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匍匐栒子
释义

匍匐栒子(拉丁名:Cotoneaster adpressus Bois),是蔷薇科栒子属的一种落叶匍匐灌木,茎不规则分枝,平铺地上;小枝细瘦,圆柱形。果实近球形,鲜红色,无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等地。印度、缅甸、尼泊尔均有分布。生于山坡杂木林边及岩石山坡,海拔1900-4000米。

中文学名:匍匐栒子

拉丁学名:Cotoneaster adpressus Bois

别称:匍匐灰栒子(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蔷薇亚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亚科:苹果亚科

属:栒子属

种:匍匐栒子

组:单花组

系:两列系

命名来源:Vilm.et Bois,Frutic.Vilm.1904

形态特征

落叶匍匐灌木,茎不规则分枝,平铺地上;小枝细瘦,圆柱形,幼嫩时具糙伏毛,逐渐脱落,红褐色至暗灰色。叶片宽卵形或倒卵形,稀椭圆形,长5-15毫米,宽4-10毫米,先端圆钝或稍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而呈波状,上面无毛,下面具稀疏短柔毛或无毛;叶柄长1-2毫米,无毛;托叶钻形,成长时脱落。

花1-2朵,几无梗,直径7-8毫米;萼筒钟状,外具稀疏短柔毛,内面无毛;萼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有稀疏短柔毛,内面常无毛;花瓣直立,倒卵形,长约4.5毫米,宽几与长相等,先端微凹或圆钝,粉红色;雄蕊约10-15,短于花瓣;花柱2,离生,比雄蕊短;子房顶部有短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6-7毫米,鲜红色,无毛,通常有2小核,稀3小核。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分布

产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印度、缅甸、尼泊尔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杂木林边及岩石山坡,海拔1900-4000米。

鉴别特征

匍匐栒子与平枝栒子C. horizontalis Dcne. 的主要异点,在于后者茎水平展开,呈规则地二列分枝,叶片近圆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边缘不呈波状,果实直径4-6毫米,有3小核。

栽培繁殖

适宜种植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旺盛,不加人工修剪即可保持匍地生长。可片植于坡地、花坛,有很强的覆盖能力。其叶和果实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