镇为中心,积极参与民用飞机制造,承担国际航空转包生产任务,重点建设南昌中国国家航空工业城。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以环湖中心城市为重点,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机、汽油发动机、变速器、柴油车超低排放后处理装置。

城市发展

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昌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水平;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全球商贸物流、金融、旅游集散中心,全球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联动发展新建、安义、进贤、余干、南昌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

九江: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泽沿江城镇板块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镇板块。

景德镇:依托千年瓷都的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工艺陶瓷和精品建筑陶瓷,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世界瓷都、赣东北工业重镇和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以景德镇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浮梁、鄱阳、万年县城和乐平市区,形成以景德镇为中心的赣东北城镇群。

鹰潭:发挥铜产业基础、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世界铜都、赣东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依托中心城区,向东逐步与贵溪城区连接

成片,向南逐步建成宝山片区,进一步建设余江县城。

新余:着力发展光伏、钢铁和旅游产业,建设光伏产业基地、特种钢材制造基地和赣西区域中心城市;以主城区为依托,重点建设下村、罗坊工业基地。

抚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和文化产业,创建工业新城和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以新城区为依托,联动建设东乡县城,加快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

具体措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中国重点规划建设的一流示范性区域,经过美国、澳洲、新加坡国际顶级专家规划建设,按照一流标准打造生态经济核心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

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经济效应

国家大力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合理发展新型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生态长效机制

科学制定规划,指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基地与典范

江西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着力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典范”——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成长基地、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独具特色和极具优势的资源型产业重要加工基地,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到2015年鄱阳湖区规划范围内38个县(市、区)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45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达到2275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5%;利税年均增长30%,达到21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60%。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区内工业经济总量50%左右。力争10个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39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0亿元,80%以上的工业园区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市场与生态补偿

根据国家中长期重点规划,江西省将按照“集聚经济,高效开发”的功能定位,工业产业相对集中布局在高效集约发展区;滨湖控制开发带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制现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有计划异地搬迁和改扩建;湖体核心保护区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江西省将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实行项目核准备案、土地供应、要素保障三优先。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滨湖地区、五河源头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通过设备折旧补贴、设备贷款担保、迁移补贴等手段,有计划地进行拆迁和异地改扩建。

与此同时,江西省还将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支持机制,对五河源头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合理补偿。清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调整和完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绿色生产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引导企业构建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体系,对各级各类金融机构支持的节能减排和绿色信贷示范项目给予贷款担保与贴息的优惠政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