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冥币 |
释义 | 冥币,又称阴司纸、冥钞,是传统拜祭鬼神、祖先时火化的祭祀品之一。 根据传统,阴司纸是供地府的鬼魂使用的。亲人希望死者在阴间可以过著美满的生活,便焚烧冥币或其他纸扎祭品给他们。亦有不少人认为,焚烧阴司纸可以贿赂阎王,减少死者在阴者所受的刑罚。 冥币的由来由来: 素有“风云才子”之称的乔冠华少年时的一首打油诗,引起了我对冥币的兴趣。诗云:“东汉始有纸,纸乃蔡侯作。何以无纸时,不闻鬼穷饿”。冥币因为时代、地域和习俗的差异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有“ 冥币”、“纸钱”、“ 楮钱”等。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埋物祭地的风俗,如《吕氏春秋》载“有年瘗土,无年瘗土”。在造纸术发明之前,只是不用纸冥币而已。汉朝前,人们摹仿祭地的方式将死者生前的用物制成冥器埋于死者墓穴里。至汉时就流行瘗钱了,所谓“瘗钱”就是生者将陶钱、五株钱埋于死者陪葬的陶瓷仓罐里。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南史》记载赵僧严临死对他的弟子说:“我今晚要走,壶中有大钱一千,是去阴府的买路钱;蜡烛一支,照七尺之尸。”果然不错,他当晚走了。民间流传人死后,魂赴黄泉路,至奈何桥边,喝了孟婆的“迷魂汤”,才能到达阴府的。这一路上,有许多鬼门关,是要用钱来打点的。那大鬼、小鬼、冤死鬼、吊死鬼等,蜂拥新来客,扯衣摸兜,就像人世间的绿林好汉,对路人“剪径”时断喝的那样:“路是我开的,树是我栽的;要想走过去,丢下买路钱”。于是,在为死者送葬时,他的家人一路散着黄裱纸,这又叫“散路钱”。看来汉之前,那买路钱大概是“硬通货”了, 关于冥币的传说有个民间传说,说东汉蔡伦发造纸术,他弟弟想学,就是学不好。造出的纸黄黄的、糙糙的,卖不出去。后来,蔡伦的弟媳妇看到左邻右舍用陶钱、五株钱祭祀死人,就想起了这黄纸可以用来做祭祀的冥器。经过她的努力促销,还真的在平民间流传开了。以后那买路钱就用这黄纸代替了,而且还有了个“黄裱纸”的专称,逐渐形成了纸质冥币。从此,冥币完成了从实物形式向虚拟形式的转变过程。然而,祭祀时冥币以纸钱的形式出现,并登上大雅之堂,那是唐朝的事。《旧唐书·王玙传》记载,王玙年少习礼,尤擅宗祠祭祀。唐玄宗、唐肃宗皆好神仙事,广修祠祭,王玙就被玄宗请入宫中,但祭祀耗资巨大,为了“可持续发展”,他就将民间的纸钱祭祀法引入宫中。即使如此,反对冥币的也大有人在。唐朝的书法家颜真卿、著名诗人张藉他们在祭祖这样正式场合公然抵制焚烧纸钱;所以,张藉在一首《北邙行》中写道:“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树上”。宋朝的司马光就批评过王玙,说焚纸钱似巫术,让习礼者羞耻。但是冥币还是成为祭祀时生者对死者思念的载体,并常入诗话。王建《寒食行》中有:“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徐凝的《嘉兴寒食》写很有生活趣味,“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惟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白居易曾写过,“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同时,冥币又称“楮钱”,因其是是用楮树皮制的,那楮树上结的果子还可以做楮粒子豆腐。所以有时楮钱入诗,元朝袁桷有诗云:“丛竹雨留银烛泪,落花风飙楮钱灰”。 冥币的设计特色设计特色 冥币的的制作有着渊源历史。最近考古专家在浙江金华发现了雕版的冥币封袋,封袋填写受祭者的名讳,以防其它鬼魅抢夺,封缄是保证纸锭不散落。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冥币更精致了。现在冥钞通常印刷成钞票的模样。前面印有玉皇大帝的肖像,后面则画了“冥通银行”(或“冥都银行”);另外“钞票”上亦有阎王或玉帝的签署,及著明由“冥通银行”或“冥都银行”“发行”。 冥钞的面额通常很大,由数万元至数百万、数千万以至数亿不等。常常有人打趣说阴间一定出现超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面额一万、设计仿照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所发行钞票的冥钞最为普遍和为人熟悉,其号码一律为JO23456。另外,一些冥钞还会印上八仙、释迦牟尼佛、阎王、龙,甚至一些名人,例如约翰·肯尼迪或玛丽莲·梦露等等。 近年,“冥通银行信用卡”的出现可以说是反映了时代的转变。其设计与真正的信用卡非常相似(金色卡纸制造,上印有 “VISA”信用卡的标记),制作相当认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