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谏诤 |
释义 | 基本信息谏诤(诤,其本字争) jiàn zhèng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谏诤即见听。——《汉书》 自此谏诤路绝,贤豪解体。——《东周列国志》 词语解释谏诤之种类礼:谏有五,讽谏为上。 《礼记.曲礼》: 【经文】为人臣之礼,不显谏。 东汉郑玄注云:为夺美也。显,明也,谓明言其君恶,不几微。 【经文】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东汉郑玄注云:逃,去也。君臣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谏争之时机《论语.子张第十九》: 【经文】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注云:则以为厉己也,释文出厉字,云:郑读为赖。王曰:厉犹病也。 【经文】信而後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则以为谤己也高丽本也作矣 宋邢昺疏云:此章论君子使下事上之法也。案:使下,指君子信而後劳其民。事上,指信而後谏。厉,犹病也,言君子若在上位,当先示信於民,然後劳役其民,则民忘其苦也。若未尝施信,而便劳役之,则民以为从(音纵)欲崇侈,妄加困病於己也。若为人臣,当先尽忠於君,待君信己,而後可谏君之失。若君未信己,而便称君过失,以谏诤之,则君以为谤讟(音渎,怨恨)於己也。 词语故事唐孔颖达(孔颖达,孔子後裔,秦王李世民之十八学士之一)疏云:案:庄二十四年(春秋经鲁庄公二十四年),曹羁出奔陈,公羊传云: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何休云:谏有五,一曰讽谏者,案:定十二年公羊传云:孔子以季氏之强,谓季孙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孙闻之,堕费邑,是讽谏也。何休又云:二曰顺谏,曹羁是也,即上谏曹君,无以戎敌,三谏不从,遂出奔陈,所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是顺谏也。何休又云:三曰直谏,子家驹是也,案:昭二十五年公羊传云:昭公将弑季氏,子家驹谏曰:诸侯僣於天子,大夫僣於诸侯,久矣,是不辟(音避)君僣而言之,是直谏也。何休又云:四曰争谏,子反请归是也,案:宣十五年公羊云:楚庄王围宋,子反华元乘堙相对语,华元谓子反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子反谓华元:吾军有七日之粮。子反劝楚王赦宋而归,楚王不可,子反频谏,不听,乃引师去,楚王亦归,是争谏也。何休又云:五曰赣谏(赣音戇,戇音杠,戇谏,鲁莽、冒失、愚蠢),百里子蹇叔子是也,案:僖三十三年公羊云:秦穆公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穆公,不从,百里子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是赣谏也。凡谏,讽谏为上,赣谏为下。事君虽主谏争,亦当依微纳进善言耳,不得显然明言君恶,以夺君之美也。三谏不听则逃之者,听犹从也。逃犹去也。君臣有离合之义,有义则合,无义则离。若三谏不听,则待放而去也。 【经文】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郑玄注云:至亲,无去志,在感动之。 孔颖达疏云:父子天然,理不可逃,虽不从,则当号泣而随之,冀有悟而改之。然论语云:事父母几谏。此不云者,以其略耳。檀弓云:事亲无犯。相互耳。又云:事君有犯。故此论其微,檀弓言事亲无犯,此论其犯,亦互言耳,故注云至亲无去志在感动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