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匍匐 |
释义 | 基本信息词语:匍匐 读音:pú fú 现代释义"匍匐" 或 "匍伏" 1.爬行:如,匍匐前进、匍匐奔丧(形容匆忙奔丧)。 2.趴:如,有些植物的茎是匍匐在地面上的;孩子们匍匐在炕上画画儿。 "匍匐茎"。 不能直立向上生长或平铺在地面上的茎,这种茎的节上长叶和根,如甘薯和草莓等。 例句: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梁衡《夏感》 pú fú 匍匐 匍匐púfú (1) [belly]∶以腹贴地前进。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巡逻兵在敌军枪林弹雨下匍匐过了阵地。 (2) [crawl]∶躯体贴地(像虫、蛇、 龟)缓慢爬行,匍匐前进。 (3) [prostrate]∶使自己俯卧,匍匐在主子脚下。 笔画:匍:撇、横折勾、横、竖、横折勾、横、横、竖、点 ,共九画。 匐:撇、横折勾、横、竖、横折勾、横、竖、横折勾、横、竖、横 ,共十画。 古代释义1、爬行。 《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朱熹 注:“匍匐,手足并行也。” 《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於邯郸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清 昭连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二酋战栗无人色,匍匐而出。”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洞口外十几个敌人,都挟着大炸药包,继续向坑道口匍匐逼进。” 2、谓倒仆伏地;趴伏。 《礼记·问丧》:“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 郑玄 注:“匍匐,犹颠蹷。” 汉 王逸 《九思·悯上》:“庇阴兮枯树,匍匐兮巖石。” 唐 元稹 《寄吴士矩》诗:“强起相维持,翻成两匍匐。”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休勒衣服破碎,头青脸肿,绳捆索绑,一下子被推在地上,匍匐在单于脚下。” 3、比喻屈服,顺从。 秦牧 《花城·土地》:“那时候人们匍匐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风雨雷霆,电光野火,都曾使他们畏惧颤栗。” 巴金 《亡命》:“我每一想到蓝天的 意大利 ,想到匍匐在法西斯铁腕下的人民……我的整个心都要燃烧起来了。” 4、尽力。 《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郑玄 笺:“匍匐,言尽力也。” 唐 柳宗元 《叔父殿中侍御史墓表》:“行军司马侍御史韦重规等,匍匐救助,事用无阙。”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 清 魏源 《傅巡抚祠碑铭》:“其羞如何?匡我王服,纾难毁家,救民匍匐。” 5、劳顿;颠沛。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子华勇此行,东下甚匍匐,入门未及言,相向且恸哭。” 宋 文天祥 《集杜诗·杜大卿浒序》:“匍匐淮甸,卫护艰虞,忠劳备尽。” 王闿运 《陈景雍传》:“且湖北糜烂,再遇寇荼毒,羣吏匍匐气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