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谯姓
释义

谯姓是出自于上古周朝时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谯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与周公旦同负贤名的周召公姬奭,他有一个儿子盛,被封于谯(今四川省境内),盛于此建立了谯国,并自号为谯候,其子孙就以国名为姓,称为谯氏。

姓氏源流

出自姬姓 以国名为氏

谯姓起源,可上溯到五千年前的皇帝时代。黄帝,姓姬名轩辕。古代五帝时期的二十二姓title=周召公姬奭 style=right src=359b033b5bb5c9ea564822a7d539b6003af3b33e中的姬姓,下分谯氏、孟氏、孙氏等。 姬姓始祖源于五帝时的帝喾的后裔。在尧舜时代做过农官。后世尊称后稷。上古时期周朝的周天子――周文王姬昌,即是后稷的子孙。这就是谯姓最古老的源头。

周朝姬姓王室的召公姬奭,是周文王姬昌之子,是周朝著名政治家,曾辅佐周武王灭商,支持周公东征平乱。深受倚重。其中一子姬盛封于谯者,为谯侯。谯侯之子孙以邑为氏,则为谯氏。谯,今安徽毫县。

由于召公姬奭已有朝庭封地陕之右,其子盛虽封国,但封地少国亦小,到东周时周天子弱诸侯强,大国兼并侵吞小国。谯国亦在此时被吞掉。谯氏族人四处迁徙,从此分散各地。其中一部份谯氏祖先又辗转回到其始祖姬盛出生地,即召公封地居住,时召公早逝,此地已属秦国管辖。后来又从陕迁居巴郡。据南充专家学者考证,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谯氏族人,经渭水、翻秦岭,沿嘉陵江而下,到巴郡(今阆中、苍溪、南充、西充、南部一带)定居下来。到西汉时,已成为这里的名门望族,先后在朝廷任职的有谯隆、谯玄、谯周等,所以有谯氏“望出巴西郡”之说,并成为当地大姓之一。

出自曹姓 以封邑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曹,并且建立了曹国,他的子孙世代为曹国的大夫,形成了曹氏。而曹姓的大夫的封地于谯邑(今安徽省亳州市),其后世子孙就以采食邑名作为姓氏,称为谯氏,形成了又一支谯姓的起源。

迁徙分布

起源地

谯姓在《百家姓》中,虽不是一个大户人家。但时下在陕西省西乡县可算得上旺族之一,尤其是西乡的洋河、马家湾两地号称“谯半河”。还有四川南充、阆中两地算得上人丁兴旺。从全国范围来说,除陕西、四川之外,安徽、浙江、云南、贵州、新疆和甘肃等都有谯姓的足迹。

起源时间

谯姓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推到三千年前。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谯姓是出身于上古周朝时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谯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与周公旦同负贤名的召公姬奭。他的子孙世代为曹国大夫,其中有一支的采邑受封于谯地,其后世子孙一部分就以采邑作为姓氏;一部分则以地名谯作为自己的姓氏,就形成了后来的谯姓一族。

谯氏武帝时已为显族,初兴当在秦治巴蜀间(公元前316-公元前206年)。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南充国县有大姓谯氏。谯氏主要集中分布在现在的南充及阆中等地,原賨人分布地。

迁徙与分布

《三国志》中姓谯者,皆谯周家人。这就确证谯姓发源于蜀中,兴于两汉,以后传到外省。从谯姓的兴起时代和分布地区看,谯氏应是古賨人的一支,且是文化最发达的一支。谯氏的先祖,可能是賨人的巫师,故其后裔多精天文地理,以原始道学、谶纬学见长。古代“蜀学”自然有很多源泉,但川东北賨人的文化,特别是他们的巫学,是现有资料中最值得注意的一支,其中就以谯氏为代表。因此,谯姓很早就出现在我国的历史上了,谯国那地方,就在现今四川省内,而如今谯姓族人,也大多在四川。谯姓望居巴郡(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东汉建安六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阆中,今属四川省阆中市)、谯郡(汉建安末置,治谯县。隋唐为亳州谯郡,即现在的安徽省亳州)。

历史名人

谯周

三国时期蜀国名士。字允南(200年—270年),巴西西充(今四川省阆中市西南)人,精研六经。谯周幼年失父,家贫笃学,做了博学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22岁入仕,先后任益州牧、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太子仆、骑都尉、散骑常侍。他一生著述多达百篇,尤其史学著作,历“两晋”迄于“唐宋”,皆为史家所瞻目。主要作品有《谯子法训》、《论语注》、《五经然否论》、《古考史》、《巴蜀异物志》等。《古考史》全书25卷,在[唐代]即被誉为“能与《史记》并行于世的史书”。今谯周墓位于南充市。

谯纵

十六国时期后蜀国君(?—413年)。公元405年-413年在位,巴西南充(今属四川省)人,初任东晋安西府参军。义熙元年(405年)据蜀,称成都王,413年兵败国亡。

谯定

宋代学者,字天授,涪陵人。人称谯夫子,自号涪陵居士。少喜学佛,后学《易》于郭曩氏,并从程颐闻道于洛,是程颐川籍门人中最杰出的易学家。清康初,召为崇政殿说书。著有《易传》。

谯矜

清代孝子,沅江人,诸生。七世同居,终事无哗。一夕火起,兄弟先入主祠,抱主避火,火亦随息。尝作《家训十二条》,子孙世守之。

谯秀

字符彦,巴西(今四川省)人。祖周,以儒学著称,显明蜀朝。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及李雄据蜀,雄叔父骧、骧子寿皆慕秀名。桓温灭蜀,上疏荐之,朝廷以秀年在笃老,兼道远,故不征,年九十余卒。

谯玄

字君黄,又叫谯元,阆中人,谯隆之子。少时好学,善说《易》、《春秋》。久居郎官,后迁太常丞,王莽篡汉,谯玄隐姓埋名,潜行回故里。后公孙述据蜀称帝,数聘谯玄,玄不应命。光武建武11年(公元35年)卒,遗文有《上成帝书》。

谯文林

清朝谯家碥人。同鲜大川、冉文稠、罗其清组织农民革命起义,率军数万,所向披靡,后被清政府镇压。

谯继汉

谯继汉(1901—1932.8),湖南省华容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仅读了二年半私塾,便辍学在家砍柴务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初入华容平民夜校学习。并先后加入华容县雪耻会和夜校组织的秘密农会小组。1927年5月在“马日事变”后的白色恐怖中,参与组织暴动队,处决屠杀工农的土豪劣绅,坚持革命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3月率暴动队编入华容县游击大队,以华容与石首交界的桃花山为依托坚持游击战争。1930年11月,任湘鄂西联县政府赤卫总队右军第8大队政治委员。在反国民党大规模“清湖”的斗争中,十分注重抓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全队保持高昂士气,击退了敌军的多次疯狂进攻。1932年春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红3军第8师24团政治委员,随部转战于湖北省荆山、应城一带,牵制敌军,保卫洪湖苏区。同年6月在前线指挥作战时,被发起“肃反”运动的“左”倾领导者诬为“改组派”遭逮捕。同年8月被错杀于湖北省监利县瞿家湾,时年31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郡望堂号

郡望

巴郡: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东汉建安六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阆中(今属四川省阆中市)。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北朝后期为楚州,隋改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

谯 郡:汉建安末置,治谯县。隋唐为亳州谯郡(即现在的安徽省亳州)。

堂号

(缺)

谯氏祖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诌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

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

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送子上学,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作人心存慈念。

办事务必周全,做官勤政勿贪。

自律自强,人定胜天。

谯氏子孙,庶尊奉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